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山人游北岳兼謁舜澤蘇公
爾作西京客,還尋北岳游。
黃云經紫塞,白發憶丹丘。
久謝區中累,行參幕下籌。
懸知登覽罷,長嘯拂吳鉤。
爾作西京客,還尋北岳游。
黃云經紫塞,白發憶丹丘。
久謝區中累,行參幕下籌。
懸知登覽罷,長嘯拂吳鉤。
你要去西京做客,還打算去北岳游覽。黃云飄過紫色的關塞,白發蒼蒼時回憶起仙境。早已擺脫塵世的牽累,前去幕府參與謀劃。料想你游覽結束后,會仰天長嘯,拂拭自己的吳鉤劍。
西京:指今山西大同。
紫塞:北方邊塞,這里指長城。
丹丘: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區中累:塵世的牽累。
參幕下籌:參與幕府的謀劃。
吳鉤:一種彎刀,后泛指利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題推測,友人吳山人要去北岳游玩并拜訪舜澤蘇公,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有一定的交游活動,詩人以詩表達對友人出行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通過想象描繪友人旅途及形象,展現出豪邁的風格。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體現了送別詩的常見情感與表達手法。
君侯待我異中行,
宗祀何期遽覆亡。
一死誰言無所為,
主知深處自難忘。
一帶蒼煙籠遠樹。望里斜陽,隔斷天涯路。簾捲畫樓雙燕舞。寒潮乍落春帆渡。
柳謝花殘江景暮。數點歸鴉,叫過山頭去。人又不來音又阻。柔情萬縷和誰訴。
惡復兇終事久知,豈知圣斷不踰時。小儒未嘆周南滯,但喜逢人敢說詩。
桓溫將死謝安起,霍氏初除魏相來。誰與圣君安大業,巍巍廊廟可無材。
圣朝遂失誅元載,公議猶能去霍山。落膽徒聞溫御史,不知睿意在群奸。
元祐諸公秉國均,詔條先請惠吾民。孤雛腐鼠何勞逐,準擬朝廷政事新。
金貂七葉誰能必,石槨三年計自愚。得鹿覆蕉真一夢,求魚緣木信狂圖。
獻可爭先詆荊國,瑩中居首論莆陽。十年言路皆支黨,前無一語譏安昌。
近聞羔雁已成群,藻鑒渠能涇渭分。急士且須侯雍齒,得賢端可吏朱云。
刺字幾漫冠欲塵,向來浮薄自紛紛。爾曹胸次多周孔,忍作銅山破賊文。
荊棘誰令滿路栽,雷州司戶卻生回。獨憐陽陸真天命,不見承平公道開。
潮陽初謫八千里,中令俄成十九年。地下修文應泚筆,衛公精爽故依然。
野色蒼茫堤口路,
故人前日從茲去。
天邊消息幾時來,
系馬愁看楊柳樹。
窈窕芙蓉池,乃在西園側。
池上雙鴛鴦,并戲朝與夕。
別君已三載,弦望無消息。
寒溫寧得知,何況見顏色。
踟躕念離居,沉憂不能食。
愿因東南風,一送歸飛翼。
皇皇藩服,惟德是榮。眷言賢王,謨猷光明。
夙夜小心,以忠以誠。弼予一人,庶績用成。
嘉茲翊贊,朱邸斯營。上棟下宇,永安且寧。
有策其基,有壯其楹。奕世承之,長衛帝京。
慶既令居,式昭頌聲。
永別城中路,新成郭外墳。旐題前太守,書失右將軍。
廣柳驅殘月,甘棠翳暮云。應知千載后,不朽是遺文。
誰知五馬客,竟作九原人。出郭有魂氣,還家惟影神。
墓中難待曉,地下不行春。斯世無同調,悲歌淚滿巾。
白馬出關門,愁聞鼓吹喧。山靈收正氣,月色引歸魂。
貴至二千石,書馀幾萬言。翩翩丹旐過,猶訝轉朱轓。
赤紱人何處,青山骨可藏。鄉鄰悲道路,父老泣蠻方。
圖史虛東壁,松楸冷北邙。明君思起草,猶問秘書郎。
昔斬婉兒頭,
今想玉環面。
前后同心腹,
剛柔自深淺。
去年客烏江,識君屆秋閏。
今年送君歸,霜華逼冬信。
形骸相與忘,投贈兩不吝。
朅來歷江湖,千里窮一瞬。
君作兗山游,我止白田岸。
登臨預秋約,山川資壯觀。
《驪駒》一以歌,萍梗忽中斷。
后會知何時,歸途期百順。
行行各勉旃,莫負青絲鬢。
華屋共言清凈想,
長途還作去來緣。
念君陰德有如此,
何事春風卻短年。
得移郴嶺清涼地,
幸免邕江瘴癘侵。
昔人行役功名誤,
嗟我何為久未回。
落盡繁花有青子,
期君煙雨上池臺。
佳人空谷。有銅坑千樹,瀟湘一幅。暗記當年,才過收燈,有人約探林屋。參差帽影鞭絲里,饾饤得、許多濃綠。便歸來、攜取冰魂,并入小窗橫竹。
詎料今年病里,東君又過去,九分之六。冷落看花,情性懵騰,且把道書閒讀。不緣修道緣伊冷,恐孤負、樓東瘦玉。忍馀寒、夢到深山,細問一春幽獨。
之子黔陽彥,同門最少年。
主恩傷賈誼,吾道失顏淵!
紗帳頻聯坐,花磚亦比肩。
修文寧不足,奪我玉堂仙!
幕燕翻雷天作云,
一聲歸鳥萬林昏。
荒城寂寞無堪酒,
燈下支頤雨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