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浩歌罷戲書
造物小兒如我何,
還家依舊一漁蓑。
穿云逸響蘇門嘯,
卷地悲風易水歌。
老眼閱人真爛熟,
壯心得酒旋消磨。
傍觀虛作窮愁想,
點檢霜髯卻未多。
造物小兒如我何,
還家依舊一漁蓑。
穿云逸響蘇門嘯,
卷地悲風易水歌。
老眼閱人真爛熟,
壯心得酒旋消磨。
傍觀虛作窮愁想,
點檢霜髯卻未多。
命運小兒能把我怎樣?回到家中依舊披著漁翁的蓑衣。穿云的清越嘯聲如同蘇門隱士之嘯,卷地的悲風里仿佛回蕩著易水的悲歌。老眼閱盡人間事早已爛熟于心,壯志豪情一沾酒便即刻消磨。旁觀者空自猜測我窮愁潦倒,數點鬢邊白發卻還不算多。
造物小兒:指命運,含調侃意。
漁蓑:漁翁的蓑衣,代指隱逸生活。
蘇門嘯:用典,指魏晉隱士孫登在蘇門山的長嘯,喻高逸情懷。
易水歌:用典,荊軻赴秦前于易水作別時的悲歌,象征悲壯。
旋:立刻,很快。
霜髯:白色的胡須。
此詩應為陸游晚年退居鄉里時所作。南宋社會動蕩,詩人雖隱逸田園(“還家依舊一漁蓑”),但仍心系家國,醉中放歌時,借“易水歌”等典故暗喻未酬壯志,以“戲書”之態消解愁緒,反映其晚年沉郁與曠達交織的心境。
全詩以醉歌為引,展現詩人面對命運的灑脫與內心的矛盾:既有隱逸的閑適,又藏壯志未消的遺憾。語言質樸而富有張力,用典自然,是陸游晚年詩風沉郁中見曠達的典型之作。
說到神仙事渺茫,壽春亙古此靈場。
松邊白隠千年鶴,嶺外紅拖幾夕陽。
霞馭月寒時弄影,斗壇風冷夜聞香。
先生不必真人號,自與乾坤共久長。
蒼茫空闊海云開,浙水東西隔岸隈。
我到龍山呼渡晚,誰從漁浦趁潮回。
驀驚塞雁聲嘹嚦,靜看沙鷗獨往來。
山外中原皆在望,英雄誰肯便心灰。
舊是瑤階玉筍班,早乘白鹿出人間。
朝依漢殿參玄典,夕護仙爐煉大還。
三月崆峒傳帝箓,千年姑射駐童顏。
馬家仙井家園在,何事青牛遠渡關。
飛閣岧峣倚天半,千里秋毫掌中看。
城下江聲鐵馬行,梁間日影金蛇竄。
詞客寂寥光景閑,秀色不改惟西山。
朝來斂黛作眉語,問此風月何當還。
便須領略追絕唱,終古發揚無盡藏。
惜哉元嬰不讀書,筆端祇作蛺蝶圖。
飛落寒泉一派高,初聞響似浙江潮。
松陰無雨云長潤,石竇雖晴雪未消。
素練幾時懸絕壁,白虹千尺跨層霄。
丹山自是神仙府,弱水流來故不遙。
白虹流光橫太虛,蚌胎迸出明月珠。紫瞳照席秋掣電,渥漥突出蒼龍駒。
前年得子瘦如竹,失馬未必不為福。今年得子燕頷豐,會看萬里飛食肉。
徐君髪白顏且酡,晚而得子未足多。明年為君招取杜陵老,來作徐卿二子歌。
神天枝分秀藹璇杓,光涌銀河半夜潮。
西母誕彌先十日,壽星頒朔恰三朝。
騎龍曾把黃金斧,駕鳳旋登紫玉霄。
兩國夫人榮有子,慈宣不老瑞香飄。
綠鬢貂蟬合殿中,輶車又過大江東。
九重行侍君王宴,五度曾乘御史驄。
好學襟懷開霽月,愛民心事藹春風。
夜深香火聽輿誦,好是稱觴壽母同。
英英庭前蘭,密密園中桂。
涼飚駕遠馥,素景饒清麗。
我居無俗物,二子時獨詣。
愿言永為好,千載成幽契。
山林清富貴,何在玉堂居。
詩積囊中錦,家多幾上書。
碑文堪帳壁,薇蕨當盤蔬。
安分簞瓢樂,雖貧綽有余。
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滿墻陰三月暮。
去年蠶時處深閨,今年蠶時涉遠路。
路傍忽聞人采桑,恨不相與攜傾筐。
一身不蠶甘凍死,祇憶兒女無衣裳。
煙冷風寒處,芙蓉三兩枝。
愁懷方換酒,秋意更催詩。
不遇元白友,寧尋沈宋師。
誰知苦吟處,髪落一絲絲。
金山鼇聳壓蓬宮,見遠堂開萬象空。
心與天游身世外,眼隨云到有無中。
嶺頭樹接蒼梧北,海面帆來日本東。
此景舂容吟不盡,丹青圖寫愧宗工。
攜琴載鶴又如京,隠處如村卻近城。
吳越山從樓外起,江湖水到宅前清。
草將春色歸新句,梅著寒香暖舊盟。
最喜出門天咫尺,摩挲老眼看升平。
去郭六十里,閑游避世嘩。
不將仙鶴伴,還用白牛車。
草木隠君宅,香燈古佛家。
幾多吟景致,無限筆光華。
泉想尋新眼,茶應發嫩芽。
遙知碧巖上,舉手拂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