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作
目笑年年類轉蓬,閑將棋局與詩筒。
羲皇以上推元亮,山水之間寄醉翁。
竹外連宵足寒雨,天涯明日又秋風。
卜山忽送憑高目,雪爪從新問塞鴻。
目笑年年類轉蓬,閑將棋局與詩筒。
羲皇以上推元亮,山水之間寄醉翁。
竹外連宵足寒雨,天涯明日又秋風。
卜山忽送憑高目,雪爪從新問塞鴻。
年年都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般可笑,閑來就擺弄棋局和詩筒。像陶淵明那樣逍遙于羲皇時代之上,如醉翁歐陽修寄情于山水之間。竹林外接連幾夜寒雨不斷,明天天涯便又是秋風起了。卜山忽然映入登高遠眺的視線,我重新問詢那雪爪般的塞外飛鴻。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常比喻行蹤漂泊不定。
詩筒:古時盛詩稿的竹筒。
羲皇以上:指像遠古伏羲氏以前的人那樣生活,形容生活閑適自在。元亮:陶淵明,字元亮,東晉詩人,隱居田園,生活恬淡。
醉翁:指歐陽修,自號醉翁,他被貶滁州時寄情山水。
雪爪:鴻雁爪上的雪,借指鴻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但內心也有對時光和人生的思考。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詩人以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巧妙,借景抒情,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結縭將遂百年歡,誰謂仙郎骨竟寒。翠羽未聯釵上鳳,黃塵深掩鏡中鸞。閒庭夜月空簾箔,古鏡寒泉照井干。地下相逢應識面,從教和淚剖心看。
吾身若虛空,氣形凝未聚。浮榮與浮名,奚所憑而住。所以達觀人,不以縈其慮。虛空何邊涯,茫無析別處。所以大心人,似千花共樹。離亭我送君,杯酒莫躊躇。君固河東留,我已江西去。搥碎匡廬山,面面兩相覷。但會虛空身,肯令沾飛絮。我昔弱冠時,不揆慕往圣。誰其示我學,吾與渠共命。浮沉數十年,簡帙窺先正。元公及純公,金溪有子靜。江門果自然,姚江揭大柄。泰州簡而要,二溪之言瑩。垂老逢吉水,一睹真率性。率性匪等閒,須理融欲凈。豈乏為義人,戕性滋世病。不思勉而始,不思勉以竟。歸去告先生,當不我為佞。
月下溪邊逐影行,還聞何處瀉溪聲。扶君直到源頭看,七尺芙蓉贈一莖。咫尺溪光谷口分,谷中人語隔溪聞。明朝更下山亭去,溪上清風可送君。
舊歲陰霖勝,憂勤億兆難。析津通鵲渚,形勢接桑乾。物理常求治,朝堂亦自安。運堤久未整,岸堰最宜完。夾道黎民悅,沿河老幼歡。云容隨豹尾,暑氣擁仙鑾。九醞賢人酒,三漿龍鳳團。匡床搜典誥,流水奏幽蘭。棹響逼前駕,漁歌進小灘。去回四百里,舟次五云端。
藐余才不逮,重選膺使命。經歲恣游覽,始識人文盛。群賢締蘭交,清宴遵觴令。雅度何汪洋,縱談揮麈柄。龍社更尋詩,高評若冰鏡。茶煙裊鬢絲,盆梅紅相映。臨歧多贈言,卷里富新詠。欲和郢中音,向君還請正。
西風都是行人恨。馬頭漸喜歸期近。試上小紅樓。飛鴻字字愁。闌干閑倚處。一帶山無數。不似遠山橫。秋波相共明。
報道一聲春去。滿淚游絲飛絮。囑咐燕和鶯,可否留春暫住。無緒。無緒。怕聽妒花風雨。
秣陵無好絲,但夸織工巧。非徒經緯多,亦貴顏色姣。承平之日甲天下,水載以舟陸運馬。富商大賈工負販,仰給至無游手者。兵燹以來未復業,湘鄉相公發軍帖。招集四方織戶來,吱吱軋軋機房開。機房開,絲不賤。火船載絲出洋去,富者乾沒貧不便。今年絲價高于珠,我見童子泣路隅。自言家有織機匠,年年衣食才有余。而今十機不織一,身閑那得搖絲車。我為童子三嘆息,長官機捐設正急。
池館春歸,簾櫳晝靜,清漏移箭。山下孤城,水邊翠竹,鶗鴂聲千轉。記得年時,綺窗人去,尚有唾茸遺線。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舊家排遍。青云賦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陰滿院。飛絮隨風,馬頭月在,翡翠帷空卷。平湖煙遠,斜橋雨暗,欲寄短書雙燕。算猶憶、蘭房畫燭,醉時共剪。
枯槁長專一壑間,權豪殊未少低顏。風云他日超騰去,莫畏移文到北山。
雨后新涼嫩似秋,平原萬綠豁吟眸。依依最是西山色,直送封軺過涿州。
射策金門綰印行,湟川文水見才名。莫言趨府腰仍折,猶有廬江小吏迎。
夫容布葉亂田田,尚憶前年對二賢。今度觀亭人獨立,一江風月意誰傳。路人笑我此何觀,風飐渠江萬頃寒。歷歷圣賢心事在,從渠把作畫圖看。九十九峰江上山,乾坤爾闊我中間。此心頓著秋豪愧,久矣顏衰鬢發斑。虎豹當關路險艱,家人占鵲望予還。四方蹙蹙還何許,家在西南山外山。范蔣諸賢友義申,肩吾見說倍精神。年來人物寥寥甚,更憶浦城人姓真。
慘慘寒聲一夜雪,千章喬木經摧折。勁節排風能力持,后凋不獨稱松柏。
故人重別帝王州,正值荷花五月秋。一棹晴山江上路,半窗涼月竹邊樓。君從瀛海鳴孫復,誰念新豐客馬周。聞說禹門春信近,杏壇回首是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