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
郭內青山寺,難論此崛奇。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
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岳僧來坐夏,秦客會題詩。
岡轉泉根滑,門升蘚級危。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
歇鶴松低閣,鳴蛩徑出籬。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層支。
啼鳥笙簧韻,開花錦繡姿。清齋奔井邑,玄發剃熊羆。
極浦征帆小,平蕪落日遲。風篁清卻暑,煙草綠無時。
信士三公作,靈蹤四絕推。良游如不宿,明月擬何之。
郭內青山寺,難論此崛奇。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
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岳僧來坐夏,秦客會題詩。
岡轉泉根滑,門升蘚級危。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
歇鶴松低閣,鳴蛩徑出籬。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層支。
啼鳥笙簧韻,開花錦繡姿。清齋奔井邑,玄發剃熊羆。
極浦征帆小,平蕪落日遲。風篁清卻暑,煙草綠無時。
信士三公作,靈蹤四絕推。良游如不宿,明月擬何之。
城里的這座青山寺,難以言說它的奇崛。白云在院落間生成,流水從城池上流下。石像仿佛是雷霆開辟出來的,江邊的沙石似有成為鼎鼐的機緣。山中僧人來此度夏,遠方客人相聚題詩。山岡轉折處泉根濕滑,登上長滿苔蘚的臺階很危險。王舍人今日寫下的詩句,如同當年絕妙的黃絹碑。仙鶴歇在低矮的松閣上,蟋蟀在小徑旁的籬笆外鳴叫。白色的圍墻像千堵屏障環繞,金色的寶塔支撐著九層之高。啼鳥聲如笙簧般悅耳,花開時有著錦繡般的姿態。吃齋的人從城鎮趕來,黑發之人剃度出家。遠處江邊的帆船很小,平曠的草地落日遲遲不落。風吹竹林能消除暑氣,煙草四季常綠。這是達官貴人所建,靈驗的蹤跡被四方稱贊。如此美好的游覽若不留下住宿,明月之下又該去往何處呢?
崛奇:奇崛,奇特。
鼎鼐:本指鼎,后常比喻宰相之位。這里“江沙鼎鼐期”有象征某種機緣之意。
坐夏:佛教僧徒在夏季的三個月里安居寺院,坐禪靜修。
紫微:唐代曾改中書省為紫微省,這里指王舍人。
黃絹碑:指東漢邯鄲淳所書《曹娥碑》,蔡邕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絕妙好辭”之意,后泛指好文章。
蛩:蟋蟀。
信士:指信仰佛教的人。
三公:泛指朝廷中的高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與王舍人、崔補闕一同游覽天王寺后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人雅士有游覽、題詩的雅興,詩人在游覽過程中被天王寺的奇景所吸引,從而與友人一同題詩留念。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天王寺的奇景。其突出特點是描繪細致,語言優美,意象豐富,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游覽題詩的創作風尚。
伴我閑中氣味長,竹輿游歷徧諸方。
火邊每與人爭席,睡起偏嫌犬吠床。
能與兒童較幾許,賢于臧獲便相忘。
他生尚欲隨吾在,要奉香爐漉水囊。
老來于世漫多悲,夢幻推移且自知。
想得開山藏骨處,卻如搖尾乞憐時。
送行識我貧無蓋,閑坐思渠悶有詩。
從此窮居添寂寞,夜長誰復遶簾帷。
建城南路入袁州,怪石縱橫水亂流。
盡日衣冠在圖畫,百年心跡付林丘。
中原未作重歸計,胡馬能令此地憂。
浪跡江湖亦吾分,運籌帷幄有留侯。
夫子釣不綱,于理已不隱。
浮屠斷食肉,此語說始盡。
人生慣便習,奉法乃不謹。
要當守淡薄,萬事可堅忍。
幽蘭在深山,無人終自芳。豈伊桃李顏,取媚少年腸。
高氏有潛德,奕世被輝光。自其父祖來,低首不肯昂。
夫人生既賢,豈止秀閨房。出身事夫子,和鳴更鏘鏘。
笙鏞列兩序,圭幣羅中堂。云何去日遠,遂棄凌風翔。
伋也奉慈訓,將見久必昌。瞻彼汝南路,松柏泣新霜。
凄然馬鬛封,千歲終不亡。
南山稍疏闊,病眼不能明。
月挾清霜下,風隨細浪行。
未蒙青鳥信,虛負白鷗盟。
不見臺城路,年年春草生。
歌呼連墻亦任渠,移門賓從又何如。
晴階仰日臥紅藥,野水趁船跳白魚。
多病且參篐桶話,得閑時近養生書。
平生不盡幽居興,付與長江拯釣車。
八月九月啼寒螀,十月北風天雨霜。
客游無聊思故鄉,鄉書不來空斷腸。
鴻飛何為滿夕陽,舉頭攬取明月光。
置我堂上方天床,滿酌玉杯碧淋浪。
喚取姮娥來共嘗,人間歡樂壽命長,不須辛苦老桂傍。
空山鶴夜鳴,海風令人驚。
對月且愁思,看書終眼明。
斗酒不為薄,客帆那計程。
猶憐他夜雨,曾作打窗聲。
老有幽禪著,窮知俗事疏。
漸諳深屋病,無復故人書。
日月馳驅后,江山疾病余。
新涼有佳句,端為述離居。
秋風日夜至,念我少年時。新涼喜欲舞,至今心未衰。
心雖未遽衰,老病則已甚。頹然坐前階,乃若兩鳥噤。
子病少則爾,衰羸非獨今。徘徊以徬徨,何以異夙心。
死者合已死,空費子百慮。在者亦已老,契闊少相遇。
洗心西方觀,子復未肯然。胡然競日力,今年如去年。
十年流落漫西東,想見謝家林下風。
晉邑自思欒孺子,魯儒空望叔孫通。
風花已分飄藩外,玉樹何情著土中。
縱有春梢堪寓目,卻無人面與爭紅。
饑蚊青而化,怒目虬兩須。
黃昏與我遇,且復少踟躕。
肌膚恣啖嚙,熟視不可敺。
中宵盛徒黨,意氣若有余。
傷哉陷穽虎,有時被囚拘。
求食至搖尾,曾此蚊不如。
云龍困螻蟻,此語不可誣。
世味日可厭,茲游那得忘。
稻田疏宿雨,木葉犯新霜。
潦倒交游在,追隨氣味長。
僧窗有靜供,茗盌侑爐香。
嘗憶他年在宛陵,好山松竹面層層。
江城氣候猶含雪,草市人家已掛燈。
每怪愁腸難貯酒,時隨拄杖出尋僧。
如今轉覺衰頹甚,病坐南窗冷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