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叔游淮
堂堂玉立須垂腹,談論逢人見肺肝。
手弄七弦琴韻古,腰橫三尺劍光寒。
但將計策尋知己,肯學閭閻為覓官。
烏幕聞君定羅致,別樽不復話儒酸。
堂堂玉立須垂腹,談論逢人見肺肝。
手弄七弦琴韻古,腰橫三尺劍光寒。
但將計策尋知己,肯學閭閻為覓官。
烏幕聞君定羅致,別樽不復話儒酸。
你儀表堂堂身形挺拔,胡須垂至腹部;與人交談推心置腹,一片赤誠。手中撥弄七弦古琴,琴音古樸悠揚;腰間橫佩三尺寶劍,寒光凜冽逼人。你只憑真才實學尋找知己,怎會像市井之人鉆營求官?聽聞幕府定會將你招致麾下,今日餞別不必再說那些寒酸的話。
堂堂玉立:形容儀表端莊魁梧。
見肺肝:比喻待人真誠,直言不諱。
七弦琴:即古琴,傳統樂器,通常有七根弦,此處代指高雅的藝術修養。
三尺劍:古代劍長約三尺,此處指兵器,象征英武之氣。
閭閻(lǘ yán):原指里巷的門,代指平民百姓,此處指為求官而奔走的普通人。
烏幕:即幕府,古代將軍或地方長官的官署,因多用黑色帳幕,故稱。
儒酸:指讀書人的寒酸、迂腐之態。
此詩為送別友人端叔前往淮地之作。宋代文人常通過幕府入仕,詩中‘烏幕羅致’反映這一背景。作者借送別之際,贊揚端叔才德,鼓勵其以真才獲識,暗含對當時鉆營求官風氣的不屑。
全詩圍繞‘送別’展開,重點刻畫端叔的才德與品格:儀表堂堂、真誠率直、雅趣英武、不慕功名。尾句‘烏幕羅致’既表達對友人的信心,亦收束別情,情感積極昂揚,是送別詩中少見的豪邁之作。
春林滿巖綠,誰信已鳴蟬。
葉上正多露,山中別有天。
心閑寧感物,道合況忘年。
坐聽生秋思,何須膝上弦。
弱冠交游鬢髪蒼,飽諳官況好深藏。
閑居共買一壥地,盡老常依數仞墻。
雖喜卜鄰同晏子,尚慚推宅異周郎。
何時稅此憑熊駕,倚仗相迎立路傍。
耆老承風舊,絲綸錫命新。
展禽安屢黜,原憲樂常貧。
執志窮通壹,論交表里真。
但祈深自重,膏澤望斯民。
煙雨寒塘外,蕭條廣隰中。
花逢秋至盛,人愛水邊紅。
碎纈排霜葉,纖蕤拂露叢。
尊罍不見賞,留得伴溪翁。
萬家供帳集西明,彩艦芳林酒屢行。
強對鶑花無奈老,時聞歌吹不勝情。
輪囷佳氣城頭近,烋噢清風語下生。
休沐儻閑須數往,水邊庭際解朝纓。
擾擾京華客,營營不自閑。
胡為丘壑者,亦到市朝間。
孤月無留影,歸云靡定山。
東南清勝處,羨子一舟還。
惟皇繼天,宅位三禩。靈德及遠,嘉生茂遂。
仲冬月良,一陽氣至。上將告成,禮嚴肆類。
自廟徂郊,萬靈拱衛。天收宿雰,日麗佳氣。
月逾既望,再登午陛。對越蒼祗,配以太帝。
奠玉酌匏,升煙燎幣。志盡虔恭,備成熙事。
玉輿旋衡,歡聲沸渭。皇專乃誠,下蒙厥惠。
溪邊有村落,未始識紛華。去縣只數里,居民逾百家。
山腰荒徑轉,谷口翠微遮。老木紛無際,重巒浩莫涯。
力窮才到頂,勢盡復成洼。不定云煙色,難名藥草芽。
泥鈞羅比屋,澗石載連車。宛有淳風在,誰云太古遐。
梁隨木性曲,簷逐地形斜。榛路牛呼犢,叢祠雀噪蛇。
倚崖松偃蓋,落石浪翻花。安用游青嶠,何須躡紫霞。
好將詩筆寫,還入帝城夸。已買漁樵舍,毋令后約差。
君不見鎮戎德順弓箭手,耕種官田自防守。
相團置堡御蕃軍,下視賊庭殊不有。
殺羊取骨燃艾炙,試卜賦兵知拾寇。
都校招呼入堡居,堡外重圍百里余。
墻低城小不難破,賊箭如棚城上過。
堡中不及數十人,且斗且罵且欣欣。
登陴斫門謂平取,應弦死傷已無數。
窗間定箭射酋豪,一箭已聞哭聲舉。
爭將錦囊裹賊尸,鳴金收眾唯恐遲。
不唯城堡依然固,吾眾不傷毫與厘。
自從干戈動四鄙,覆軍殺將曾無恥。
朝廷未省遺邊功,何事此勛不聞記。
安得天兵百萬眾,盡如此輩堅且勇。
素履存誠厚,虛懷待物真。
鄉閭昔相接,朋友世彌親。
遺札蠅頭細,長阡馬鬛新。
九原那可作,空復想音塵。
心樂郊原景,人應似我稀。
城南時一到,山寺幾忘歸。
新竹當行徑,飛云戀客衣。
誰能詠招隠,向此息塵機。
樓臺高下滿仙風,疑是蓬萊象帝宮。
湖面涵虛云漾漾,山腰藏景石瓏瓏。
松筠影出紅塵外,鐘梵聲來碧落中。
薄暮將歸起余思,落霞飛鶩正橫空。
道歷山兮逶蛇,思古人兮感嘆。并儲胥兮肅止,仰曾云兮晻曖。
獸何鳴兮林中,鳥何悲兮山上。木何為兮不剪,草何為兮茂暢。
帝之神兮在天,帝之德兮在人。物具兮四海,心精兮一純。
采秀實兮山間,摘其毛兮澗底。玉醴湛兮瓊茅,希修雜兮蘭茝。
樂備兮九奏,鳯舞兮儀韶。人駿奔兮如在,君卒享兮神交。
天涯人未歸,飄然江海上。
客心蓬任風,歸路萍隨浪。
青云少知己,白日多罹謗。
著書見窮愁,倚門知骯臟。
皇皇干名祿,戚戚足羞讓。
豈特為身謀,所懷慰親望。
昔人在困躓,寧復論得喪。
吾徒抱道義,豈不保趣向。
勉希一簞賢,無慕千乘相。
卷舒各有時,出處當自諒。
漢家飛將種,氣概耿清秋。
解去金貂貴,來從洛社游。
清商擁高宴,華館帶長流。
可笑班超老,崎嶇萬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