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六
未舉先知,未言先領。
趙州無關,玄沙有嶺。
萬別千差一印定。
未舉先知,未言先領。
趙州無關,玄沙有嶺。
萬別千差一印定。
未行動已先知曉,未言語已先領受。趙州禪師的法門無有固定關隘,玄沙禪師的機鋒似有山嶺阻隔。千差萬別的現象,皆由同一真理印可確定。
趙州:指唐代趙州從諗禪師,禪宗史上著名高僧,以機鋒峻峭著稱。
玄沙:指唐代玄沙師備禪師,雪峰義存禪師法嗣,禪風深邃。
無關/有嶺:比喻不同禪師的教化方式——趙州法門圓融無滯(無關),玄沙機鋒峻拔如嶺(有嶺)。
一印定:禪宗術語,指以佛性實相統一印可萬法,即萬法歸宗之意。
此偈為禪宗頌古類作品,可能創作于唐宋時期。禪宗發展至此時,注重通過偈頌總結歷代禪師機鋒,以簡括語言傳遞禪法精髓。作者或為宋代禪師,旨在以凝練文字點化學人破除執著,直悟本心。
本偈以'未舉先知'總領悟境,借趙州、玄沙二禪師的不同教化風格,說明禪法應機而變的特質,最終歸于'萬別千差一印定'的核心——萬法皆由佛性實相統一印可,體現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思想。
舉眼趨浮末,斯人獨好修。
青春三不惑,黃卷百無憂。
玉出方流潤,鸞停翠竹幽。
相思自成韻,不必寄西郵。
寶歷開新歲,春回斗柄東。
漪生天際水,凍解日邊風。
浩蕩依蘋起,侵尋帶雪融。
江河霜練靜,池沼玉奩空。
魚藻雍容里,云霄俯仰中。
更無舟楫礙,從此百川通。
真太忙生茍一時,野情幽事每交馳。
同舟濟者聊傾蓋,吾黨歸歟盍指期。
風日頻開友顏笑,珠璣間出洗愁詩。
小儒坐耗大官食,羞學饑猿嗛兩頤。
向晨結束爭長途,利風刮面冰在須。
岡窮得水馬不進,霧暗失道人相呼。
悠悠旁舍見汲井,軋軋隔林聞挽車。
游目騁懷自可樂,勿憶鄉縣增煩紆。
諸方喉舌卷舂容,直指慈幢信長雄。
翳盡全開捫海月,清多平挹洗天風。
相望震旦傳衣后,別寄西兒妙斲中。
好把沃洲論五老,囅然重此得支公。
秋入前山瘦如刻,
楚弄吳吹沸江國。
魚龍爵馬安在哉,
粉白黛黑埋真色。
迎鑾誰是當時人,
胚胎黃金仍掃跡。
飛來蜀岡爾何事,
似欲撞空爭岝峉。
不作釘根桑,翻為凌飆蓬。
五年三羈旅,羞哭畏途窮。
今者人事縛,宛然游羿弓。
誰尸造物柄,鼓我吹噓中。
云航鬧急槳,勢奪編蒲風。
黃洲轉頭失,旋指墨潭東。
旅雁聲其儔,四五翩書空。
暝色天水接,俯仰雙青銅。
幽情隨岸愜,眇與魚鳥通。
酒力秋后葉,扶衰借霜紅。
詩敵千蛇矛,稍取別愁攻。
男兒貴健決,吾豈專棲雄。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不與死生變,豈為憂患渝。
西伯囚演易,馬遷罪成書。
性剛趣和樂,淺淺非丈夫。
輸寫由來未易窮,渾疑天作水仙宮。
浩無邊際藍吞野,散作霑濡雨卷空。
末口潦收秋漲縮,污溝波泛暮潮通。
會當揮楫乘高興,盡把塵纓濯此中。
服形百神朝,刳心萬緣盡。
我無退轉境,何以有精進。
戲為汗漫游,八極一何近。
渺渺東海水,累累北邙墳。
向來歌舞處,忽復成荒村。
愚人如鹿耳,其死了無魂。
孰知九霄間,玄圃枕昆侖。
緇塵化人衣,蒼蘿誰與捫。
岧峣飛觀決層云,主意全傾合坐賓。
談笑龍岡下白日,衣冠麟閣識功臣。
欲窮人目逢山好,未老秋容到酒醇。
忍對南鴻問寥廓,沉冥誰是蜀莊珍。
峨峨名節重于山,舊作朝廷耳目官。
鳳闕幾聞隨仗入,龍顏曾許卷簾看。
昔年白筆驚人凜,今日清風過嶺寒。
直指近來新有例,出疆回使侍金鑾。
橡葉岡頭釋馬銜,區中奇觀得窮探。
崖空飛鼠聲相應,江靜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云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談。
偶成二老風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山屏石壁共巇嵚,外鎖浮云內日陰。
巖凈四時捐俗慮,泉聲一派潔塵襟。
搜吟得助騷人句,笑傲忘歸逸士心。
何日路穿松徑僻,杖藜攜酒再登臨。
快牛為犢時,數能破人車。
????生七日,超母每有余。
經奇本自天,豈直循斯須。
里社有病樗,黔南有駮馿。
一生便凡散,嗤彼眾所俱。
下愚與上智,此理信不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