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幼春山中歲暮雜感六首 其一
風物婆娑天一涯,歲華雖晚不須嗟。
梅和雪折香盈手,橘帶霜嘗冷濺牙。
北戶號寒蟲唧唧,南榮向暖鵲楂楂。
閑愁觸撥知何限?落日聞吹出塞笳。
風物婆娑天一涯,歲華雖晚不須嗟。
梅和雪折香盈手,橘帶霜嘗冷濺牙。
北戶號寒蟲唧唧,南榮向暖鵲楂楂。
閑愁觸撥知何限?落日聞吹出塞笳。
天涯之地風光景物多姿,即便年歲將盡也不必嗟嘆。折下帶著雪的梅花,香氣盈滿雙手;品嘗帶霜的橘子,清冷之感濺到牙齒。北面窗戶寒風呼嘯,蟲子唧唧鳴叫;南面屋檐朝向暖陽,喜鵲喳喳歡叫。閑愁被觸動不知有多少?夕陽西下時聽到吹奏的出塞胡笳聲。
婆娑:形容姿態優美,這里指風物多樣美好。
歲華:歲月、年華。
北戶:北面的窗戶。
南榮:南面的屋檐。
楂楂:喜鵲的叫聲。
觸撥:觸動、引發。
出塞笳:古代出塞時吹奏的胡笳曲,多表達離情別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作者在歲暮之時身處天涯,可能因當時的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在歲末的復雜心境。
此詩主旨圍繞歲暮感慨,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多種景物表達復雜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情感世界。
荷衣拭淚幾回穿,
欲謁朱門抵上天。
不是尚書輕下客,
山家無物與王權。
幽亭春盡共為歡,印綬居身是大官。
遁跡豈勞登遠岫,每況襟懷同宴會,
共將心事比波瀾。風吹野柳垂羅帶
竹。
臨池,似玉。
裛露靜,和煙綠。
抱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轉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凌霜遠涉太湖深,雙卷朱旗望橘林。
樹樹籠煙疑帶火,
揀選封題皆盡力,無人不感近臣心。
稱慶還鄉郡吏歸,端憂明發儼朝衣。
首開三百六旬日,舉族共資隨月俸,一身惟憶故山薇。
舊交邂逅封疆近,絲綸暫厭分符竹,舟楫初登擁羽旗。
未知今日情何似。
三春已盡洛陽宮,天氣初晴景象中。
千朵嫩桃迎曉日,
對酒歌聲猶覺妙,玩花詩思豈能窮。
先時共作三朝貴,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圓。
月滿十五后,日畏光彩瘦。
不見夜花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苔背銅,光短不照空。
不惜補明月,慚無此良工。
一樹依依在永豐,
兩枝飛去杳無蹤。
玉皇曾采人間曲,
應逐歌聲入九重。
文翰走天下,琴尊臥洛陽。
貞元朝士盡,新歲一悲涼。
名早緣才大,官遲為壽長。
時來知病已,莫嘆步趨妨。
朝梳一把白,
夜淚千滴雨。
可恥垂拱時,
老作在家女。
誰云蒿上煙,隨云依碧落。
莫怪西陵風景別,鏡湖花草為先春。
(賀朱慶余及第。已上并見張為《主客圖》)
地甃如拳石,
溪橫似葉舟。
垂絲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
賞景尚知心未退,
山茗煮時秋霧碧,玉杯斟處彩霞鮮。
臨階花笑如歌妓,
江郭帶林巒,津亭倚檻看。
水風蒲葉戰,沙雨鷺鷥寒。
晚木初凋柳,秋叢欲敗蘭。
哀猿自相叫,鄉淚好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