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作 其二
煙冷風寒處,芙蓉三兩枝。
愁懷方換酒,秋意更催詩。
不遇元白友,寧尋沈宋師。
誰知苦吟處,髪落一絲絲。
煙冷風寒處,芙蓉三兩枝。
愁懷方換酒,秋意更催詩。
不遇元白友,寧尋沈宋師。
誰知苦吟處,髪落一絲絲。
在那煙靄冷冽、寒風凄清的地方,有三兩枝芙蓉花在開放。滿懷愁緒只能借酒消愁,秋意更激發我寫詩的靈感。可惜遇不到像元稹、白居易那樣的好友,寧愿去追尋沈佺期、宋之問的作詩風格。誰能知道我苦苦吟詩的時候,頭發一縷縷地掉落。
芙蓉:這里指木芙蓉,秋季開花。
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文學交往密切,詩風相近。
沈宋:指初唐詩人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對律詩的定型作出重要貢獻。
苦吟:指反復吟詠、苦心作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情感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較為冷清的秋季,身邊缺少志同道合、能一起探討詩歌的友人,在孤寂中通過寫詩來排解愁緒。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愁緒和孤獨,突出作詩的艱辛。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和追求。
錕铻切玉爛成泥,妙手鐫銅亦似之。若會此機來學道,石槃木鉆有通時。
腰間爭佩印累累,真印從來少得知。不向圣傳中有省,黃金斗大亦何為。
范蠡功成便五湖,
鴟夷未了復陶朱。
爭如終老嚴陵釣,
千古清名一事無。
水抱孤村。籬掩閑門。似柴桑隔斷紅塵。嵐光澹淡,草色繽紛。恰花為友,石為丈,竹為君。
烏程釀酒,紫筍翻春,覺翛然魚鳥相親。更邀野老,共與評論。但一爐煙,一鉤月,一簾云。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冷署棲遲意不違,更逢佳節與詩宜。斗星錯落驚新賦,風雨蕭疏憶故籬。吟罷襟懷還自放,狂來鬢發豈羞吹。登高有約成虛負,獨傍孤燈卻語誰。
九日偏憐得句奇,詩情惟許素秋知。風塵落落誰青眼,文采翩翩爾白眉。閒品霜枝飛玉屑,清分露氣倒瓊飴。遙驚夜半揮毫處,筆陣猶嫌刻漏遲。
月生一,萬像不能逃影質。
月生二,東行不見西行利。
月生三,無言童子口喃喃。
夏至今朝,昨邗上、故人相遇。同消受、銅街香粉,畫船簫鼓。
長使夢魂尋舊雨,那知滅沒隨朝露。望郡樓、從此怕經過,西州路。
總暫在,人間住。臣久已,拋千慮。作暮年活計,為農學圃。
十畝力耕先世隴,一抔長守先人墓。卻旁人、疑我不能堪,田家苦。
清明才過翠眉低,竟日悠揚路不迷。舞蝶偶同游綺陌,飛花常伴葬香泥。
風回水檻飄難定,雨壓山橋落更齊。羌笛倦吹春已老,離人愁聽子規啼。
陶令門前寄此生,亂飄時節任縱橫。略經微雨全無影,才著春波便定情。
遠岸草青同漠漠,隔林花艷自盈盈。《陽關》唱罷憑誰引,好倩東風到渭城。
暮年因耽黃卷,雙瞳不省盲如。
來生愿為蒼頡,四目造鳥跡書。
山蒼水白臥牛城,
三尺黃旗萬馬鳴。
半夜澶州看秋月,
河山表里更分明。
樓臺倒影自槃槃,
穿盡前湖又后山。
要向荒寒識全盛,
斷垣頹照試回看。
糧雖不足氣常充,
真是根源久是功。
真久不惟能養氣,
幽明亦可感而通。
月隱江天樹,風吹海國云。
斷霞成散綺,歸雁帶斜曛。
楓落千山瘦,潮平兩岸痕。
氤氳香滿座,雅愛爇思聞。
微雨初停蕭寺車,
高軒乘興過誰家。
東風連日顛狂甚,
未到清明已落花。
髫年伉儷轉堪哀,就義從容到夜臺。
綠鬢乾坤馀片石,丹心今古獨飛灰。
旌書帝里龍光近,芳譽人間鳳藻回。
此日翟公門下客,相憐不為世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