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嶺應制
翼翼高旌轉,鏘鏘鳳輦飛。
塵銷清蹕路,云濕從臣衣。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翼翼高旌轉,鏘鏘鳳輦飛。
塵銷清蹕路,云濕從臣衣。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高高飄揚的旗幟整齊有序地轉動,皇帝乘坐的鳳輦鏘鏘作響飛馳而來。清道的路上塵埃消散,云霧沾濕了隨從大臣的衣裳。白色羽箭在紅色山谷中晃動,天子的營帳緊挨著青山。美好的名聲在古今閃耀,四海都感受到了帝王的威嚴。
翼翼:整齊的樣子。
高旌:高高飄揚的旗幟。
鏘鏘:形容車鈴等聲音清脆響亮。
鳳輦:帝王所乘的車。
清蹕: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
白羽:指箭。
丹壑:紅色的山谷。
天營:天子的營帳。
翠微:指青山。
芳聲:美好的名聲。
宸威:帝王的威嚴。
應制詩通常是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此詩創作于皇帝出行至松山嶺之時,作者為了歌頌帝王的威嚴和皇家的聲威而創作。當時皇帝出行,場面宏大,彰顯皇家氣勢,作者借此機會表達對帝王的贊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帝王威嚴與皇家聲威。其突出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語言華麗莊重。在應制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臣子對帝王的尊崇以及這類詩歌歌功頌德的特點。
渭陽河畔畫樓西,紅粉闌干柳樹齊。窗底折花騎竹馬,街頭籠草斗山雞。銀屏褥隱鴛鴦并,綺戶香凝翡翠棲。回首繁華成舊夢,對床今雨不堪題。
千金不死。百金不刑。
宅以三槐勝,亭因列柏留。歲寒偏不改,春翠日添稠。門亦曾羅雀,材非但蔽牛。悠悠傷往事,氣節自千秋。
疇昔訪朱明,淩晨斯板筑。不謂四無鄰,山深又多木。茲予入宅初,朋從宵秉燭。就榻擁被吟,病憊欣自足。自足夫何為,我生得初服。玉女峙北方,麻姑在西麓。暇蟆岌南臨,呵禁護我屋。東海洪濤舂,雞鳴觀日浴。閑從素心人,時來道心曲。
茲路從誰又改遷,柳花深處問漁船。一言得過壞橋去,幾步還停斷岸邊。笑自向來迷所轉,就他耕者別求前。尋師果有安心法,何惜芒鞋費買錢。
雙峰若人立,舉手相攀摘。步障四十里,愷崇勢均敵。湞水出其下,石竅怒奔激。南去滄溟深,北上危峰逖。磴道雖新鑿,猿猱愁絕壁。往年掛牽夫,山鬼至今嗅。嶺外多形勝,險易相撠掖。從王未厭紆,禦侮貴其僻。通道信云功,毋乃為張趯。勖哉慎設險,罔俾生民螫。
大青天驥之云仍,小青八尺猶龍騰。三十年來無汗馬,不將遺像鑄興陵。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綠楊低。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將風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風細雨不須歸。
相逢頭發各絲絲,久別青山老可悲。在世了無投足地,入林應是息肩時。身依云水心何住,早種坑田晚共炊。從此便歸歸便得,未須南面肅蓍龜。
一夜灘前露已霜。秋風從此萎微芳。遙知小萼終難發,肯信疏衾各自涼。雙燕去,小園荒。悄分攜處月昏黃。江頭獨對青楸路,惆悵中流一望長。
白發孀姑在,雞鳴汝問安。長先諸妾起,不顧一身寒。抹麗裝花引,沉香制筆盤。新詩多麗則,娣姒定傳看。
臺成點易試高秋,更愛真臺在上頭。石小似看千仞立,云多還許一方留。飄然野步長隨鶴,何處機心不見鷗。分付山僧種松樹,曲肱閒送翠陰流。
盡日清關應客遲,尚傳芳訊慰支離。舊趨虎觀稱良史,新侍螭頭表直詞。衰晚尚通金馬籍,吹噓誰借上林枝。持竿終擬江湖去,風雨談天未可期。
郡城去海不為遙,墨籜淋漓似郁蛟。莫遣風來吹一葉,恐于箋上作波濤。
山稱孤獨字,廟塑女郎形。過客雖知誤,行人但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