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壽日次韻
八千椿樹幾淩霜
萱草萱花共北堂
但得階庭留戲彩
不應詩酒尚佯狂
蟠桃更獻千秋顆
銀燭誰分此夜光
一客燕臺家萬里
幾回溫清待黃香
八千椿樹幾淩霜
萱草萱花共北堂
但得階庭留戲彩
不應詩酒尚佯狂
蟠桃更獻千秋顆
銀燭誰分此夜光
一客燕臺家萬里
幾回溫清待黃香
八千歲的椿樹經歷過多少次寒霜,萱草與萱花一同生長在北堂。只要能在庭院中留下戲彩娛親的身影,就不應再以詩酒為伴佯裝疏狂。更要獻上千年一熟的蟠桃,銀燭下誰能分得這夜光。我客居燕臺離家萬里,多少次想如黃香般侍奉父親冬溫夏清。
八千椿樹:典出《莊子·逍遙游》,大椿以八千歲為春秋,此處喻父親高壽。
萱草:又名諼草,《詩經》中“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后世以萱草代指母親,北堂為母親居所,此處“萱草共北堂”兼指父母。
戲彩:典出《二十四孝》,老萊子七十歲著彩衣戲耍以娛雙親,喻子女盡孝。
蟠桃:神話中西王母的仙桃,三千年一熟,象征長壽。
燕臺:指今北京一帶,戰國燕昭王筑黃金臺招賢,故稱。
溫清:冬溫夏清,《禮記》載子女應“冬溫而夏凊”,指侍奉父母的日常。
黃香:東漢孝子,九歲喪母,事父至孝,夏夜扇枕,冬夜溫被,《后漢書》有載。
此詩為作者在父親壽辰時次韻酬和之作。結合“一客燕臺家萬里”推測,作者當時客居北京(燕臺),因離家遙遠無法歸鄉,故以詩代禮,表達祝壽與思親之情。
詩以祝壽為核心,借經典意象與典故,既賀父親高壽,又表盡孝之志,兼抒客居之憾,情感真摯,用典精當,是一首典型的孝道祝壽詩。
韶華易促。早簾幕封塵,佩環零玉。燕子多情,也伴主人幽獨。不向烏衣覓偶,度春秋、依然孤宿。一任文禽比翼,趁晴波雙浴。
憶當年、舊巢相對筑。更沖雨銜泥,同棲華屋。新雛初學語,喜呢喃聲熟。忽被曉風吹散,泣離鸞、斷弦難續。只影悲鳴花下,總愁紅怨綠。
毀譽理之常,何須與辨別。安靜以俟之,百毀自消滅。
聲華赫赫者,反被青蠅涅。明珠莫暗投,按劍機先設。
不疑信潔己,盜金謗盈帙。馬援南征返,薏苡冤莫雪。
唯有塞上翁,失馬忘言說。見定物不搖,無憂亦無悅。
竹寒沙碧堂成處,移得官梅繞屋栽。未到花時留客坐,恰當人日寄詩來。出郊路熟香偏早,傍舍春生水正回。湖畔垂垂天欲雪,鄉愁驛信兩相催。
何人曾送草堂貲,幾首巡檐索笑詩。東閣去逢春動候,西溪邀宿月明時。山空翠袖禁寒薄,雪緊青燈放焰遲。煙角霜鐘斷消息,窗前一夜為相思。
名園高館最玲瓏,藤影花光護綺櫳。瓔珞四垂珠萬串,一春長住紫云中。
海色天容共一池,群花寒浸碧漣漪。臨流化盡春衫影,絕似唐宮浣露時。
垂虹影落碧波寒,流盡春花春欲闌。獨有春愁流不去,中原一發倚闌看。
收盡云光夜見星,臨波面面敞珠欞。眼中碧海無風浪,人臥乾坤一草亭。
漠漠梨云出夢遲,春風花徑獨行時。別開冷艷幽香境,來寫吾家左掖詩。
琴酒名園載月過,開軒花氣漾文波。不妨四立相如壁,消受芙蓉艷福多。
雄風賦罷氣飛騰,還似蘭臺快共登。滄海不塵天若洗,觀星人立最高層。
天半寒光幻綺霞,倚樓人正賦尖叉。屏風寫出賺山景,萬樹燕支六出花。
三伏熏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
且對西風賀立秋。
怕向人前話感恩,
故衫憔悴舊啼痕。
古槐能幻淳于夢,
芳草難招屈子魂。
塵謫何因偏綵筆,
天涯無處不朱門。
任君學得安心法,
清濁從來未易論。
孰匪同升素,君于我最親。
詞章傳自舊,翰墨恍猶新。
別去情逾篤,歸來跡遽陳。
無從效經紀,悲結淚沾巾。
好山如許未登臨,
少待春和再一尋。
勝跡圖成從筆注,
幽懷寫出當詩吟。
亦知積冷芳華晚,
敢道隨年閱歷深。
海上云飛將作雪,
清光映徹本來心。
一片兩片雪紛紛,
三杯五杯酒醺醺。
此時情狀不可論,
直疑天地才絪紜。
夜靜風高角自鳴,鐵衣長掛酒頻傾。細君莫厭離家語,爭道明朝又出兵。
歲歲從軍出酒泉,未知何日勒燕然。相逢莫更嫌衰賤,多少黃沙掩少年。
乍逐春風上帝畿,如何短棹乂將歸。看君身似瀟湘雁,不厭年年南北飛。
潞水驛前雙畫橈,送君頻上又相邀。征衣半濕離筵酒,心到閶門第幾橋。
推枕春林送曙鶯,漸驚虛白上窗欞。書塵貧病無他業,一卷黃庭內景經。
蕭疏病骨怕逢秋,伏雨斜風到枕頭。一夜芭蕉惱不徹,他自無情我自愁。
莫為觀棋代不平,
離離草亦有枯榮。
得雌或霸陳芳國,
化翼安歸舍衛城。
門外種篁堅晚節,
欄前墜果約秋聲。
青衫青史成雙恨,
老淚龍鐘送此生。
去年除夕聆鵂啼
噩耗驚傳泣路西
一染沈疴竟不起
于今草長墓門堤
斜月逗湘簾,
捲映銀河淺。
翠幕暮寒生,
陣陣西風剪。
蟋蟀入床頭,
似訴幽人怨。
清影到梧桐,
寂寞閑庭院。
折枝楸葉起園瓜
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煩襟酬節物
安排笑口問生涯
紀生尚可稱皇帝
韓信何妨作假王
今日偽游真是偽
只因一躡誤高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