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巖庵小憩有懷南還諸子
萊陌瓜畦取徑斜
空林宿鳥隱袈裟
風欹霜壓西鄰竹
茜染梔勻九日花
庾信似悲搖落早
阮公休慟道途賒
江東已報收諸郡
浪息銀河好泛槎
萊陌瓜畦取徑斜
空林宿鳥隱袈裟
風欹霜壓西鄰竹
茜染梔勻九日花
庾信似悲搖落早
阮公休慟道途賒
江東已報收諸郡
浪息銀河好泛槎
萊田與瓜田的小徑斜斜延伸,空寂山林中歸鳥隱入僧衣。西鄰家的竹枝被風霜壓得傾斜,九日的菊花如茜草染、梔子勻般艷麗。像庾信悲嘆草木過早凋零,不必如阮籍為漫長旅途悲泣。江東已傳來收復各郡的捷報,銀河浪靜正好乘槎順利歸期。
萊陌:種植蔬菜的田間小路。
袈裟:僧衣,此處代指華巖庵中的僧人。
茜染梔勻:茜草(可染紅)與梔子(可染黃)調和,形容菊花色彩明麗。
九日花:重陽節(九月初九)的菊花。
庾信:北周文學家,其《枯樹賦》有“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之句,此處借指悲秋之情。
阮公:阮籍,魏晉名士,曾因“途窮”而慟哭,此處勸友人不必為歸程遙遠悲傷。
泛槎(chá):乘木筏,喻指順利歸鄉。
此詩當作于作者于華巖庵暫歇時,時值秋日,聽聞江東諸郡收復,聯想到南歸的友人,故借景抒懷,表達對友人歸程順利的期許。具體創作時間或與明清易代之際的時局變動相關(“江東收郡”或指抗清勢力收復失地),反映作者對局勢好轉的關注。
全詩以秋景起興,借庾信、阮籍典故委婉表達對友人的關切,末句“浪息銀河”以歸槎喻順利,既呼應“南還”主題,又暗含對時局穩定的欣慰,是一首情景交融、典意貼合的懷友之作。
金甲銀旌盡已回,蒼茫羅袖隔風埃。
濃香猶自隨鸞輅,恨魄無由離馬嵬。
南內真人悲帳殿,東溟方士問蓬萊。
唯留坡畔彎環月,時送殘輝入夜臺。
促剌復促剌,水中無魚山無石。
少年雖嫁不得歸,頭白猶著父母衣。
田邊舊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雞飛。
出門若有歸死處,猛虎當衢向前去。
百年不遺踏君門,在家誰喚為新婦。
豈不見他鄰舍娘,嫁來常在舅姑傍。
天河漫漫北斗璨,宮中烏啼知夜半。
新縫白纻舞衣成,來遲邀得吳王迎。
低鬟轉面掩雙袖,玉釵浮動秋風生。
酒多夜長夜未曉,月明燈光兩相照,后庭歌聲更窈窕。
垅水何年垅頭別,不在山中亦嗚咽。
征人塞耳馬不行,未到垅頭聞水聲。
謂是西流入蒲海,還聞北去繞龍城。
垅東垅西多屈曲,野麋飲水長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憶著來時磨劒處。
向前無井復無泉,放馬回看垅頭樹。
鳴珮隨鹓鷺,登堦見冕旒。
無能裨圣代,何事別滄洲。
閑夜貧還醉,浮名老漸羞。
鳳城春欲晚,郎吏憶同游。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蛾彈瑟白纻舞。
夜天曈曈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珮滿中庭。
此時但愿可君意,回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隋堤望楚國,江上一歸人。
綠氣千檣暮,青風萬里春。
試才初得桂,泊渚肯傷蘋。
拜手終凄愴,恭承中外親。
六月晨亦熱,卑居多煩昏。
五馬游西城,幾杖隨朱輪。
西樓臨方塘,嘉木當華軒。
鳧鹥滿中流,有酒復盈尊。
山東地無山,平視大海垠。
高風涼氣來,灝景沈清源。
青衿儼坐傍,禮容益敦敦。
愿為顏氏徒,歌詠夫子門。
西域傳中說,靈臺屬雍州。有泉皆圣跡,有石皆佛頭。所出薝卜香,外國俗來求。毒蛇護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巔,備載置寺由。魏家移下來,后人始增修。
近與韋處士,愛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須,竹籠盛茶甌。牽馬過危棧,襞衣涉奔流。草開平路盡,林下大石稠。
過郭轉經峰,忽見東西樓。瀑布當寺門,逬落衣裳秋。石苔鋪紫花,溪葉裁碧油。松根載殿高,飄飖仙山浮。
縣中賢大夫,一月前此游。賽神賀得雨,豈暇多停留。
二十韻新詩,遠寄尋山儔。清冷玉澗泣,冷切石磬愁。君名高難閑,余身愚終休。相將長無因,從今生離憂。
舊日相知盡,深居獨一身。
閉門空有雪,看竹永無人。
每許前山隱,曾憐陋巷貧。
題詩今尚在,暫為拂流塵。
山公訪嵇紹,趙武見韓侯。
事去恩猶在,名成淚卻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風后,無貽相府憂。
柴桑官舍近東林,兒稚初髫即道心。
側寄繩床嫌憑幾,斜安苔幘嬾穿簪。
高僧靜望山僮逐,走吏喧來水鴨沈。
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當時無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東。
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同。
正朔雖傳漢,衣冠尚帶戎。
幸承提佩寵,多媿琢磨功。
絕域知文教,爭趨上國風。
太傅憐群從,門人亦賤回。
入官先愛子,賜酒許同杯。
淮海春多雨,蒹葭夜有雷。
遙知拜慶后,梅尉稱仙才。
水國葉黃時,洞庭霜落夜。
行舟聞商估,宿在楓林下。
此地送君還,茫茫似夢間。
后期知幾日,前路轉多山。
巫峽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對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