退思堂懷輿山太守
十笏頹椽薜荔墻,無端躑躅退思堂。
子瞻詩和陶彭澤,漫叟歌招孟武昌。
簿領閑時惟閉閣,賓僚散去自焚香。
平生心跡真蕭瑟,落落高風未可望。
十笏頹椽薜荔墻,無端躑躅退思堂。
子瞻詩和陶彭澤,漫叟歌招孟武昌。
簿領閑時惟閉閣,賓僚散去自焚香。
平生心跡真蕭瑟,落落高風未可望。
退思堂只有十笏大小的破屋,墻上爬滿薜荔;我無故在此徘徊,思緒萬千。您的詩作如同蘇軾應和陶淵明,又似元結歌招孟武昌般雅致。公務閑暇時只閉閣靜思,賓客僚屬散去后獨自焚香。您一生心跡清寂,那孤高的風范我難以企及。
十笏:古代長度單位,十笏約六平方尺,形容面積狹小。
薜荔:常綠藤本植物,常攀附墻壁生長。
躑躅(zhí zhú):徘徊,猶豫不前。
子瞻:蘇軾的字;陶彭澤: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此處借指隱士風格。
漫叟:唐代詩人元結的自號;孟武昌:指孟彥深,曾任武昌令,元結有《招孟武昌》詩。
簿領:官府文書、公務。
蕭瑟:此處指清寂、不事張揚。
落落:孤高、灑脫的樣子。
詩中“退思堂”或為輿山太守的居所或官署,詩人在此觸景生情,追憶其生平。推測創作于太守離任或身后,通過細節刻畫與典故引用,贊揚其高潔風操,反映當時士人對清廉官員的推崇。
全詩以退思堂為線索,通過環境描寫、用典及日常細節,塑造了一位清廉雅正、孤高灑脫的太守形象,表達追慕之情。語言質樸,意境清寂,是一首典型的懷人寄志之作。
昨夜生幽夢,分明見藁砧。
相違多歲月,同念少年心。
望斷江山路,書成過雁稀。
每愁霜雪苦,何處寄寒衣。
雪薄冰輕不耐春,
雨中愁緒月中真。
莫教夢作云飛去,
留伴昭陽第一人。
云鷲峰頭一萬杉,
覆盂山下木參天。
當年曾識祖師面,
溜雨鳴風三百年。
思故國。
萬里滄溟歸不得。
秋來仍作天涯客。
高樓此夜空相憶。
一聲笛。
滿城但見秋煙碧。
七鄉旱泄錢湖水,三日俄成涸轍魚。天帝似應憐瘠土,杞人空自念農書。
誰家閉糴思安枕,有吏催科尚滿車。自古勤民在溝洫,長官何以奠句余。
宣房沛澤未全消,蒿目流民嘆不毛。萬戶盡資農部食,諸君誰念圣躬勞。
猶傳淮泗河防亟,又報荊吳米價高。天末逐臣如鴳鼠,驚心先在甬江皋。
澄湖舊足三河注,嘉澤誰將片石磨。憶昔置田驅積菶,于今摶土閼洪波。
饑金穰木原難料,堰廢堤荒可奈何。夜向重霄覘月暈,神皋那得驟滂沱。
澤國烽煙逐敝貂,秣陵人事更蕭條。
山頭牧馬無春草,城下東風有暮潮。
白發逢君疑再世,清尊為我話前朝。
天涯便欲相依隱,何處空巖著野樵。
瑣闥封章白板彈,棱棱風采動朝端。安危報國丹衷苦,鼎鑊甘心白晝寒。
楚澤任教漁父問,漢廷終賴主恩寬。極知千古高名在,嘆息清時有說難。
風流千載見龍門,朝捧詞頭暮叩閽。慷慨此身寧自保,艱危吾道喜常存。
一封豈謂酬臣節,九死猶應報主恩。珍重大崖傳世業,歸來掀揭樹乾坤。
晏坐深巷中,門少車馬跡。
窮愁借詩遣,八極困揮斥。
故人有王子,時作坐上客。
王子之于詩,嗜酷久成癖。
饑寒不自念,淵響出金石。
昨持牛腰卷,示我平生獲。
開卷王孟語,神似非刻畫。
有時寫酒意,幾闖元亮席。
詠嘆發長言,間竟入元白。
短章不經意,乃墜宋賢格。
寒齋把卷誦,斜陽澹將夕。
墻頭數點山,時露海天碧。
林光浮遠媚,春色小平分。
郎在丹青里,朱衣點綠云。
搯腎搜腸極苦辛,
先賢曾嘆費精神。
瓣香重發來生愿,
世世無為識字人。
九十春歸感嘆生,
黃梅時節乍陰晴。
香閨有淚無人見,
且倚闌干聽鳥聲。
無體之體,強名之名。
監觀萬宇,統治九清。
真期保祐,瑞命昭明。
乾乾翼翼,祗答財成。
世路多險巇,當關盛豺虎。
投足偶不慎,適遭鼠輩侮。
才大用本難,但可閉深戶。
愿葆松柏姿,弗與噲等伍。
峨峨獅子山,空翠日翔舞。
皎皎秦淮月,流暉滿澄宇。
期踐就菊言,理楫待容與。
極目吳山云,好振皋禽羽。
云中水火界相爭,
相觸相磨便作聲。
此是尋常推阻力,
人間浪作震雷驚。
風前掩苒草吹香,
溪上霏微雨送涼。
萬里安西無夢到,
卻尋僧話破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