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柳
連天碧。沿堤楊柳愁如織。愁如織。長條非舊,那堪攀折。
鶯梭燕舞春三月,臨風裊娜嬌無力。嬌無力。送人南浦,年年惜別。
連天碧。沿堤楊柳愁如織。愁如織。長條非舊,那堪攀折。
鶯梭燕舞春三月,臨風裊娜嬌無力。嬌無力。送人南浦,年年惜別。
楊柳的綠色連著天際。沿著堤岸的楊柳,哀愁如織。哀愁如織啊,柳樹枝條已不是舊時模樣,怎能讓人忍心去攀折。黃鶯穿梭、燕子飛舞的陽春三月,楊柳在風中裊裊娜娜,嬌弱無力。嬌弱無力啊,它在南浦送行人,年年都讓人因離別而感傷。
連天碧:形容柳樹翠綠,一直延伸到天邊。
愁如織:憂愁像織成的絲線一樣密集。
長條非舊:柳枝已不是過去的樣子。
攀折:古時習俗,折柳送別。
鶯梭燕舞:黃鶯像穿梭一樣飛行,燕子飛舞。
裊娜:形容楊柳柔軟細長、隨風搖曳的樣子。
南浦:南面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內容看,應是在春日柳堤送別場景下創作。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作者可能是在送別友人時,看到柳色,觸發離愁別緒而作。
這首詞以柳為主題,借柳抒發離別哀愁。詞中春景與離情相互交融,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它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以柳寄情之作,展現了婉約詞的特色。
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閣道乘空出,披軒遠目開。
逶迤見江勢,客至屢緣回。
茲郡何填委,遙山復幾哉。
蒼蒼皆草木,處處盡樓臺。
驟雨一陽散,行舟四海來。
鳥歸余興遠,周覽更裴回。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
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綠溪陰。
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峴山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
一言予有贈,三峽爾將尋。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夢林。
蹉跎游子意,眷戀故人心。
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余照發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畫堂觀妙妓,長夜正留賓。
燭吐蓮花艷,妝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濕偏宜粉,羅輕詎著身。
調移箏柱促,歡會酒杯頻。
倘使曹王見,應嫌洛浦神。
郎官舊華省,天子命分憂。
襄土歲頻旱,隨車雨再流。
云陰自南楚,河潤及東周。
廨宇宜新霽,田家賀有秋。
竹間殘照入,池上夕陽浮。
寄謝東陽守,何如八詠樓。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
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
已言雞黍熟,復道甕頭清。
才有幕中士,寧無塞上勛。
漢兵將滅虜,王粲始從軍。
旌旆邊庭去,山川地脈分。
平生一匕首,感激贈夫君。
甲第開金穴,榮期樂自多。
櫪嘶支遁馬,池養右軍鵝。
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
山公來取醉,時唱接z5歌。
述職撫荊衡,分符襲寵榮。
往來看擁傳,前后賴專城。
勿翦棠猶在,波澄水更清。
重推江漢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遺愛,羊公有令名。
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峴首晨風送,江陵夜火迎。
無才慚孺子,千里愧同聲。
不覺初秋夜漸長,
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
階下叢莎有露光。
奉使推能者,勤王不暫閑。
觀風隨按察,乘騎度荊關。
送別登何處,開筵舊峴山。
征軒明日遠,空望郢門間。
異縣非吾土,連山盡綠篁。
平田出郭少,盤阪入云長。
萬壑歸于漢,千峰劃彼蒼。
猿聲亂楚峽,人語帶巴鄉。
石上攢椒樹,藤間綴蜜房。
雪余春未暖,嵐解晝初陽。
征馬疲登頓,歸帆愛渺茫。
坐欣沿溜下,信宿見維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