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亭 其一
半空煙雨有無間,
碧玉屏開四面山。
我欲紫霄亭上望,
吹笙人去幾時還。
半空煙雨有無間,
碧玉屏開四面山。
我欲紫霄亭上望,
吹笙人去幾時還。
半空中的煙雨若隱若現,在似有似無之間;四面的山巒如同展開的碧玉屏風,景色如畫。我想要登上紫霄亭遠眺,可那吹笙的人已經離去,何時才能回來呢?
碧玉屏:形容四周山巒蒼翠如碧玉雕琢的屏風。
吹笙人:用典,傳說中仙人多有吹笙的形象(如王子喬吹笙引鳳),此處或指離去的仙人、友人,亦或虛指傳說人物。
紫霄亭:詩中所寫觀景之亭,推測位于高處,可俯瞰四周山巒。
此詩應為詩人游覽紫霄亭時所作。紫霄亭地處高處,四周環山,詩人見半空煙雨、四面青山,觸發游興;而‘吹笙人去’的追問,或因亭中流傳仙人傳說(如吹笙典故),或因觸景思念離人,故借景抒懷創作此詩。
詩以簡練筆觸描繪紫霄亭煙雨山色之美,通過‘吹笙人去’的疑問,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想象結合,意境空靈,情感含蓄,展現了詩人對景生情、因景寄意的創作特色。
踏遍風塵履已穿,登高蹤跡想當年。
連朝適有黃花興,此日慚無《白雪篇》。
萬戶荒砧秋色暮,一聲孤雁夕陽天。
茱萸分醉人惆悵,牢落西風策馬還。
相望不相見,一步一回頭。
況汝將有適,前路正悠悠。
土壤去宛葉,星躔近斗牛。
不知明之日,何以解吾憂。
聞君欲脂車,輾轉睡不安。
憂心頑如石,百計不可寬。
鸤鳩祇在桑,歸雁乃云端。
一瞻百嘆息,強飲終無歡。
棲賢澗谷有奇石,倒臥青冥神所擘。鰲背驚翻海水飛,龍髯陡接天云立。奔霆日夜搖撼之,萬古空山皆霹靂。跌勢紛如矢墜空,涓流巧作珠穿隙。其旁清穩百盤陀,倚澗臨流可敷席。水石相遭豈不平,自從天籟發噌吰。道人兩耳癡聾久,問是水鳴還石鳴。試撫孤琴動山響,方知水石兩無聲。
兵出無名倩蠟丸,
汴州賜第壓河千。
國亡已兆長春節,
回首桃符不忍看。
空山寂寞野人家,巷古溪深靜不嘩。
屋角老槐飛敗葉,庭中寒蔓引秋瓜。
霏微菊畔茶煙冷,宛轉橋頭竹徑斜。
晚有鄰翁雞黍約,一尊溪上醉秋霞。
天涯長作客,搖落又逢秋。
寶劍丹心苦,朱顏玉鏡愁。
片云飛大澤,尺牘阻滄洲。
畫角邊聲急,西風獨倚樓。
曾說風塵閱歷來,南浮湘水北燕臺。只嫌未入邯鄲道,夢里封侯去一回。
君如欲訪赤松子,我亦將尋黃石公。從此不談天下事,結屋同住萬山中。
湘江撼衡疑,漓江走桂管。二水本同源,分之各異畛。
群山郁其間,矹硉而嶾嶙。或蹲如虎羆,或伏如蚌蜃。綿延二千里,其勢不能盡。
五嶺起嵯峨,清淑此中蘊。聞有綠發翁,云霞與深隱。
若往從之游,瀟然脫塵坌。可柰世間人,不知反其本。
夜闌燈欲滅,四壁聽喧闐。
黠鼠欺生客,荒雞攪熟眠。
神煩塵夢雜,身倦欲心捐。
苦歷礌硠道,今宵暫解韉。
雨洗江心鏡,無陽午不端。暫將飛白扇盤桓。榴大濕生寒。
受水烹梟易,揚鞭躤柳難。葵花向日示人看。祗是寸心丹。
風暖鳥巢木,
日高人灌園。
功成三徑欲歸休,結束池亭處處幽。
花木成時春更好,如何不作百年留。
瑤池池水水漣漪,
明月波心絕世姿。
借問何如貴如許,
洛川公主第三姨。
人散鞦韆閑掛月,
露零蝴蝶冷眠風。
白發瀛洲第一仙,王堂閒暇日如年。文興六一將衰后,易究乾坤未畫前。武帝不知顏駟老,漢廷偏讓賈生賢。可憐才大終難用,祿薄無由滿二千。
少年不作探花郎,老去功名心更忙。白發窮愁多夜雨,青云得雋已斜陽。殿前同對三千字,門下誰持一瓣香。丹旐飛飛歸舊路,旅魂彷佛記吾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