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古風十首 其三
漢禍始外戚,
唐亂基宦寺。
小人計已私,
頗復指他事。
公卿恬駭機,
關河入危涕。
草茅豈無人,
死抱經世志。
漢禍始外戚,
唐亂基宦寺。
小人計已私,
頗復指他事。
公卿恬駭機,
關河入危涕。
草茅豈無人,
死抱經世志。
漢代的災禍起始于外戚專權,唐代的禍亂根源在于宦官勢力。小人謀劃的是自身私利,卻還常以其他事情為借口。公卿大臣對危險的征兆無動于衷,山河大地都籠罩在危急的悲泣中。民間草野難道沒有人才?他們至死都懷抱著經世濟民的志向。
外戚:帝王母族、妻族的親屬,此指漢代呂氏、霍氏等外戚專權現象。
宦寺:宦官,古代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員,唐代中后期宦官掌握軍權,干預朝政。
恬:安然,不在意。
駭機:危險的征兆,指潛在的禍亂隱患。
草茅:指民間、平民階層,因草野之人居茅屋而代稱。
經世志:治理國家、拯救時世的志向。
此詩為詩人冬日研讀白居易詩集,有感于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強調士人品格與人情練達)之句而作。組詩借歷史事件表達對現實的關切,此首針對漢、唐外戚宦官亂政的教訓,反映詩人所處時代可能存在的類似政治隱患,創作時或正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詩人借古喻今以警世。
詩以漢、唐亂政為鑒,批判小人謀私、公卿失職之弊,贊揚民間志士堅守經世之志,借古諷今,主旨鮮明。語言質樸蒼勁,情感沉郁,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對士人精神的倡導。
古道在今世,今人離古心。
延陵存一老,元祐得遺音。
樂善稻粱熟,憂民江海深。
二毛方五馬,當代阻為霖。
綠鬢斜欹,紅心暗沁,娉娉憶傍檐甃。尋悰翠轂芳塵,炫目玉虬晴晝。虛廊籠袖。看啅雀、因風飛驟。正向晚、月麗風柔,一掬春愁微逗。
歸夢好,南枝裊遍,離緒積、北溟寒又。年芳臘底江魚,客趣雪中薊酒。銷魂依舊。算此際、新開時候。甚綠窗、消息來遲,可念詠花人瘦。
經旬斜雨滴長廊,
冬暖苔生草又芳。
誰剪鐘山云一片?
隨風入戶到繩床。
庭中說法有龍聽,
龍去庭空水一汀。
獨有亭亭歲寒柏,
不知人世自青青。
坐把釣魚竿
虛潭翠如瀉
輕舟浮不動
只在松陰下
長鋏歸來耿不眠,
月明如水浸霜天。
一聲遠落瀟湘浦,
怨滿江南錦瑟弦。
石頭龍尾彎,
新亭送客渚。
酤酒不取錢,
郎能飲幾許。
短棹輕蓑黃葉林
天涯戰戟自森森
朝陽已躍南離日
晝靄猶停北陸陰
笛里關山牽昔夢
燈前兒女負初心
遐方巡守無消息
樹樹啼烏夜夜砧
故無形像顯教尋,
隱秘蹤由自古今。
妙法不傳經上字,
玄門消息岡知深。
一峰傍倚兩山朝,
云里龍孫響佩瑤。
長與幽人發高興,
不辭雨雪過溪橋。
圣賢祠畢諸生散,曳履斜陽哦杜詩。幽鳥飛來似相好,竹枝深處語多時。
桐竹交陰覆廣庭,秋風時與葉爭鳴。可憐一曲明君操,不似高山流水聲。
長廊耿耿注西東,鼓腹循環返照中。更擬將心寄明月,無端云葉上晴空。
盆水如池傍竹根,早期功業在龍孫。爾來取飲多奇羽,更得南堂幽趣繁。
窶人何緣有遺啄,一飲聊分秋水清。貪泉盜泉滿機械,鳥鵲故應知此情。
風搖疏影落清漪,汎汎魚兒趁晚嬉。不是來禽驚不去,窗前從此使人疑。
倦來支策立階除,深喜官居似隱居。寒日西流報衙鼓,紛紛清影上圖書。
綠竹不應忘舊好,黃花還擬結新交。欄邊醉倒非吾事,只愛金英媲玉梢。
一來省戶兩春暉,
今日飄然襆被歸。
直節貞心惟我愛,
此君相別似依依。
爭名爭利笑人忙,
白水青林且退藏。
想是雄心消未盡,
卻來棋上斗存亡。
笑含口角,喜在眉棱。一默照源底,三乘空葛藤。清白濯秋之月,光明破夜之燈。柱杖有時橫膝上,個般面觜得人憎。
動而靜,虛而應。專氣致柔,湛神如凝。
一住天童,十分沒興。
蒹葭渺無際,遠水接平川。
閑云曳歸鳥,影落鏡中天。
若人載書畫,彷佛米家船。
遵彼灌木陰,對此佳山前。
誰能結鷗社,忘機終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