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寄伯兄三首 其一
當日渾如醉,于今始覺差。
是誰教作客?底事又歸家?
絲木隨人弄,萍蓬祗自嗟。
夜深追往失,輪轉腹中車。
當日渾如醉,于今始覺差。
是誰教作客?底事又歸家?
絲木隨人弄,萍蓬祗自嗟。
夜深追往失,輪轉腹中車。
過去的日子里我渾渾噩噩如同醉酒,到現在才覺察到自己的過錯。是誰讓我遠離家鄉在外漂泊?為何現在又回到家中?絲弦木管任人撥弄(命運似被他人操控),像浮萍蓬草般漂泊只能獨自嘆息。深夜里追憶過去的過失,心中如同車輪轉動般翻騰難安。
渾如醉:全像醉酒一般,形容神志不清、渾噩的狀態。
差(chā):差錯,過錯。
底事:何事,為何。
絲木:絲指弦樂器(如琴、瑟),木指木管樂器(如笛、簫),此處代指被他人操控的事物。
萍蓬:浮萍與蓬草,均為隨水、風漂泊無定之物,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輪轉腹中車:化用“腹如車輪轉”之意,形容內心因追悔而翻騰不寧。
此詩為詩人寄贈兄長之作,當創作于其經歷漂泊后歸家之際。詩中“作客”“歸家”的矛盾狀態,反映了詩人對過往生活的反思,或因人生際遇起伏(如為生計奔波、離鄉返鄉)而觸發感慨,借詩向兄長傾訴心跡。
詩以“醉”與“差”起筆,直陳追悔;繼以設問追問“作客”“歸家”的矛盾,暗含對命運無常的困惑;再以“絲木”“萍蓬”喻漂泊之苦,末句“輪轉腹中車”收束于內心的翻騰。全詩圍繞“感”字展開,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展現了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深刻反思。
朝見故人家,莫別衢路側。意長乏交歡,言短悲夙昔。南風促征艦,迅若高鶱翼。天吳不敢驕,帖帖戾京國。今予起遐思,中宵睇奎壁。
色換虛窗曙,寒侵陋室窮。雁迷天一色,雞唱夜方中。客棹帆應重,薰籠火不空。此時鐘岳影,白晝宛疑同。
鐘山舊游經十載,佳辰今喜登臨又。清明況與數友同,春濃更覺諸峰秀。紺殿觚棱隱玄霧,閟宮幡幢昏白晝。古松尚訝龍屈蟠,怪石還疑鹿逗遛。偶逐樵人繭足趨,驚逢老僧雪眉覆。郁郁天花百和香,泠泠風篁七弦奏。東崖西崖絢金碧,前林后林開錦繡。捫蘿或如啼猿抱,下坂急若流星走。少年兼戒垂堂險,素心默借神靈佑。名山共閱太史書,思傍精廬卜云構。
畫舫秋江集縉紳,公馀來吊故人魂。子陵名節千年墓,文叔云礽百世孫。高閣清風生玉麈,空山涼月墮金尊。獨慚老朽無由到,只有新詩可共論。
朝花日日開千樹,昨夕薔薇無拾處。孟夏才將眾艷來,復攜古帝逍遙去。
大纛高牙拂絳霄,青袍白馬似風飆。千帆掣海鯨波靜,萬炮摶空蜃市消。
遐僻全無閨教鉗,天真爛漫未遭嫌。海南妹子青椰汁,眉眼含飴笑靨甜。
一簾草色雨添青,高揖軒岐補難經。當午竹床眠正熟,隔林茶臼夢初醒。泉深丹井時分杓,云暗松溪漫采苓。我欲相從傳秘訣,龍泉山頂結茅亭。
建溪激箭向南流,石齒如鋒斗客舟。篙子踏歌渾不畏,行人遙望替生愁。
獨步荒山日欲昏,數聲乾葦過游魂。重崗復澗穿難盡,恍惚隨人月一痕。
斷岸如山浪打舟,片帆望斷海東頭。阻風中酒年年事,費盡黃金只買愁。
征人夜度遼,寒衣今去洛。妾恐如寒衣,春來不堪著。
東風原自妒妖嬌,醉壓瓊枝漫寂寥。乍暖乍寒魂漠漠,疑狂疑怯影搖搖。情高已逐游人去,夢短那堪過客招。回首江城欲暝色,夕陽何處聽吹簫。
浮云蔽頹陽,涼飆謝繁綠。氣化相尋繹,百歲一何速。達人意有在,豈復傷局促。且持杯中物,對此籬下菊。
菌耳遍沃野,瓊芝亦芬芳。群陰掩其茨,誰復知爾良。我愿得此草,移根植崇岡。閑攀紫金蕤,挹露晞朝陽。服食換綠髓,輕舉過紫皇。招攜三辰游,與之同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