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天長徐令
城郭何完美,
人民自大風。
天長三楚盡,
地闊五陵通。
入境聞弦誦,
何年可即戎。
因君問子靜,
如會浙之東。
城郭何完美,
人民自大風。
天長三楚盡,
地闊五陵通。
入境聞弦誦,
何年可即戎。
因君問子靜,
如會浙之東。
城墻與內城是多么完整美好,百姓自然有著宏大的風氣。天長地處三楚的盡頭,地域廣闊與五陵相通。進入境內便聽到讀書聲,哪一年才能停止戰事?通過您問候子靜,就像在浙東與他相見一般。
城郭:內城為城,外城為郭,泛指城市。
大風:宏大的風氣,指百姓的精神風貌。
三楚:秦漢時對楚地的劃分,有西楚(彭城)、東楚(吳)、南楚(江陵),泛指楚地。
五陵:漢代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代指長安附近的繁華之地。
弦誦:弦歌與誦讀,指學校中禮樂與誦讀經典的教育活動。
即戎:從事軍事,此指戰爭。
子靜:可能為作者友人或當地人士;浙之東:浙江東部地區。
此詩為送別天長縣徐縣令所作。天長(今安徽滁州)地處三楚故地,時屬交通要沖。詩中“入境聞弦誦”或反映當地重視文教的治績,“何年可即戎”隱含對和平的期盼,整體體現作者對徐令治理下的地方風貌的肯定,以及借別傳遞友情的背景。
全詩以送別為引,描繪天長城郭完好、百姓風淳、地域通達、文教興盛的景象,既贊地方治理,又寄友人關切,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送別詩。
飛錫真游戲,論詩解往還。
一聲獅子吼,十里道場山。
綠竹靜無語,白云長自閑。
趙州應路滑,無復嘆間關。
紅日庭初熭,青編手自摩。
烏踆浮竹簡,魚蠹眩陽和。
眼恨頻催老,書慚未觸多。
相看不相棄,同老故山阿。
春日海棠早,媚云開遠嵐。
醉容猶未足,睡態已微酣。
嫩綠千枝襯,殷紅一點含。
東君真有助,落筆為渠談。
粵有靈物,負圖效祥。
蓮棲蓍宿,錦文有章。
天和發越,睿澤滂洋。
溯于宮沼,美應昭彰。
遠浦三更月,春風一夜程。
平生慣安靜,多病怯征行。
急櫓夸先后,連山護送迎。
關心小兒女,幽夢落東城。
云漢昭回下建章,鸞翔鳳翥燦龍光。
宸奎錯落皆謨訓,圣語丁寧示抑揚。
自古求言開數路,只今兼聽極群方。
一篇默寓憂勤意,正為成王不敢康。
欈李于門伯仲佳,聲名籍籍到天涯。
一經早已傳韋氏,五桂今重說竇家。
滿眼衣冠真盛事,幾年棠棣看聯華。
蘭臺曷與編青史,要使文風萬世夸。
黃沙漫空天一色,漠北陰山斷行跡。
明妃辭漢適單于,委骨胡沙無來日。
心事欲向琵琶傳,天荒地老何人識。
胡鴈經年去會還,漢月幾夜圓復缺。
鴈飛那解寄音塵,月明不管人愁絕。
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邊風與羌笛。
誰為君王設此謀,縱殺畫工果何益。
至今猶使昭君村,有女炙面殊不惜。
漢已無策唐效之,公主淪棄豺狼域。
何不設備御狂胡,人言仲舒計已疏。
不以女色媚穹廬,圣宋之德千古無。
秋雨成蕭瑟,緗桃辱記存。
品高來禁籞,地遠想昆侖。
幸有千年實,愁無五石樽。
欲修瓊玖報,素手愧空言。
書債頻年積,舟行一水期。
稍吟秋夜雨,不盡故人思。
正為才高累,寧論事了嗤。
相忘心屢折,落筆更蜚馳。
多病柘漿酒,閑愁梅雨天。
婆娑清夢斷,剝啄好音傳。
憐我虀鹽薄,從渠乳酪鮮。
莫嗟聞道晚,著意問師禪。
路轉風回四面歌,新河磨盡磨盤河。
一川漲碧分灘遠,萬柳排青夾岸多。
此日經行空嘆息,當年功績未鐫磨。
客游為愛瀟湘楚,五日之間一再過。
蜀旱昔流行,皇恩念凋瘵。饑寒乏冬酒,烹剝仰春菜。
二麥儻復失,一飽竟安在。當春苦旱干,甘澤未沾沛。
奔走山川靈,翻覆云雨改。連宵建瓴水,萬畝輕花穗。
如渴飲得泉,如病藥得瘥。高原沃清潤,熱蒸蒙濯灑。
只今麥隴收,可以日月待。喜氣掛珠玉,詞源擁濤瀨。
自憐憂國愿,窘似生體疥。得此霡霂益,遂入清涼界。
容我早歸田,懷章東望拜。
最是慈祥日,為臣慘刻聞。
彎弓屠善類,刺骨見深文。
流毒嗟苛吏,傷恩負此君。
不知慚簿責,一死尚何云。
惜此青青一日春,愛閑因得兩三人。
放身度密窮山崦,隨意居寬趁水濱。
逸飲不成愁淡薄,苦吟終是喜清新。
物華時世相流轉,今古之間幾窖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