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五代史》雜詠三十九首 其三十三
兵出無名倩蠟丸,
汴州賜第壓河千。
國亡已兆長春節,
回首桃符不忍看。
兵出無名倩蠟丸,
汴州賜第壓河千。
國亡已兆長春節,
回首桃符不忍看。
出兵沒有正當名義,只能借助蠟丸傳遞密信;在汴州賞賜的宅第,權勢壓過黃河千軍。國家滅亡的征兆,早已在長春節顯現;回首當年的桃符景象,實在令人不忍觀看。
倩:請,借助。
蠟丸:古代用蠟封裹的密信,用于傳遞機密。
汴州:今河南開封,五代時期多個政權的都城。
賜第:帝王賞賜給臣下的宅第。
壓河千:形容權勢超過黃河沿岸的千軍。
長春節:后周太祖郭威的誕辰(廣順元年定為長春節),此處代指關鍵時間節點。
桃符:古代春節掛在門上的桃木板,上畫神荼、郁壘,代指春節或舊時光景。
此詩為《讀〈五代史〉雜詠三十九首》組詩之一,當為詩人研讀五代史時所作。五代(907-960年)政權更迭頻繁,政治權謀復雜,詩人通過組詩評點歷史事件。此首聚焦某一政權(如后周)因權術失正、權貴驕縱而埋下滅亡隱患的史實,反映其對歷史興亡的思考。
詩中以“蠟丸”“賜第”等細節揭示“兵出無名”“權貴壓勢”的政治弊端,指出“國亡”征兆早現于“長春節”,末句以“桃符”舊景的不忍回望,強化亡國之哀。全詩緊扣五代史事,語言簡練,意象典型,是詠史組詩中的深刻之作。
攜手登山處,
山高風露寒。
共來巖壑里,
別去海云端。
意重言難足,
更深語未闌。
相期最高處,
志見兩俱安。
峽束江盤天影隨,
輕船雙下幾危機。
初晴古木猿三叫,
未晚陰崖日半規。
篁竹數家何處縣,
清溪一曲幾篇詩。
冉冉忘年往,紛紛厭事來。
庭除多草莽,幾硯亦塵埃。
園為畦蔬到,門因汲水開。
偶聞林鳥語,太息又春回。
銀河西瀉散珠房,
東澗鐫經滿石梁。
遙憶匡廬千尺瀑,
何人為筑讀書堂。
行行悲客子,野樹夕陽親。
雁掠錢塘月,鶯啼吳苑春。
海天滯歸棹,煙雨話征人。
諸弟風塵隔,優游能樂貧。
灝氣橫秋玉露浮,瑤天云靜雨初收。虛堂添得涼如許,珠箔通宵不上鉤。
銀蟾萬里轉長空,玉宇瓊樓入望中。夜靜天香飛滿院,紛紛桂子墜西風。
相見及長別,都來幾晝昏。
池荷清逭暑,叢桂遠招魂。
投分欣傾蓋,湛冤痛覆盆。
不成扶軟弱,直是構恩怨。
憶昨皇臨極,殷憂國命屯。
求側身求輔弼,痛哭為黎元。
大業方鴻造,奇才各駿奔。
明堂收杞梓,列辟貢玙璠。
豈謂資群策,翻成罪莠言。
釁誠基近習,禍已及親尊。
惝恍移宮獄,嗚呼養士恩。
人情方翕訾,天意與偏反。
夫子南州彥,當時士論存。
一枝翹國秀,三峽倒詞源。
薦剡能為鶚,雄圖欲化鯤。
楊譚同御席,江鄭盡華軒。
卿月輝東壁,郎星列井垣。
英奇相支柱,契合互攀援。
重譯風皆聳,中興勢已吞。
忽驚啼晚鴂,容易刈芳蓀。
古有身臨穴,今無市舉幡。
血應漂地軸,精定叫天閽。
猶有深閩婦,來從積德門。
撫弦哀寡鵠,分鏡泣孤鴛。
加劍恩牽犬,爭權遇僓豚。
空聞矜庶獄,不得見傳爰。
投畀寧無日,群昏自不論。
浮休齊得喪,憂患塞乾坤。
上帝高難問,中情久弗諼。
詩篇同乘杌,異代得根原。
莫更秦頭責,休將朕舌捫。
橫流看處處,祇合老邱樊。
百步洪頭水,
秋霖一夜渾。
相攜濯纓處,
無復履綦痕。
直從澎島渡臺灣,
幾閱春秋倏忽間。
海國奇觀岡號木,
天涯勝跡鳳名山。
早潮鹿耳游人遍,
晚渡安平舟子閒。
知是圣朝恩澤遠,
遐荒久已辟賢關。
涼風颯颯度前除,
獨樹蕭條伴索居。
人比僧閑耽習靜,
月先鐙上照攤書。
吟高便欲爭兒讀,
瓶罄終猶賴婦儲。
一笑年來博囊粟,
未知誰得食吾余。
九霄風靜夜沉沉,仙籟虛徐度玉音。好是太真歌未闋,飛煙遙上郁華林。
十二層城倚閬風,金臺珠樹郁蔥蔥。遙瞻玉室藏書府,萬仞飛光散曉紅。
搖曳空歌上玉清,飛煙冉冉拂仙纓。龍軿已過黃金闕,致肅門郎識姓名。
新銜花史。
藥欄煙重,花枝嬌倚。
戲拋紅豆打鶯兒。
笑指。犀奩占喜子。
影入青銅紅窈窕。
爐煙繞。
望斷羊車悄。
玉魚涼繡鴛藏。
宮裝。塵生金縷箱。
故人去看平西日,
簫譜來聽北正宮。
但使和平神所在,
不妨酣酒傲陶公。
金山山月下,清夜洞門開。
說法林猿聽,焚香野鶴回。
欲尋蘇學士,更上妙高臺。
悵望情何極,難將客思裁。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臨觴忽不飲,憶我平生歡。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與錢。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
或飛青云上,或落江湖間。
與我不相見,于今四五年。
我無縮地術,君非馭風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來晤言。
良夜信難得,佳期杳無緣。
明月又不駐,漸下西南天。
豈無他時會,惜此清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