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白太守揀橘
凌霜遠涉太湖深,雙卷朱旗望橘林。
樹樹籠煙疑帶火,
揀選封題皆盡力,無人不感近臣心。
凌霜遠涉太湖深,雙卷朱旗望橘林。
樹樹籠煙疑帶火,
揀選封題皆盡力,無人不感近臣心。
冒著寒霜遠行到太湖深處,兩面朱旗飄揚朝著橘林前進。每棵樹都籠罩著霧氣,看上去好像帶著火。大家認真揀選橘子、封緘題簽,都盡了全力,沒有人不感激這位近臣的心意。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
凌霜:冒著寒霜。
朱旗:紅色的旗幟。
籠煙:籠罩著霧氣。
封題:封緘題簽。
近臣:君主左右親近之臣。
此詩應是詩人和白太守一同參與揀橘活動時所作。白居易任蘇州刺史等職期間重視民生,組織這類活動可能是為了上貢或其他用途,詩人以奉和形式記錄此事。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揀橘之事,突出眾人認真揀選及對近臣的感激。其特點是敘事清晰,反映了當時的活動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社會生活提供了資料。
一鏡波涵兩點山,幾番新漲浣孱顏。
人行短笛漁歌里,春在垂楊暮靄間。
落日猶憐飛鳥倦,疏鐘惟報老僧間。
南風儻得催歸棹,第一泉甘飽酌還。
社日過花朝,寒峭瓊瑤還落。狼籍梅花千片,灑何郎東閥。
惜花擁鼻正無憀,往事渾如昨。記得蟠螭花下,有扁舟孤泊。
無心用世唯耽酒,
有口逢人便說詩。
醉不愿醒歌當哭,
百年當賣幾多癡!
骨柔膚脆了無馀,剃面薰衣出有車。記得蕭梁全盛日,秘書相問體何如。
潦海旌旗一歡嘆,國看日蹙豈無涯。十年聚訓思句踐,更有何人式怒蛙。
采蓮腸斷木蘭舟,
寂寞烏衣細語留。
水驛殘陽何處夢,
舊巢新壘總成愁。
梁空故國三千里,
簾卷西風十二樓。
此日蕭齋重惆悵,
浴蠶天氣話重游。
雙鐘峙中流,高低互相位。微風吹水波,萬竅各鳴嘒。仰觀造化心,雕鏤亦為罪。濯濯蘇眉山,捉筆工點綴。放舟絕壁下,領意得奇最。子弟與山川,韻事足圖繪。夷考作記年,送子德興尉。余來涉江濤,別弟趨吳會。古人今不殊,事跡偶相類。離懷雖黯然,妙得山水對。西風泥行舟,遂謀三日醉。
寒到天邊減,雨偏冬后淫。一閒消客況,萬感入鄉心。乞火修山屐,綻囊護旅琴。更嫌風稍緊,移藥傍廧陰。
也知身是贅,何必更言家。天外浮皆水,波心泊似槎。俸貧難寵鶴,門冷任郵鴉。雨過階前綠,茸茸茁菜芽。
雖然焚不律,時復攪枯腸。混沌留頑竅,希夷教睡方。豈堪題傲吏,或者恕清狂。窗外人聲過,生徒到講堂。
凍盎花無韻,熾廬香不恬。已憐人意倦,況值雨情淹。洗竹安茶白,移泉問水簽。客來唯有此,清供諒無嫌。
鏡奩晃碧山眉皺。清簟疏簾消永晝。一聲柔櫓曲欄斜,黃蔑舫搖秋夢瘦。
紅鷗白鷺煙波友。供客山僧儲越酒。月明載得麗人來,醉看玉河槎犯斗。
朝發云根寺,
暮宿煙際橋。
冷螢濕不飛,
潛魚驚自跳。
菱船歌裊裊,
荻浦風蕭蕭。
平明宿鳥起,
我亦理歸橈。
林木蕭蕭石徑長,四圍山色漸蒼茫。
帆懸日影歸秋浦,鶴帶鐘聲度晚塘。
綠葉半枯棚上豆,短條漸禿渡頭楊。
秋光到眼皆詩料,吟草零星盡入囊。
佛心之子毒蛇心,歡喜無端變作嗔。五處住山開毒口,不知噴殺幾多人。
華雨臺前倒法幢,海門浪里釘枯樁。千古萬古撼不動,礙塞潑天揚子江。
梵宇清虛遠俗喧,登臨時得爽吟魂。
卷簾高雪明稽嶺,上閣秋濤出海門。
群木冷陰連古塔,疏鐘寒韻徹江村。
城中泉石詩中景,閑對文公盡日論。
碧草茸茸照綠波
暮春歸客興如何
滄浪應有清渾處
羞見漁人鼓枻歌
桂魄陶芳夜,
琴心感麗人。
玉龍無剩伎,
金雁有馀春。
草圣飛裙練,
花卿過襪塵。
如何此時節,
送客獨留髡。
小兒弄筆不能嗔,
涴壁書窗且當勤。
聞彼夢熊猶未兆,
女中誰是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