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百舌二鳥
晚蠶初出火,大麥小登場。
何事林中鳥,鉤辀喚雨忙。
花重樹冥冥,鳴春不避鶯。
如今成老大,忘卻舊時聲。
晚蠶初出火,大麥小登場。
何事林中鳥,鉤辀喚雨忙。
花重樹冥冥,鳴春不避鶯。
如今成老大,忘卻舊時聲。
晚蠶剛剛孵化出來,大麥也開始少量收獲。不知林中的鳥兒為何如此,急切地啼叫著仿佛在呼喚著雨?;ǘ涑恋榈榈貟煸跇渖?,樹林顯得昏暗,它在春日里啼鳴,也不避開黃鶯。如今它已老去,都忘卻了從前的叫聲。
火:指蠶種孵化時所需的適宜溫度,這里代指蠶種開始孵化。
小登場:指少量收獲。
鉤辀:象聲詞,形容鳥叫聲。
推測創作于暮春時節,此時農事開始,大自然呈現出特定的景象。詩人或許在鄉村看到這些景象,聯想到時光流轉、生命變化,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暮春景象和鳥兒的變化,感慨時光易逝、生命老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自然。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細膩感悟。
孰云我輕薄,石頭如何喚作玉。
孰云我是非,隨邪逐惡又爭得。
古人終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
豈不見大鵬點翼蓋十洲,是何之物鳴啾啾。
韓斾拂丹霄,漢軍新破遼。
紅塵驅鹵簿,白羽擁嫖姚。
戰苦軍猶樂,功高將不驕。
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蕭蕭。
羸馬與羸童,微吟冒北風。
店孤僧共歇,日落思無窮。
囊草無非刺,魏人那識公。
鶯花五陵道,去去與誰同。
門前數枝路,路路車馬鳴。
名埃與利塵,千里萬里行。
只見青山高,豈見青山平。
朱門勢峨峨,冠蓋何光明。
黃鳥在花里,青蟬奪其聲。
爾生非金玉,豈常貴復貞。
寄言之子心,可以歸無形。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
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
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浮云浮云,集于咸池。
咸池微微,日昃之時。
匪日之昃,浮云之惑。
嗟我懷人,憂心如織。
寫得長松意,千尋數尺中。
翠陰疑背日,寒色欲生風。
真樹孤標在,高人立操同。
一枝遙可折,吾欲問生公。
君子食即食,何必在珍華。
小人食不食,縱食如泥沙。
清歌且莫唱,妙舞亦休夸。
爾非鳳灸麒麟肉,焉能一掛于齒牙。
去來去來歸去來,紅泉正灑芙蓉霞。
落日車遙遙,客心在歸路。
細草暗回塘,春泉縈古渡。
遺蹤嘆蕪沒,遠道悲去住。
寂寞荻花空,行人別無數。
百萬逐呼韓,頻年不解鞍。
兵屯絕漠暗,馬飲濁河干。
破虜功未錄,勞師力已殫。
須防肘腋下,飛禍出無端。
二子依公子,雞鳴狗盜徒。
青云十上苦,白發一莖無。
風澀潮聲惡,天寒角韻孤。
別離千萬里,何以慰榮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晦夜不生月,琴軒猶為開。
墻東隱者在,淇上逸僧來。
茗愛傳花飲,詩看卷素裁。
風流高此會,曉景屢裴回。
浮云浮云,集于高舂。
高舂蒙蒙,日夕之容。
匪日之夕,浮云之積。
嗟我懷人,憂心如[惄]。
曾看顏氏傳,多記晉時仙。
卻憶桐君老,俱還桂父年。
青春留鬢發,白日向云煙。
遠別賷遺簡,囊中有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