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克顯贈別卷二首
十載言歸人不見,獨將書畫上長安。此情直與江流遠,莫說如今行路難。
冠蓋臨岐費苦吟,太平人物盛時音。至今翰墨猶賡和,不盡當時贈別心。
十載言歸人不見,獨將書畫上長安。此情直與江流遠,莫說如今行路難。
冠蓋臨岐費苦吟,太平人物盛時音。至今翰墨猶賡和,不盡當時贈別心。
十年前說要歸來的人如今不見蹤影,我獨自帶著書畫前往長安。這份情誼正如江水般綿長深遠,不必再說如今行路艱難。達官貴人在岔路口為贈別苦心吟誦,這是太平盛世中人物的美好心聲。至今這些詩文書畫仍被唱和,道不盡當年贈別的深厚情誼。
言歸:說要歸來。
長安:代指都城,此處或指友人所在之地。
冠蓋:官員的冠服與車蓋,代指達官貴人。
臨岐:面臨岔路,喻指分別。
賡和(gēng hè):連續唱和,指詩文往來回應。
此詩為詩人與友人武克顯贈別所作,具體創作時間未詳。詩中‘太平人物盛時音’或暗示創作于社會相對安定時期,文人以書畫唱和為贈別雅事,反映當時士大夫交游的文化風尚。
兩首贈別詩圍繞‘書畫’‘翰墨’展開,既寫別時悵惘(‘十載言歸人不見’),又贊盛世雅集(‘太平人物盛時音’),以小見大,通過個人情誼折射時代氣象,是文人贈別題材中兼具情感與歷史感的佳作。
天扶昌代得忠良,坐以材謀鎮廟堂。
萬里聲名開學校,四方根本勸農桑。
從容賢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貫雪霜。
謙讓黑轅歸太早,空令終古愛余芳。
亂崖蒸潤滴嵯峨,苒苒生云雨意多。
已愛破山泉漱玉,更憐垂垅麥翻波。
妖紅落后新篁出,老綠濃時野鳥過。
還與北窗添睡思,盡拋塵上養天和。
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魚戲一篙新浪滿,鳥啼千步綠陰成。
虹腰隠隠松橋出,鹢首峨峨畫舫行。
最喜晚涼風月好,紫荷香里聽泉聲。
群雞啁哳天始明,東方吐日霜尚冰。
長簾高褰掃落葉,短杌背立吹殘燈。
昔時氣銳過奔浪,今日病減真無蠅。
南箕翻翻世所效,白璧皎皎誰非憎。
屠龍破產習已妄,畫蛇著足棄未能。
不容當時孔何病,更譽眾列顏非朋。
坐知天下書最樂,心縱塵土酒可憑。
莫過二事賢且圣,胡不學外常騰騰。
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干四望通。
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
老去衣衿塵土在,祇將心目羨冥鴻。
疏就湖山秀氣濃,花林茂列景爭雄。
管弦交奏客歡合,臺榭競登人喜同。
環嶂鷺行飛早晚,平波魚陣躍西東。
荒蕪芟去成佳致,換得汀洲月與風。
勿以隋侯珠,彈雀千仞峰。
勿以和氏璧,投人昏夜中。
彈雀不可期,投人未必容。
大賢惡皦皦,所以明若蒙。
八尺枯冰簟一筒,小軒拂拭趣誰同。
樽前聲負千杯月,窗下光贏一枕風。
易向曲肱增舊意,詩因仰看有新功。
蠹書圍遶高眠處,夢與塵埃路不通。
一覺落天夢,遂吟招隠詩。
攜家異鄉去,變服散人為。
郿塢云開后,圭峰月上時。
清秋此高興,琴酒問同誰。
林上春來恰恰忙,安排顏色與春裝。
栽培欲報應先發,根柢雖移不改芳。
紅藥便隨心減價,黃蜂偷喜蜜添香。
憑君剩釀看花酒,待插花枝滿首嘗。
生長詩與書,不信世道難。出處愧古人,章句得一官。
舌強不肯柔,開口誰欣歡。十年走塵土,蹭蹬苦地寒。
紆朱非良貴,寧較厚與單。古心自突兀,胸中鬰萬端。
昔常玩于水,今乃知其瀾。身世心已灰,人事鼻可酸。
病臥得君詩,喜試昏膜看。意遠辭淡泊,稠重欲相寬。
以言藥我病,吳鱸佐秦餐。大句牽勉酬,韻高語難安。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
袞衣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
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
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鳴鴟古木末,饑鳥啄腐柯。
下有黃侯宮,清風在藤蘿。
公昔為刺史,俗若閨門和。
德銘潁人心,千載不可磨。
至今奉如生,慢侮莫敢過。
破祠望道路,丹檐獨峨峨。
春秋賽豚肩,里巫日婆娑。
牛童不知此,來往夕陽歌。
之人勃海后,所尚亦瀟灑。
不承春秋學,乃好水墨畫。
鵝溪吾鄉里,有絹滑如砑。
君凡幾多筆,為我禿數把。
慵飽浮圖世共憎,蓬蒿師獨養牛耕。
田驅白石年常過,林印青薪歲旋生。
竹似子孫憐筍茁,樹添松柏補風聲。
眉頭怪得春來喜,雨起蔬苗粒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