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行贈周參幕
周將軍,爾為吾擊劍,吾為爾歌。
人生不飲如樂何。
臨尊窺月可一點,四壁淅瀝搖空波。
劍光出匣寒飛雪,龍聲吼卻云頭月。
雄心共對白玉壺,野性豈在黃金闕。
相逢勸爾觴復觴,無使獨醒縈枯腸。
尊前但有劍與月,萬古不夜魑走藏。
周將軍,爾為吾擊劍,吾為爾歌。
人生不飲如樂何。
臨尊窺月可一點,四壁淅瀝搖空波。
劍光出匣寒飛雪,龍聲吼卻云頭月。
雄心共對白玉壺,野性豈在黃金闕。
相逢勸爾觴復觴,無使獨醒縈枯腸。
尊前但有劍與月,萬古不夜魑走藏。
周將軍啊,你為我舞劍,我為你放歌。人生若不飲酒,樂趣何在?面對酒樽望那明月如一點清輝,四壁間劍光閃爍似雨落,搖碎空中波光。劍一出鞘寒光似雪,龍吟般的劍鳴驚落云頭之月。我們的雄心共對白玉酒壺,不羈的本性怎會眷戀朝廷的榮華。相逢時勸你一杯又一杯,莫要獨自清醒,讓愁思纏繞枯腸。酒樽前只要有劍與明月,便是萬古長明,妖魔鬼怪也無處躲藏。
參幕:即參軍事,古代幕僚職官。
擊劍:舞劍,古代文人雅集時常見的助興表演。
尊:同“樽”,酒杯。
淅瀝:原指雨聲,此處形容劍光晃動如急雨般的光影。
龍聲:形容劍鳴如龍吟,古人認為寶劍有靈性,出鞘時會發出類似龍鳴的聲音。
白玉壺:白玉制成的酒壺,此處既指酒器,也喻高潔的胸懷。
黃金闕:代指朝廷、宮闕。
觴(shāng):酒杯,此處作動詞,指飲酒。
獨醒:化用《楚辭·漁父》“眾人皆醉我獨醒”,指不合世俗的孤獨狀態。
魑(chī):傳說中的山澤鬼怪。
此詩為贈友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醉歌”“擊劍”等場景推測,當為詩人與周參幕相聚時,借酒興抒懷而作。詩中“野性豈在黃金闕”或暗示二人皆有不慕官場、追求自由的志趣。
全詩以“醉歌”為線索,通過劍舞、飲酒、望月等場景,將友情、豪情與超脫之志熔于一爐。語言灑脫,意象鮮明,既展現了文人俠客的浪漫氣質,又傳遞了對世俗束縛的不屑,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贈別詩。
近臘饒風雪,閑房凍坐時。
書生教到此,天意轉難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還應公道在,未忍與山期。
病向名場得,終為善誤身。
無兒承后嗣,有女托何人。
葬禮難求備,交情好者貧。
惟余舊文集,一覽一沾巾。
盡與貧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無靜處,百口度荒年。
白發生閑事,新詩出數聯。
時情竟如此,不免卻歸田。
縣稱詩人理,無嫌日寂寥。
溪山入城郭,戶口半漁樵。
月滿彈琴夜,花香漉酒朝。
相思不相見,煙水路迢迢。
李杜復李杜,彼時逢此時。
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
歲月消于酒,平生斷在詩。
懷才不得志,只恐滿頭絲。
山館坐待曉,夜長吟役神。
斜風吹敗葉,寒燭照愁人。
蘊蓄天然性,澆訛世惡真。
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謀身。
自從亂后別京關,一入煙蘿十五年。
重出故山生白發,名姓暗投心暗祝,永期收拾向門前。
男兒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在客易為銷歲月,長把行藏信天道,不知天道竟如何。
庭戶蕭條燕雀喧,日高窗下枕書眠。
只聞留客教沽酒,
九華山叟心相許,不計官卑贈一篇。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吾家此弟有何知,多愧君開道業基。
不覺裹頭成大漢,
及見和詩詩自好,
eh公不到更何時。
多慚到處有詩名,轉覺吟詩僻性成。
度水卻嫌船著岸,
未合白頭今已白,自知非為別愁生。
因話天臺歸思生,布囊藤杖笑離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此中是處堪終隱,何要世人知姓名。
懷君勞我寫詩情,窣窣陰風有鬼聽。
縣宰不仁工部餓,
好向賢侯話吟侶,莫教辜負少微星。
茅屋周回松竹陰,
山翁時挈酒相尋。
無人開口不言利,
此中一日過一日,
有底閑愁得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