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十一首 其九
寒食清明節,家家拜掃時。
木人空嘆息,石女淚雙垂。
惟有林下道人,絕學無為。
百不會,百不知。
拈起少林無孔笛,逆風吹了順風吹。
寒食清明節,家家拜掃時。
木人空嘆息,石女淚雙垂。
惟有林下道人,絕學無為。
百不會,百不知。
拈起少林無孔笛,逆風吹了順風吹。
寒食與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在掃墓祭拜。木雕的人像空自嘆息,石雕的女子淚水雙流。只有隱于山林的修道者,斷絕世俗學問歸于無為。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知。拿起少林寺那無孔的笛子,逆風吹過又順風吹起。
寒食清明節: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近,傳統有掃墓祭祖習俗。
木人:木雕的人像,無生命情感,此處喻指執著于形式者的徒勞。
石女:原指不能生育的女子,此處指石雕女子,象征無情感的存在。
林下道人:隱于山林的修道者,代指悟得禪機之人。
絕學無為:斷絕世俗學問,歸于自然無為之境,禪宗修行的核心之一。
少林無孔笛:禪宗意象,無孔之笛無法按孔吹奏,喻指超越常規的悟境。
逆風、順風:自然之風,喻任運自然,無有掛礙。
此偈或為禪宗禪師于清明時節所作,借世俗掃墓的場景,向弟子開示超越形式執著、歸于無為自然的禪理,體現禪宗“當下即是”的修行觀。
詩以清明掃墓的世俗活動起興,通過木人嘆息、石女垂淚的荒誕意象,反襯林下道人的超脫。以無孔笛任風吹奏為喻,強調“絕學無為”的修行境界,是禪宗機鋒與生活場景融合的典型之作。
性中汝本具光明,蔽障除時道自成。
手刈茆苫數椽屋,身鉏菜煮一杯羹。
天人迭勝誰能測,禍福無常不待評。
惟有吾心終可恃,夜窗袖手聽松聲。
危途九折浩無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俸祿既空憂患少,酒殽雖薄笑歌頻。
多添布褐方知老,凈掃茆衡不覺貧。
南陌東阡元在望,柴車懶駕動經旬。
九十衰翁身尚健,流年過眼如奔電。
憶昔初來對行在,衫鬢青青接英彥。
中間亦嘗走梁益,萬里憑高望鄉縣。
散關驛近柳迎馬,駱谷雪深風裂面。
東歸卻尋書生事,誤長諸儒集賢院。
乞身七年罪未除,君恩尚許寬嚴譴。
癡頑亦復病不死,春到故園家釀美。
雨余草長四野青,日落煙生半山紫。
窮居懷抱久無歡,猶頼吾兒得少寬。
謹視雞豚供老疾,力營薪炭備春寒。
舊書綴緝編無絕,小甕調停味不酸。
坐使乃翁無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薄晚初沾灑,清晨更慘凄。
魚寒拋餌去,鴉濕就簷棲。
幽澗濺濺溜,長堤淺淺泥。
一杯持自賀,吾事在鋤犁。
古詩三千篇,刪取財十一。每讀先再拜,若聽清廟瑟。
詩降為楚騷,猶足中六律。天未喪斯文,杜老乃獨出。
陵遲至元白,固已可憤疾。及觀晚唐作,令人欲焚筆。
此風近復熾,隙穴始難窒。淫哇解移人,往往喪妙質。
苦言告學者,切勿為所怵。杭川必至海,為道當擇術。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疏蕊正商量。
半霜半雪相仍白,無蝶無蜂自在香。
月過曉窗移影瘦,風傳殘角引聲長。
還憐客路龍山下,未折一枝先斷腸。
春色垂垂老,山家處處忙。
園丁賣菰白,蠶妾采桑黃。
候雨占秧信,催兒筑麥場。
醉眠官道上,人為護牛羊。
穿竹清我魂,散發吹我頂。虛窗聽鳴蟬,小檻看汲井。
掃地長物空,漱泉齒頰冷。廚人具漿粉,童子煮山茗。
微云未必雨,且喜收樹影。殘書置不視,樂此清晝永。
既夕即榜舟,門外綠千頃。世事何足論,平生慕箕潁。
百年村落半丘墟,垂老經過一柅車。
金石闕訛秦漢舊,山川勝絕晉唐余。
醉題墨淡塵昏壁,詩社人亡淚濺裾。
名宦半生成底事,早時恨不學犁鉏。
造物無情豈我私,從來不使墮危機。
青云路近常排去,白浪堆高亦脫歸。
殘稿尚存空自許,故人略盡欲誰依。
新春雪暗山村路,且復焚香獨掩扉。
黃公天下士,遇主紹熙年。議論前修似,聲名九牧傳。
巨舟夷險濟,拱璧始終全。勇退先諸老,榮歸總十連。
旌旄照關路,冠蓋盛離筵。內閣恩光重,宸毫墨色鮮。
任方分斧鉞,歸即珥貂蟬。病叟難為別,臨期一悵然。
輸租得鈔官更催,踉蹡里正敲門來。
手持文書雜嗔喜,我亦來營醉歸耳。
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
咄咄無窮事,騰騰暫寓身。
月生知改朔,花盡覺經春。
市哄朝沽酒,巫歌夜樂神。
興來隨眾出,一笑不妨新。
江云作雪暗郊原,竟夜風聲萬馬奔。
槁面暫朱知酒釅,曲身成直頼爐溫。
幼輿正復宜巖石,倚相猶能讀典墳。
米貴僅供糜粥用,自傷無力濟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