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雪峰
南山鱉鼻死多時,
何苦崎嶇要覓伊。
無底籃兒收拾得,
不妨挑取杖頭歸。
南山鱉鼻死多時,
何苦崎嶇要覓伊。
無底籃兒收拾得,
不妨挑取杖頭歸。
南山的鱉鼻禪師圓寂已久,為何還要艱難跋涉去尋找他?用無底的竹籃就能將禪意收得,不妨挑起杖頭輕松返回。
鱉鼻:代指某位已圓寂的禪師(可能為禪門典故人物)。
伊:代詞,指鱉鼻禪師。
無底籃兒:禪門常用意象,比喻空無執著的心境,無法用形器裝載卻能自然體悟。
杖頭:禪杖的一端,代指行腳僧隨身的簡單行李,此處象征輕松自在的修行狀態。
此詩為送別僧人前往雪峰山而作。雪峰山是唐代著名禪師義存的道場,禪風盛極一時。詩中'鱉鼻'或為曾駐錫南山的已故禪師,詩人見僧人仍執著于外尋先賢蹤跡,故以詩勸誡,反映宋代禪門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理念的強調。
全詩圍繞'送僧'一事展開,借'覓伊'與'歸'的對比,揭示修行應向內求而非外尋的禪理,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是禪意與詩趣融合的佳作。
湖北終連北,
辰州是古州。
故家唯宋氏,
舊物有書不。
幾踏緣江路,
頻登小閣幽。
雖微少陵句,
不減浣花頭。
涼生玉宇來風細
日永金徒報漏稀
皎潔冰壺清水殿
三千爭捧赭黃衣
兩三茅屋是誰家
門外參差綠樹遮
樵客歸來春日暮
抬頭時見杜鵑花
謝卻紅塵懶出山,
片云孤石伴身閒。
散堆花徑何須砌,
深護柴扉不用關。
曾見白羊朝化去,
慣看蒼狗暮飛還。
此中便是華陽景,
誰道華陽隔世間。
開窗北山下,日出竹光朗。樓中人兀然,鳥崔時來往。
山黛濃于染,丹楓閒翠竹。遠見白日間,山僧結小屋。
寒風客衣薄,依巖暴朝旭。坐久不知還,山童報黍執。
日暮山寂然,樹響棲烏下。獨行深澗邊,野華摘成把。
時穿深竹坐,人境忽如失。落日照前山,松間一僧出。
磧樹隱霧深,
河流帶沙淺。
不須朔吹高,
先有飛蓬卷。
綠意橫塘膩,春痕夾岸肥。輕舟又向渡頭移。恰是桃花落后雨來時。
煙積溶溶恨,云添渺渺思。鯉魚風信未全非。可有莫愁雙槳趁潮歸。
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欲笑還愁羞不語,惟有傾城嬌韻。翠蓋風流,牙簽名字,舊賞那堪省。天香染露,曉來衣潤誰整。
最愛弄玉團酥,就中一朵,曾入揚州詠。華屋金盤人未醒,燕子飛來春盡。最憶當年,沈香亭北,無限春風恨。醉中休問,夜深花睡香冷。
芳心舒卷總相宜,
移向空階好護持。
才得一窗新綠影,
夜來風雨可能支。
春浪江門又打山,孤舟誰蕩兩山間。雙眸少見鸞高翥,百歲當如蔗倒餐。影響何勞空說夢,功名真個不如閒。何人解脫葫蘆纏,跳下漁磯共釣竿。
白沙先生六十年,腳頭到處是青天。幾場世事攢眉應,千文云根枕頂眠。今夕高談真不偶,后來勝會恐無緣。白頭不起江門浪,打住吟風弄月船。
好月江門客未眠,水風吹冷綠楊煙。望窮碧海三山路,興滿羅浮七洞天。勢利可能驅我輩,路人剛道是神仙。千峰不語留君醉,乞與人間作畫傳。
百結鶉衣倒掛肩
饑來吃飯倦時眠
蒲團穩坐渾忘世
一任塵中歲月遷
庭前兩古柏,凌霄燦其英。
問此誰榮枯,雪霜見其情。
榮枯何足計,有酒還自傾。
熟寐暫展轉,覺來一蟬鳴。
歸休但如此,便足了平生。
筑亭疏沼隔塵埃,白白朱朱次第栽。人面春風俱不老,板輿日日看花來。
綠蘿翳翳結高林,煙吐霞吞一徑深。半夜松涼鶴先睡,滿山明月自橫琴。
一澗寒泉九節菖,釀泉為酒冽仍香。玉卮捧處慈顏喜,眉壽方巖共久長。
有時山洞拾荊薪,應遇真仙對弈春。多少胸中高著處,盡教饒盡世間人。
秋池清曉濯玄云,鴝眼輝涵紫玉文。細字黃庭應寫就,莫將容易博鵝群。
桑竹森森繞屋邊,美池清泚浸良田。桃源只在桃溪上,不信壺中別有天。
晚菘早韭各隨時,霜薤青青間露葵。甘脆自堪供小摘,不須他覓養神芝。
紫錦囊緘五岳形,白書黑紙秘黃庭。何如琴幾焚香坐,細讀包犧一卷經。
自傍青牛種早粳,炊來玉屑滿盆香。休論服日餐霞事,只此延年第一方。
阡陌縱橫尚宛然,知他耕耨是何年。果然絕粒輕能舉,底事仙人亦有田。
垂柳深深,詞仙小隱,一樓煙雨。流鶯解語。碧陰中、自來去。人間離別誰能管,只閑舞、東風萬縷。愛陶廬幽寂,門無剝啄,飛絮盈路。
延佇。尋詩處。想品入中條,青春鸚鵡。漁鷗再譜。小長蘆客應許。湖天涼綠邀吟屐,問前夢、纖腰記否。采菱曲,欸乃聲遙和,怒鐵自度。
閒云偶出山,
時作山前雨。
流光若近人,
即之無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