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陶徵君飲酒二十首 其三
異端塞吾道,人人喪其情。
有酒雖肯飲,亦取達士名。
復有不飲者,拘拘勞我生。
真飲真不飲,寵辱何所驚。
與君結歡好,各依真飲成。
異端塞吾道,人人喪其情。
有酒雖肯飲,亦取達士名。
復有不飲者,拘拘勞我生。
真飲真不飲,寵辱何所驚。
與君結歡好,各依真飲成。
異端邪說堵塞了我的正道,人們都喪失了本真的性情。有人雖然肯飲酒,卻也是為了博取通達之士的名聲。又有不飲酒的人,拘泥于小節而勞頓此生。真正的飲酒或不飲酒,又何必為寵辱而驚動?與君結下歡好情誼,各自依從真正的飲酒之道而成就。
異端:指不符合儒家正統或違背自然本真的學說、行為。
達士:通達事理、不拘世俗的人。
拘拘:拘泥、拘束,指受外在規范束縛。
真飲:發自本心的飲酒,非為外在名聲或約束。
寵辱:榮寵與恥辱,代指世俗的褒貶。
此詩為模仿陶淵明《飲酒》組詩之作。陶淵明《飲酒》多借酒抒懷,批判世俗束縛,追求自然本真。作者或身處社會風氣虛偽矯飾之時,見世人飲酒或拒飲皆非出于本心,故效仿陶詩,以'擬'的方式表達對本真生活的推崇。
詩中批判當時社會上飲酒或不飲的虛偽風氣,指出無論是為求'達士名'而飲,還是因拘泥小節而不飲,皆非本心。作者倡導'真飲真不飲',即遵循內心本真,超脫寵辱,體現了對自然率性生活的追求,繼承了陶淵明詩中'任真'的精神內核。
毋服鹽車阪上癉,千金散盡復來歡。高朋會宴氣曾熱,終饗豐肌螻蟻寒。
京口石彭澤,詩懷似鶴形。蒼天容老健,白發照江清。夜鼎薰雞舌,秋袍織鳳翎。醉扶綠玉杖,應望石頭城。
龔黃卓魯是何人,千載令人仰后塵。寧拙催科書下考,莫由捷徑問通津。公門似水誰嫌簡,馬骨如山始信貧。三尺待君來執法,觸邪還見廌冠新。
十里春風苑,年年出漢關。調空高淥水,俗自薄朱顏。星彩歸天上,玄經播世間。乞銘遺札在,一讀淚潺湲。
久渴檐帷洽夙歡,朅來林野暫盤桓。清光散沼天如洗,蕩漾浮槎露欲漙。繞檻花明秋不老,臨流石壘膝容安。園亭倍覺開眉目,潦倒樽前話夜闌。
何處春風拂苑墻,飛花片片入昭陽。多情尚有池邊柳,留得啼鶯伴日長。
詞源浩浩倒岷江,直筆如公世少雙。目下十行千字過,身長九尺兩眉龐。世間忠烈應知感,地下奸諛豈豎降。老客中吳最蕭索,白頭猶爾讀書窗。
驕陽赫赫掛澄空,巖溜紛飛珠幻虹。流水嗚咽繁石里,蟬聲斷續眾山中。青牛散臥榕陰處,竹榻漸移茅屋東。云外雞啼近涼夕,耕霞犁月可開工。
不染世間兒女塵,任他桃李自爭春。也應高潔難為對,獨有修篁是可人。
秋宮睡起試生羅,閑向芭蕉石畔過。怪底早涼欺匣扇,夜來葉上雨聲多。
水生華發草毿毿,春半人家未浴蠶。一夜雨聲淮泗白,卻疑蓬底睡江南。
竹死不變節,蕙焚尚馀馨。秉性有恒操,墆物非至情。左崦結層構,中園穿空冥。井花遙上白,風影時獻青。筑灶試丹訣,濡毫謄酒經。一為纓笏累,殊嗟神府扃。事去慮將澹,感來心已醒。薨薨哀饑鳶,累累嘆凍蠅。逝將命脩駕,薄言旋故坰。?秾澆陽卉,泛碧破陰蘋。觀化驗群品,褰襟詠三精。情素諒已展,爵服吾何營。
中林多幽蘭,江籬雜芳蓀。采之酌春酒,將以清心魂。持杯未及飲,悵然念王孫。王孫不歸來,置酒在芳尊。
得爾逃名者,今辰又少林。山高楊柳細,路險薜蘿深。古塔已凋翠,祗園曾布金。談經群鳥下,聽法一龍吟。舍利光難滅,菩提跡豈沉。空虛能悟性,情凈不依心。云竹窺禪相,風皇度梵音。僧來看果結,酒至對蒲斟。世事形骸苦,浮生日夜侵。慈航如可渡,同此謝朝簪。
金盤綵小。玉琯灰殘,荊楚歲時依舊好。曙煙晴雪,幾點青回謝塘草。屏山道。孤帆遠水,征馬長安,歸計未成身頓老。四疊陽關,太息尊前故人少。瑣窗窈。芳信數番晝遲,錦字半行天杳。回首東京夢華,醉忘昏曉。俊游早。蕭寺屢卓畫輪,秦樓每題花貌。此際停弦罷酌,斷腸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