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感作
構思下筆。漢魏齊梁求并立。
底事心忙。才學韓蘇又柳王。
拘牽潦草,面目何曾收拾好。
縱效西顰。沒奈生成嫫母形。
構思下筆。漢魏齊梁求并立。
底事心忙。才學韓蘇又柳王。
拘牽潦草,面目何曾收拾好。
縱效西顰。沒奈生成嫫母形。
構思著下筆創作,想要和漢魏齊梁的文學成就并立。為何如此心忙意亂呢?剛剛學習韓愈、蘇軾的風格,又去學柳宗元、王安石的。創作時受拘束又潦草,作品的面貌哪里有整理好呢??v然像東施效顰一樣去模仿,無奈自身就像那丑陋的嫫母,難以改變。
漢魏齊梁:代表不同朝代的文學風格和成就。
底事:何事,為什么。
韓蘇:指韓愈和蘇軾。
柳王:指柳宗元和王安石。
拘牽:受拘束。
西顰:即東施效顰,指盲目模仿。
嫫母:傳說中黃帝的次妃,貌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當時文學創作領域存在盲目模仿前人風格的風氣,作者對此現象不滿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批判文學創作中盲目模仿、缺乏自我的現象。其特點是語言犀利,諷刺有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創作的一種不良傾向。
七月三日午欲過,東風漸惡雨漸多。人正窮愁復爾耳,天還震怒物如何。金縢示變周王悟,豐沛空傳漢祖歌。春秋紀異誰秉筆,頻揩病眼看編摩。
剛風挾雨猛于雷,地卷喧天故故豗。萬騎驟馳排陣入,百川翻立擁潮回。簸揚可是箕星好,消息還從巽卦來。我欲訟之何所作,一函封事九重開。
子長憤著書,
論或憑胸臆。
殷勤表素王,
已足稱神識。
時方貴黃老,
經術尚薄蝕。
卓然仰高山,
先路導其惑。
駢羅七十子,
附圣為羽翼。
遂使弦誦堂,
崇祀盛軌則。
我嗟衛道人,
曾未預配食。
盲左既酬功,
腐遷何愧色。
蛟奮龍拿石上文
天留此塔表將軍
江山不改亭亭影
落日空村鶻叫云
小小茅庵一彈丸,
滄桑幾度歷艱難。
就公卓錫開生面,
菩薩心欽佛也歡。
黔首死于城者眾,
杞梁身直一微塵。
不知當日征入婦,
親送寒衣有幾人。
入室五千卷,
插架三萬軸。
何似曬書人,
坦此便便腹。
憶昔亭前柳,
分攜曾系船。
至今攀折處,
猶是鎖愁煙。
朝出習家池,山公倒按羅。歸時太守醉,笑殺襄陽兒。
朝看襄陽花,夕飲襄陽酒。馬上倒載歸,小兒齊拍手。
聞道青溪歌院,只剩兔葵一片。五更還響落花,景陽鐘。
寂寞白門楊柳,春思渾如中酒。鴛鴦飛盡莫愁湖,可憐無。
落盡梨花時候,寒到將殘更陡。添衣偏覺畫羅單,是今番。
幾夜睡來難穩,卻恨東皇心狠。明欺繡被半床空,是東風。
賢書憶共奏明光,
羨爾薇垣紫綬長。
萬里風煙連弄棟,
三秋道路下瓜陽。
傳家舊識喬卿服,
屏翰從看召伯棠。
攜手預愁明發后,
蒼茫何處問行藏。
堂北萱花秋正開,清香秀色映霞杯。白頭慈母多賢德,福壽方如川水來。
奉萱堂上綺筵開,桂子蘭孫捧壽杯。應是遐齡有千歲,瑤池王母送桃來。
匆匆策馬出林扉,不及江頭攬別衣。
霜鶚橫秋終可望,雪舟乘夜稍須歸。
移家未比窮郊具,解帶寧憐瘦沈圍。
耄矣吾翁慚菽水,繞枝烏鵲暮相依。
矮紙來吳下,
長毫出宛陵。
自書霜夜句,
持寄剡中僧。
妃呼豨,烏夜啼。
烏啼隱楊柳,二八醉胡姬,門前驄馬嘶。
驄馬嘶,妃呼豨。
我行閱雄關,天劍殆無敵。迢遙來一發,突兀遏重壁。望望嵯岈間,豁罅不盈尺。到關穿雪竇,窺戶睇月隙。
峨峨二山中,萬丈一磐石。都無客土附,而總精鐵積。其間郁叢箐,其底亂□射。烏兔失飛走,蛟螭避堂宅。
入門循地隧,雙峽亙而窄。左作長鯨掀,右類巨鰲擲。雷轟泯斧鑿,云蔚隨縷脈?;仫L驟長驅,雪氣砭領脊。
洪荒想胚胎,元氣更并迫。倘非仙掌排,亦屬應龍劃。五丁力不逮,渠能萬靈役。殘山通仄狹,留險藉控扼。
誰知徒長奸,據竊逞荷戟。炎漢固殊類,偏安我惋惜。子陽先覆轍,王孟后接跡。稱帝旋洞胸,降王遞銜璧。
何況獻賊流,蝮蝎恣毒螫。張牙縱狂嚙,擢發終寸磔。伊昔凋敝初,人煙莽蕭瑟。生息今百年,墾辟連萬陌。
文翁兼詰戎,武鄉兼教澤。遼絕若番藏,倏瞬達重譯。而此枕席安,號渙誰擁隔。地利分險夷,皇圖觀順逆。磨崖奮如椽,申命誡梁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