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國器六首 其四
濕玉吹香吐萬花,
先春粲粲等芳華。
朵云不惜吟疏影,
踏雪應能訪我家。
濕玉吹香吐萬花,
先春粲粲等芳華。
朵云不惜吟疏影,
踏雪應能訪我家。
帶著濕氣的玉般花朵散發著香氣,吐出萬千繁花,在春天之前燦爛地綻放,一樣芳華。你不惜為這疏落的花影吟詩,踏著雪應該能來我家探訪。
濕玉:形容花朵帶著濕氣,如同溫潤的玉。
先春:在春天之前。
粲粲:鮮明燦爛的樣子。
朵云:對他人書信或詩文的美稱。
疏影:指稀疏的花影,常用來形容梅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在一個先春的時節,繁花初放,詩人看到這美好景象,又想到友人鄭國器,便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和期待相聚的心情。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對友人的期待。其特點是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思君常在海西頭,幾度裁椷淚欲流。
車馬遠來仍減從,蓬蒿深處拜荒丘。
門生相禮人都雅,筆子題詩翠欲浮。
世道須公勤補袞,故人林壑暫優悠。
宴罷紅云擁素馨,
紫宮回夢酒初醒。
香風皎月橫陳處,
不許諸嬪出后屏。
他日稍成毛義志,
再求師友究淵源。
鳳凰山色似晴光,
半入青云兩翅張。
誰謂太平寧有象,
峰巒猶學瑞禽翔。
海上風雨來,不見雙峰顛。
經窗犯曉啟,萬態紛目前。
風起江色黑,雨過山光鮮。
風雨自變幻,江山故依然。
默與道心契,靜結滄洲緣。
終期謝塵鞅,高詠釣竿篇。
叔寶沉迷建鄴宮,厭厭夜飲清晝同。
金碧三閣插晴漢,沉檀十里聞香風。
疊石為山水為沼,后庭萬花坼春叢。
狎客倡酬女學士,污詞媚句爭新工。
被之弦歌恣酣樂,千娥行列紛青紅。
將軍忽遇韓擒虎,江神今識清河公。
憑欄璧月詞未終,誰知攜手兩妃游井中。
赤縣妖氛滿,腥臊戰一場。
將才無頗牧,圣武是宣光。
寶鼎人爭問,兇鋒勢太狂:
翠華遂西幸,鐵騎入朝堂。
所棲幽致異人寰,
野艇秋歸碧浪間。
殘日淡煙凝望處,
參差樓閣認孤山。
負郭人家蠶上箔,隔溪村落犢歸田。
滿堤楊柳滿畦菜,黃到維摩嶺上煙。
林薄空濛未見花,
縈紆一徑向溪斜。
杖藜倚待船中客,
山崦同尋賣酒家。
海邦玉尺費裁量,紙價居然貴洛陽。
漫詡門前桃李盛,天教栽植到遐方。
海岳呈珍玉笥開,瑯函霞綺自天來。千金不賣長門賦,片語能兼鄴下才。玉屑金聲蜚麗藻,錦心繡口妙新裁。誰言身隱文焉用,自有雄名遍九垓。
掉鞅詞壇四十年,凌云賦就正翩翩。高懸赤幟黃初后,獨探玄珠大歷前。綺歲青錢曾入選,白頭綵筆更飛騫。休明鼓吹君為政,何日承犧一執鞭。
艤蘭舟。十分端是載離愁。練波送遠,屏山遮斷,此去難留。
相從爭奈,心期久要,屢更霜秋。嘆人生、杳似萍浮。
又翻成輕別,都將深恨,付與東流。
想斜陽影里,寒煙明處,雙槳去悠悠。
愛渚梅、幽香動,須采掇、倩纖柔。
艷歌粲發,誰傳馀韻,來說仙游。
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風老后,秋月圓時,獨倚西樓。
舊京尊酒從公日,末座常驚放浪談。誰信生平導漳手,晚留遺愛在香南。
魂魄應依萬玉妃,靈旂催雨土膏肥。溪童那識侯功德,每歲青梅滿棹歸。
越民得業無忘本,閩士為邦最厚鄰。我有圣湖結茅愿,不成當作種梅人。
虛堂遠塵累,樂地幾朋來。
游息無非學,文章亦見才。
經行黃葉下,取次碧筠栽。
佇想惟吾友,清心絕點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