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廟會諸友
仰止英祠大丈夫,諸君濟濟亦文儒。
羅浮佐命自今古,白鶴游仙空有無。
會有梅花供逸興,那無茅木助狂呼。
他年吾黨皆高遠,敢謂迂庸辟圣途。
仰止英祠大丈夫,諸君濟濟亦文儒。
羅浮佐命自今古,白鶴游仙空有無。
會有梅花供逸興,那無茅木助狂呼。
他年吾黨皆高遠,敢謂迂庸辟圣途。
抬頭仰望供奉英雄的祠堂,這里祭祀的是大丈夫般的人物,諸位賢才聚集,也都是有學問的文人儒士。羅浮山的神靈護佑從古至今都存在,而白鶴游仙之事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聚會時有梅花來增添高雅的興致,怎能沒有茅木來讓我們盡情狂呼。將來我們這些人都會有高遠的志向和成就,怎敢說自己迂腐平庸而阻礙了圣道。
仰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示仰望、敬仰。
英祠:供奉英雄的祠堂。
濟濟:形容人多、整齊的樣子。
文儒:有學問的文人儒士。
羅浮佐命:羅浮山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傳說有神靈護佑,佐命指護佑、輔佐。
白鶴游仙:指仙人乘白鶴遨游的傳說。
逸興:高雅的興致。
茅木:可能泛指自然之物,用于增添氛圍。
吾黨:我們這些人。
迂庸:迂腐平庸。
辟圣途:阻礙圣道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參加武安廟會與友人相聚之時。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文人雅士有聚會交流的氛圍。詩人在廟會上瞻仰英祠,與諸友暢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懷。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英雄的崇敬、與友人相聚的暢快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其特點是將現實與傳說相結合,情感豪邁。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志趣追求。
小憩城西賣酒家
綠陰深處有啼鴉
主人嘆息官來晚
謝了酴醾一架花
長恨古人吾不見
又疑諸史半欺謾
女王銅鏡委奴印
親手摩挲對面看
幽獨抱微痾,淹留奈歲何。星霜秋鬢改,風雨莫愁多。養素甘泉石,偷生畏網羅。年來城府里,無事倦經過。
草白露零砌,葉紅霜滿林。初聞新雁過,知是已秋深。病起還扶杖,貧來不賣琴。茅檐風日煖,閑坐試孤吟。
寂寞無來客,柴門盡日扃。草根吟蟋蟀,竹尾掛蜻蜓。爽氣嵐侵席,秋聲葉滿庭。最憐窗里岫,相對坐閒青。
眼看爛漫好年光
城上高樓野趣長
斜日細吟南澗句
蕷藷花紫菜花黃
紙屏竹榻亦生涯,
掩上柴扉不用推。
人似春云離復合,
愁如潮水去還來。
壺頭新釀今朝熟,
籬腳寒梅昨夜開。
岳頂高僧□有約,
想攜竹帚掃蒼苔。
燕雛學母飛初熟,
梅子團枝亦半黃。
麈尾唾壺俱屏去,
尚存馀習炷爐香。
何事復盤桓,
因人熱總寒。
扶輿空羨岳,
貰藥急需韓。
世味諳雞肋,
浮生藐鼠肝。
愿今歸去也,
菽水久承歡。
廊廟端非巖壑姿,慵庵未是可慵時。
浮榮故自無心向,素抱其如有己知。
天上要途終一武,江南絕景已千詩。
欲從遠祖赤松子,小待功成亦未遲。
檻外有天皆在照,
望中無物敢潛行。
歌徹清詞倚畫闌
名花凝露帶香寒
當時若與梨園會
應訝新妝妒牡丹
當筵女兒歌竹枝
一聲三疊客忘歸
萬里橋邊有船到
繡羅衣服生光輝
冰鏡映回廊,逶迤屬洞房。
涼波衣欲濕,四壁含清光。
碧紗開六扇,不記誰家院。
侍者卷緗幃,愛子生相見。
驚喜前抱持,容顏似舊時,
相呼頻不語,婉轉惜嬌癡。
悲懷三四載,不分相逢再。
合浦珠重來,平生愿堪慰。
蝴蝶逐曉風,蒼茫西復東。
羅巾近角枕,一片杜鵑紅。
常恨秋多明月少。幸得團欒,卻被浮云嬈。今夜清光應到曉。祇愁不向人間照。
目斷寒空心縹渺。期約雖佳,變幻仍難保。坐掩云窗燈悄悄。任他簫鼓街頭鬧。
春風來融融,好花自為開。
好鳥林間鳴,求友聲喈喈。
我心適無事,觸物俱和諧。
鳥尚求其群,人豈無同儕?
花下設杯酒,愿與諸子偕。
中心諒有得,各自抒我懷。
元化本大公,何用分形骸。
疏冪三舉,誠意一純。
孰陪予祀,公族振振。
神具醉止,燕娭窈冥。
于萬斯年,綏我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