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石帆一株蘭若
虛沼長涵鐘磬音,
庵羅秋色引相尋。
天荒金界疑蕭帝,
人傲朱門似道林。
法雨定沾獅座近,
霜風不到雁堂深。
平居詩思偏憐汝,
還為晴窗一朗吟。
虛沼長涵鐘磬音,
庵羅秋色引相尋。
天荒金界疑蕭帝,
人傲朱門似道林。
法雨定沾獅座近,
霜風不到雁堂深。
平居詩思偏憐汝,
還為晴窗一朗吟。
空蕩的池塘長久地回蕩著鐘磬之聲,庵羅樹的秋景吸引我前來尋訪。這荒遠的佛寺仿佛是蕭帝所建,寺中僧人高傲如道林,不似朱門權貴。佛法如雨露,必定沾潤靠近佛座的地方;寒霜冷風,吹不進幽深的僧堂。平日作詩的情思特別喜愛這里,于是面對晴窗高聲吟誦。
虛沼:空蕩的池塘。
鐘磬:寺廟中用于誦經、法事的法器,鐘為銅制,磬為石制。
庵羅:即庵羅樹,梵語音譯,佛教圣樹,果實可食。
金界:指佛寺,因佛殿多涂金或飾金,故以金界代指。
蕭帝:疑指梁武帝蕭衍(464-549),其佞佛,曾多次舍身佛寺。
朱門:紅漆大門,代指權貴豪門。
道林:東晉高僧支遁(314-366),字道林,以清談玄理、超然物外著稱。
法雨:佛教術語,喻佛法如雨露滋潤眾生。
獅座:佛座,佛說法時坐獅子座,象征威嚴。
雁堂:僧堂,一說為佛寺中講經說法的講堂。
平居:平日,平素。
此詩為詩人游歷石帆山時,探訪名為‘一株蘭若’的寺廟所作。創作背景或與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向往相關,通過描繪寺中景色與感悟,寄寓對超然物外精神的追求。
全詩以訪寺為線索,融合景、事、典,既繪古寺清幽之景,又贊僧人高潔之姿,最終以詩思“朗吟”收束,主旨鮮明,展現了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傾慕與對世俗的超脫。
唇上必并班豹剝,
舌頭當的帝都丁。
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閒草黃庭換白鵝,
墨池深處贊弦歌。
主恩得爾知無負,
松下長吟意若何。
昔年曾此結連營,萬疊湖波怒未平。
螳臂自難當轍奮,鵑魂應向繞枝鳴。
楚人浪說憐三戶,夏肄傳聞少一成。
今日經過重太息,西臺余淚倍縱橫。
不染東華一點塵,
桑麻滿眼土風淳。
如何林下無嘉客,
卻有西湖浩蕩春。
二十馀社盡邊湖,南北沿崖仄經紆。
斗六門來通一線,諸番形勝島中無。
五色尨毛雜樹皮,織成罽毯世稀奇。
蠻娘妍好珠垂項,不見做田歌舞時。
東風亭午擺垂楊,絲絲日日長。
吹落梅花無數,不解惜幽香。
落霞紫,暮煙黃,送斜陽。
無憑天氣,一霎融和,蜂蝶空忙。
氣浹高深物物蘇,
問言還有欠春無。
桃紅李白猶閒事,
麟鳳應來瑞此都。
拍手笑無語,挑包去不還。行行馀一缽,歷歷上諸山。
明月隨方照,孤云任意閒。猊床待師處,猿鳥撤松關。
飛錫真游戲,論詩解往還。一聲獅子吼,十里道場山。
綠竹靜無語,白云長自閒。趙州應路滑,無復嘆間關。
一室病維摩。且喜閒庭掩雀羅。煮藥翻書深有味,呵呵。老子無愁世則那。
莽莽舊山河。誰向新亭淚點多。惟有鷓鴣聲解道,哥哥。行不得時可奈何。
目笑年年類轉蓬,閑將棋局與詩筒。
羲皇以上推元亮,山水之間寄醉翁。
竹外連宵足寒雨,天涯明日又秋風。
卜山忽送憑高目,雪爪從新問塞鴻。
翠竹與松陰,千江一月沉。
峰高云有意,樹靜鳥無心。
煙火城中望,僧徒洞里尋。
嵐光浮欲滴,最好是疏林。
元黃繡羽,未到炎荒先見汝。
與汝何干,聞道飛時盡向南。
軥辀不息,人自欲行空費力。
叫斷江風,細雨寒煙苦竹叢。
而翁二子絕奇,
其季虎中最怒。
期此郎甲科郎,
跨王父曾王父。
小窗鮮碧凝修竹。窗前試展珠函讀。
日永靜無人。風來散帙頻。
新妝嬌半面。莫使悲團扇。
纖月掛檐頭。牙簽索罷休。
浮湛世事付洪喬,攲枕迢迢度永宵。
雨細無聲檐溜滴,香殘有燼篆煙銷。
翻盆碩鼠全欺暗,繞鬢飛蚊始作嬌。
老去易驚寒暑變,幾多今夕又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