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京口余文圻登蒜山憩清寧道院時春盡日 其一
相攜筇竹上晴空,
木末遙遙磴道通。
鐵甕帆檣雙屐下,
佛貍城郭亂煙中。
運籌羽扇懷王佐,
破敵長刀數霸功。
事業銷沈山色在,
底須吾輩別雌雄。
相攜筇竹上晴空,
木末遙遙磴道通。
鐵甕帆檣雙屐下,
佛貍城郭亂煙中。
運籌羽扇懷王佐,
破敵長刀數霸功。
事業銷沈山色在,
底須吾輩別雌雄。
我們拄著竹杖相攜登上高入晴空的蒜山,樹梢盡頭那遙遠的石徑曲折相通。鐵甕城的船帆桅桿在我們的木屐下若隱若現,佛貍城的城郭籠罩在一片迷亂的煙霧之中。手持羽扇運籌帷幄,懷念那些輔佐帝王的賢才;揮舞長刀攻破敵陣,數說當年霸主的赫赫戰功。英雄的事業早已消逝,唯有這山色依舊長存,又何須我們這些人再去爭個高下呢?
筇(qióng)竹:竹杖。
木末:樹梢。
磴(dèng)道:登山的石徑。
鐵甕:指鎮江古城,因城墻堅固如鐵甕得名。
佛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此處代指北方政權占據的城郭。
王佐:輔佐帝王的人才。
銷沈:同“消沉”,指消失、湮滅。
底須:何須,哪里需要。
此詩創作于春末,作者與友人余文圻同登鎮江蒜山,憩于清寧道院時所作。京口(鎮江)為歷史軍事要地,蒜山曾是古代戰爭的見證,詩人登臨之際,觸景生情,借歷史遺跡抒發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全詩以登蒜山為線索,由景及史,由史及情。前兩聯寫登山所見,描繪鎮江古城與煙中城郭的蒼茫之景;后兩聯轉入懷古,追思歷史英雄;尾聯收束于對世事的超然,體現了詩人對歷史與人生的深刻思考。
郭外朝陽一卷斜,
青槐廳事帶丘麻。
路逢扶轡雙童問,
不是城東太尉家。
四曲擎天聳兩巖,
瓊葩瑤草色毿毿。
我來不見金雞唱,
惟有寒蟾照碧潭。
乍雨乍晴興已饒,清明況說是今朝。
桃花鏡中學人面,柳條水上拖舞腰。
物色無機容老態,杖屨有意凌危橋。
一路踏青渾不厭,賣餳打鼓仍吹簫。
萬里誰傳北海書,碧雞山下有雙魚。歸裝帶得詩盈卷,不遣空行到石渠。
西州文學故鄉人,京邑相逢意自親。歸見鄴侯煩致語,江湖情事若為伸。
送君此日隨春去。一杯別酒雙行淚。
君到柳州城。何如子厚情。
柳州千萬柳。為問相思否。
莫上柳州樓。江流曲曲愁。
起逐群烏出近關,岳池楊柳尚堪攀。
曉煙晴日濛濛樹,遠水平田澹澹山。
歲稔每聞人語好,途長翻覺客心閑。
不須更說辭官去,盡有桃源在世間。
前屯松樹何籠嵷,手挽山河百二重。犬吠嚴城都似豹,鈴搖清角語皆龍。
陣云戰苦忠魂厲,塞月清懸赤膽同。聽說西戎發上指,擬將提槊向云中。
寧前一線扼咽喉,壯士提刀孰與儔。山海當關蹲虎豹,肝腸如雪徹箜篌。
精嚴壁壘云麾壯,吐納天河樓櫓稠。結發屯奴七十戰,何愁李廣不封侯。
前灘風雨來,后灘風雨過。
灘灘若長舌,我舟為之唾。
岸竹密走陣,沙洲圓轉磨。
指梅呼速看,著橘怪相左。
半語落上嚴,已向灘腳坐。
榜師打懶漿,篙律遵定課。
卻見上水船,去速勝于我。
入舟將及旬,歷此不計個。
費日捉急流,險快膽欲懦。
灘頭心夜歸,寫覓強伴和。
褐衣睥睨向咸秦,獨有壚頭客最親。
穆叟去非忘醴日,薛公游亦賣漿人。
杖雖馬箠今能隱,握以驪珠未厭貧。
雁蕩山前高臥好,風塵何處望荊榛。
馬上還逢江上春,
冷煙和雨作紅塵。
不堪柳絮催行客,
也有桃花似故人。
誰遣閒愁百種生,消除惟有酒尊盈。自知老去風流盡,暫得官閒氣味清。香閣寂寥謾鄰女,羅幃調護想宗英。二君此舉宜先罰,大白先浮伯雅兄。
滿目凄涼秋思生,寒香萬本綠疇盈。風回蘭蕙由來遠,露浥薔薇分外清。取次梳妝呈素面,等閒流落惜芳英。鳳樓大手須公等,好把蠻箋寄老兄。
瓜時正值一陽生,已見眉間喜氣盈。詔下鰲頭恩數寵,香含雞舌省曹清。西湖好去窮清賞,南國無從戀蕣英。自此達尊兼德爵,不唯年事合推兄。
村村穫稻急,得得跨驢行。
別野片時役,好詩無數成。
羸軀難并出,病眼待渠明。
落日斜猶掛,涼風晚更生。
月欲斜,風偏冷。
秋思鄰家分得來,隔墻移過梧桐影。
江接伍胥水,山圍泰伯城。
芳園叢木暗,細路野花明。
客到溪云合,吟成春水生。
名泉攜汲便,日日聽茶聲。
舉世誰知己,深秋倍郁陶。
風霜摧勁節,蘭蕙悴盲飆。
大業愁擔荷,名山正寂寥。
抗懷期尚友,樂道有簞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