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第十二體 秋旅
睡睡。心碎。燈花如彗。特地驚人。
梧桐一墜,可憐近夢無靈。癡魂徹骨餳。
愁中道路千千疊。千千結。死伴千千劫。
到拼他深夜,了雨裂風揉。盡情愁。
睡睡。心碎。燈花如彗。特地驚人。
梧桐一墜,可憐近夢無靈。癡魂徹骨餳。
愁中道路千千疊。千千結。死伴千千劫。
到拼他深夜,了雨裂風揉。盡情愁。
昏昏沉沉地睡去,心卻已破碎。燈花如彗星般明亮,特意驚擾人。梧桐葉飄落一片,可惜連近在夢中也無法得到慰藉。癡迷的魂魄仿佛被糖黏住,徹骨難安。愁緒里的道路層層疊疊,像千千繩結。就算死也要相伴這無盡的苦難。到最后拼著熬過這深夜,任憑風雨肆虐。盡情地沉浸在愁緒中。
彗:彗星。這里形容燈花明亮。
餳:糖稀,這里形容癡魂被黏滯,難以解脫。
千千劫:佛教語,指極長的時間,這里形容苦難無盡。
裂、揉:形容風雨肆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詞中可推測作者在秋季旅途之中,可能遭遇了情感挫折或生活困境,內心充滿愁苦,借詞抒發心中的煩悶與無奈。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秋旅中的愁苦之情。其特點是情感濃烈,通過反復強調“千千”突出愁緒的深沉和無盡。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用詞風格。
沖云重作草堂游
庭樹青黃濕未收
子美有靈終戀蜀
孔明無計為安劉
何須往事千年恨
自愛長江萬里流
老去諸緣看漸盡
每逢知己勝封侯
看竹名園過子猷,
登仙今擬鳳凰游。
同時并結黃金綬,
作賦齊登白雪樓。
天愛郎星清伏日,
地憐王氣接丹丘。
憑軒一睇三山路,
人在方壺第幾洲。
玉溆金塘雨過時,家家楊柳映茅茨。溪行忽與人煙遠,一樹梅花獨自知。
江南無路草萋萋,欲送王孫煙雨迷。幾度蘭舟行不得,鷓鴣偏向夕陽啼。
草長陳宮日已非,春魂化燕欲何歸。分明記得秦淮上,一路梅花照翠微。
松竹陰寒欲雨天,南朝古寺暮鐘連。山僧不記誰家臘,依舊樓臺甲子年。
歌舞銷沉一夜風,繁華自古送英雄。可憐七曲江南弄,都入胡笳慘淡中。
棠梨花落子規啼,望斷荊門煙雨迷。一葉漁舟君可渡,晴云猶在洞庭西。
日斜湖上聽歌還,落盡夭桃慘客顏。回首白門楊柳外,春風一半在寒山。
登臺休更愴寒煙,豈有山河與赫連。聞道燕支黃葉早,行人歸及未秋天。
燕子新箋唱未終,君臣一笑失江東。風吹苑柳花無數,飛向天山與雪同。
留得江山一片秋,可憐失國盡風流。凄涼更有金川事,煙草兼含六代愁。
日落中原虎豹驕,乾坤無力捍南朝。誰教一代衣冠盡,白骨青苔鎮寂寥。
香車白馬簇城隅,煙雨春光乍有無。多少酒旗歌板處,游人偏向莫愁湖。
煙雨春光澹欲無,年年愁滿莫愁湖。清明莫向江南過,芳草萋萋是故都。
榆柳青青萬井煙,游人隔袖揖金鞭。桃花不解王孫恨,開遍燕姬酒肆邊。
江左衣冠久已傾,看花誰問鳳凰城。年年此地逢寒食,歌罷龍蛇淚滿纓。
凄涼今古一荒丘,欲問滄桑水自流。歸去東樵高臥好,青山猶為野人留。
只道沙坑近,
招之阿那邊。
不知風雨夕,
能過小溪船。
風掣五云開
明星燦南極
嘉祥自朝廷
何幸愚親識
重五節,記得在如皋。小展簟紋融似水,楊枝低唱紫云簫。回首路迢迢。
為覓梢頭一點酸,
縹枝紅萼謾闌干。
東君已誤當時約,
猶斂幽芳待歲寒。
尺璧信易遺,
寸晷難可逾。
成名非我事,
所玩琴與書。
霜風凄凄百卉殘,
貞姿夜戰霜風寒。
蒼虬騰躍翠蛟舞,
下有百尺青瑯玕。
玉龍遠自羅浮山,
飛來直就蒼虬蟠。
香涎散作蕊珠燦,
時駭鳴鶴驚棲鸞。
可憐社櫟先登壇,
荒山野水甘闌珊。
含虛藏明作何用,
無人更問調羹酸。
憑君莫訝伯夷操,
蒼髯欲謝秦封官。
師雄夢寐喚不醒,
希音且付瑤琴彈。
乾坤物態有定分,
各自氣候無循環。
碧桃紅杏千萬樹,
和風甘雨春漫漫。
世事茫茫成憯嗟,登高何處望天涯。夜臺回雁無消息,扁豆猶開屋角花。
曾盼秋來腰腳輕,君山青抱暨陽城。登臨竟作他生約,又恐相逢記不清。
七夕詩成少和章,中秋相約暨重陽。于今黃菊西風瘦,贏得靈前淚滿觴。
荏苒風光換袷衣,野田又是長葑菲。殘秋心緒無人識,坐對莓墻冷夕暉。
雙唐復雙唐,白石何齒齒。笑殺新安江,水深清見底。
君家住新安,松蘿帶翠巒。年年隨海舶,歲歲客長干。
長干風色苦,何如向陽武。袖隱博浪錘,權輕萬乘主。
胡商自古雄,多在塵埃中。使君儻未信,請看陶朱公。
遲簫聲臺邊。又清商暗譜,驚換芳年。往事傾茶讎字,對花裁箋。愁思緊,凄繁弦。聽唳霜、飛鴻遙天。便翠嶺秋深,紅桑地老,歌韻帶幽燕。
風簾靜,雙憑闌。掃青棠舊跡,空長苔斑。歲暮江梅誰寄,楚英加餐。長夢憶,南朝山。笑畫眉、人偕華顛。只蕭瑟詞心,鴟夷未還水云寬。
憶昔看封事,令人激懦衷。
邊籌皆破的,硬語更盤空。
晚亦通家好,居然與眾同。
行藏嘗論定,誰假一帆風。
淮幕何多譽,巴城僅一麾。
最書膚使上,好語近臣知。
篳路江山久,維舟日月遲。
空懷歸報牘,不逮勞還時。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孟春猶寒,終而復始。
釋迦老子是系驢橛,一大藏教是破故紙。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棄繻猶及到燕關,
慘淡風云十載還。
狼鬣自從當日舞,
龍髯能得幾人攀!
漢陵弓劍存亡后,
晉室衣冠興廢間。
轉眼書生成故老,
慚無媧石補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