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梅魂。次吳小蓮女士韻
庾嶺煙迷夜寂寥。
羅浮月冷路迢遙。
可堪空色不相遭。
風笛吹殘渾欲斷,
霜笳聽罷慣能銷。
依依脈脈迥難招。
庾嶺煙迷夜寂寥。
羅浮月冷路迢遙。
可堪空色不相遭。
風笛吹殘渾欲斷,
霜笳聽罷慣能銷。
依依脈脈迥難招。
庾嶺煙霧彌漫,夜晚寂靜冷清。羅浮山月色寒涼,道路遙遠難尋。怎忍受這空幻之色與我無緣相遇。風笛吹奏聲殘,幾乎要斷絕,霜笳聲聽后習慣了也就消散。那梅魂依依脈脈,卻難以招回。
庾嶺:即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多梅花。
羅浮:山名,在廣東增城、博羅、河源等地,傳說隋代趙師雄在此夢遇梅花仙子。
空色:佛教語,空與色,這里可理解為虛幻之景與眼前之景。
風笛:管樂器,聲音悲涼。
霜笳:胡笳,常于霜天吹奏,聲音凄厲。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詞看,可能是作者在孤寂情境下,受梅花高潔品質感染,借和韻之作抒發內心對美好高潔之物的向往與追尋不得的愁緒。
此詞主旨是追尋梅魂而不得的惆悵。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深沉,善用意象和典故。在文學上展現了詞人較高的藝術技巧,豐富了詠梅詞的內涵。
君不見樂天敝袍春晚天,摩挲病腳日陽前。
又不見秦系五字偏師勁,往往裸足常終年。
自古詩人多此疾,君今同病應相憐。
猶不廢我嘯歌樂,尚能彳亍林泉邊。
朱門曳裾苦羈靮,長安健步多奔顛。
慎勿輕信道人術,勃踤始悔酬詩篇。
贈君一言應怡顏,到處馳驅不得意,不如閉門靜坐無事即神仙。
傷哉一病誤庸醫,絕鮮靈丹補救之。從此閨闈無益友,不堪卒讀悼亡詩。
剩粉殘脂實慘然,情傷見景淚如泉。那堪后日中秋節,月正圓時人不圓。
我本疏狂懶散人,家聲未墜仗兒身。廿年辛苦歸何處,剩此多多未了因。
銜石難教補恨天,傷心薄命有誰憐。向平事業安排了,愿守鰥居學老禪。
荏苒光陰已七終,未經一面夢魂中。而今那得鴻都客,引我泉臺說苦衷。
正逢科舉錄新生,萱草風寒驀地驚。分付一聲娘去也,九泉望汝掇科名。
去年地旱菊苗荒,今年養得過人長。珍重花神不愛寶,鑄就金錢萬個黃。
一株兩株紫綺袍,十朵五朵勝緋桃。太真睡起酒痕淺,西子舞回山月高。
東家分送玉玲瓏,西家邀看狀元紅。非關白發被花惱,自是詩人興味同。
九日年年不見花,今年秋色在誰家。山童踏雨走相報,分得仙人鶴頂砂。
當年百戰著英聲,
祠廟空傳蓋世名。
只有波濤流日夜,
至今猶作不平鳴。
熟食從來少天色,
東吳況是足春寒。
城南藉草可痛飲,
安得酒腸如海寬。
陽山高哉幾千丈,箭缺遙瞻在天上。一朝置我箭缺傍,坐覺諸山皆退讓。太湖汀瀅平于杯,夫椒包山近相并。山腰鳥道何盤盤,十步九折行且嘆。
昌黎正逢衡岳霽,太白休歌蜀道難。夫差悔悟苦不早,公孫白骨纏荒草。子胥伯嚭兩丘墟,天地茫茫人易老。
劃然長嘯來悲風,一杯敬酬浮丘公。何時借我綠玉杖,從此拄過扶桑東。詩成西日下山去,回視山椒但煙霧。
嵌巖滴玲瓏,七寶甃完月。幽亭泉上頭,暗道曲通穴。剖竹走長蛇,晝夜鳴潏潏。
煎無三昧手,渴有七盌啜。寒能醒心神,澄可鑒毛發。桑苧行不到,品第誰為別。埋沒向空山,惻此行道暍。
出自西郭門,微風扇柔枝。蜿蟺九壚山,紺寒云氣垂。
彳亍足新愈,道出祖隴陲。既無郁蔥樹,終鮮屹立碑。
一步一凝睇,當是而更非。尚憶黃鶯廟,攝以白云祠。
肅肅謁墓下,有翁前致詞。云是涇里來,不問渠能知。
此兆蜘蛛似,土脈人稱奇。繄惟予小子,山麓褰書帷。
醴泉匯一源,芝草苗華滋。昔我先人葬,一瓦覆靡遺。
高高祖孑立,蔚為世人師。忠撼葫橋水,孝達金陵逵。
世澤閟未泄,乃衍涇里支。一傳吳振鐸,七葉經敷菑。
前光恐遏佚,代謝會有時。三世皆反葬,歲歲一來茲。
以此卜壤吉,以此永人思。翁聞言若悟,在德不在陂。
所嗟咫尺地,曾未東西馳。胡然躬省視,日暮患路歧。
封樹非古也,四尺防何嶷。眷言栽松柏。繚以堅藩籬。
鐫碣壽姓氏,不必盤蛟螭。一心抱爾爾,搦管吾守貽。
祖德愧謝詠,家風追潘詩。行吟抵館舍,四座春風披。
樞機要發遲,
飲食戒味厚。
漁人溺于波,
君子溺于口。
山前傾蓋獨奇,
雪里盤根歲深。
千年老鶴相伴,
誰似蒼髯有心。
庭下薔薇樹,花開玉雪毬。
主人明日去,相對似含愁。
龍江候明發,戀闕倍思親。風急回征雁,舟行別故人。
望中知里闬,夢想聽韶鈞。后夜多遙念,風生淮水濱。
仲氏同我去,伯兄還帝城。重來應有日,此別不勝情。
一一帆檣去,雙雙鷗鷺迎。到家無限好,桑梓盡經行。
爾作西京客,還尋北岳游。
黃云經紫塞,白發憶丹丘。
久謝區中累,行參幕下籌。
懸知登覽罷,長嘯拂吳鉤。
凄絕云邊雁,高飛忽斷行。
一聲哀夜月,孤影怯秋霜。
汾水蒹葭冷,衡陽道路長。
客中愁見汝,憶弟淚沾裳。
閒居淡無事,
臨流忽有得。
平生詩外心,
灘上一鷗白。
科第聯三世,聲名動九垓。
激昂存壯志,盤錯見奇才。
往者分邊閫,胡然避憲臺。
教忠知有待,馀慶接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