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九首 其五
道得無言杈下死,
霍山猛跳入懷中。
三千里外虛相賺,
更有何人透此宗。
道得無言杈下死,
霍山猛跳入懷中。
三千里外虛相賺,
更有何人透此宗。
若認為道是無言,便會被困在這種見解下,霍山的精神力量仿佛能跳入人懷中。千里之外徒勞地被虛假迷惑,還有誰能真正參透這禪宗的宗旨呢。
道得無言:認為道是無言的。杈下死:被困在某種見解下。
霍山:可能指霍山的某種禪法精神象征。
虛相賺:被虛假的東西迷惑。
透此宗:參透禪宗宗旨。
此詩為禪宗偈語詩,創作于禪宗盛行時期。當時禪僧們通過各種方式參禪悟道、交流禪法,作者可能在日常修行或與他人的禪法探討中,有感于眾人對禪宗宗旨理解的困難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禪宗宗旨的參悟。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機,以簡潔語言揭示禪理。在文學史上,它是禪宗偈語詩的代表,反映了當時禪宗的思想和文學創作特色。
東麓坡陀盡梵宮,我來泉上照衰容。
解衣又作茶瓜客,倚檻同看煙雨峰。
何用苦吟凌鮑謝,要須高節配喬松。
海冰永閟錐沙畫,絕嘆故人遺墨濃。
淵默湛存,道超見聞。
真照本有,妙盡新勛。
虛谷之神兮大千界滿,明月之影兮百億身分。
無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飛鳥行云。
得之有據,用之不勤。
赤縣飄零未易逢,那知今夕一樽同。
好招明月共清影,托與白云行太空。
戃恍舊游如隔世,蹉跎壯志莫論功。
兩公秉燭還相對,情話從渠半醉中。
晨發薌城越數峰,我來師出失從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聞猿驚暮鐘。
世亂可無閑地隱,山深偏覺老僧慵。
他年芋火談空夜,雪屋松窗約過冬。
器宇廓落,形像干枯。
一點徹靈府,萬年空劫壺。
青原門下識麟角,黃檗床頭捋虎須。
死中還活兮活中還死,無中卻有兮有中卻無。
形儀潦倒,氣貌寒槁。
野云自閑,巖樹誰老。
性元靜而妙存,體本真而空了。
幻世應諸緣,荒田不揀草。
風煙望斷兮鴻影冥冥,天水相連兮秋容渺渺。
廣漢家山遠,臨川道路旁。
安輿懷故壘,同氣聽甘棠。
雪后風煙潤,春歸草木香。
丹心馳魏闕,夢想萬年觴。
筠莊主人何未歸,溪畔長林穿翠微。
此去功名時欲至,個中車馬跡全稀。
茅茨漏久蝸涎篆,籬落欹多蛛網圍。
公肯借庵容我老,為公朝夕掃柴扉。
眉目巖巖,身心靜恬。
萬機自息,一默誰參。
虛空兮霽云卷谷,清白兮夜月濯潭。
春入叢林兮謾道化工百億,神游浩劫兮底意真超二三。
子去客昭武,今儂懷舊游。
青山渾在眼,白發暗添頭。
旅食今安好,歸程儻滯留。
溪邊因野步,試覓水明樓。
節棱棱而老松之孤,心空空兮修竹之癯。
雪霜之氣,丘壑之軀。
云水之去就,叢林之典模。
放開來底,相識也無。
當時勇決徑歸休,更有人愚似我不。
何許置錐寧免累,直須畢娶始無憂。
頻遭白眼傷流俗,誰向青門念故侯。
客里題詩相慰藉,羨君椽筆合螭頭。
掃榻開軒走寺宮,吾曹終日得從容。
夕陽初落鳣溪路,云氣半遮獅子峰。
試問丹砂回白發,何如瀑布煮枯松。
暮年縱有壯心在,歸意已勝山色濃。
口闊鼻隆,神靜心空。
雪蘆岸棱遠,水天秋色同。
夜寒北斗垂金柄,月落西山藏玉弓。
真機宛轉,幻住圓融。
古佛自然交露柱,翻手覆手看變通。
參陪仍許瘦筇支,長者登臨敢后期。
鐘斷白云飛雨過,月生青嶂夜涼時。
心知勝地都忘睡,喜聽連床共和詩。
蓮社風流增荔子,余生長健更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