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夜聽砧
秋閨夜靜搗衣裳,裊裊砧聲出洞房。
帶月影疏燕塞柳,隨風飄落薊門霜。
愁看烽火音書絕,欲寄關山道路長。
不信去時闈已緩,試憑宵夢到遼陽。
秋閨夜靜搗衣裳,裊裊砧聲出洞房。
帶月影疏燕塞柳,隨風飄落薊門霜。
愁看烽火音書絕,欲寄關山道路長。
不信去時闈已緩,試憑宵夢到遼陽。
秋夜的閨房寂靜無聲,女子在搗洗著衣裳,輕柔的砧聲從內室傳出。砧聲伴著月影,疏落的是燕塞的柳樹,又隨著風飄落薊門的寒霜。憂愁地看著烽火,音信斷絕,想要寄去書信,可關山阻隔道路漫長。不相信離去時系的腰帶已變松,試著憑借夜夢到遼陽去看看。
秋閨:秋日的閨房,多指女子的住處。
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洞房:深邃的內室。
燕塞:燕山一帶的關塞。
薊門:在今北京西南,當時是邊防要地。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闈:腰帶。
遼陽:今遼寧遼陽,在唐時為東北邊防要地。
唐朝時期,邊疆戰事頻繁,許多男子被征去戍守邊疆。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女子在秋夜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景,反映了當時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分離之苦。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女子對戍邊丈夫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唐代征人思婦題材詩歌的特點,展現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
迷涂不自覺,坐見六秩交。霜發凜無幾,況此日夜凋。所寄在酒盞,傾銀不辭高。澆我磊塊胸,那復氣干霄。手開赤泥封,不辦呼孟勞。乍紓愁腸回,亦沃渴肺焦。君甚似江州,愧我非姓陶。為僚且親串,酌我非一朝。
星轉曉天,戍樓聽、單于吹徹。擁翠被香殘,霜杵尚喧落月。楚江夢斷,但帳底、暗流清血。看臂銷金釧,一寸眉交千結。雨阻銀屏,風傳錦字,怎生休歇。未應輕散,磨寶簪將折。玉京縹緲,雁魚耗絕。愁未休、窗外又敲黃葉。
貧無知己老無親,踸踔空憐涉世深。種藥漸為衰晚計,對花銷盡少年心。牛衣忍病寒初覺,蠹簡翻愁雨半侵。平昔結交惟二仲,折梅時寄短長吟。
漶滅書生刺,迢遙國士恩。片言猶海嶠,三賦已乾坤。道豈中原喪,交寧異代論。尚拚雙鬢在,垂白子云門。
不作觚棱夢,長閑地角身。南冠欲從楚,西笑敢懷秦。鴻雁猶千里,牛羊絕四鄰。門羅今可設,更恐白頭新。
至矣吾三后,功高漢已還。復推元祐冠,蓋得永昭全。有作猶非圣,無私乃是天。侍臣談道要,家法信家傳。
播谷栽桑復執麻,全憑雨露作人家。世間惟有心須霽,一片浮云不可遮。
歲去無言忽憔悴,時來含笑吐氛氳。不能擁路迷仙客,故欲開蹊侍圣君。
城雪初消薺菜生,角門深巷少人行。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
何日春還槁朽蘇,與君長嘯出長途。鑒湖三月花如錦,越絕名山天下無。
鏡臺杵臼昔嘗有,何人更以玉為刀。已覺空堂走魑魅,卻緘虹氣授兒曹。
山云一塢住山翁,菘韭成畦帶雪松。飛食肉奚關我事,乳蒸豚亦為誰供。衡茅高枕人間世,蓑笠歸鋤雨外峰。曾讀坡公菜羹賦,斷無塵土到奇胸。
單居石為門,崢嶸構高閣。地遠人跡稀,林深樹影薄。急雨曉度山,幽泉夜鳴壑。鏗鏘滿聽清,滴瀝疑夢落。輕跳飏回飆,直瀉下穹崿。寒生襲枕屏,氣潤入簾箔。于焉謝塵氛,忘機許猿鶴。
遠客天涯又歲除,孤航隨處亦吾廬。也知世上風波滿,還戀山中木石居。事業無心從齒發,親交多難絕音書。江湖未就新春計,夜半樵歌忽起予。
載西山爽氣,添不重,月船輕。記前度今朝,瓊花爛漫,管領歌聲。今歲秾華深處,羨袞衣、還看彩衣榮。人世云萍相遇,歲寒松柏長青。行行。催覲朵云明。曉色上觚棱。看春去春來,依然黃閣,移近家庭。浮云儻來軒冕,算古今、久遠是功名。尚有寒厓枯卉,東君也解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