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居士泛海禮補陀山二首
居士獨乘桴,靈山絕世孤。風濤空里籟,島嶼鏡中圖。大海元清凈,浮生任有無。明州阿育塔,光現照歸途。
寶筏滄溟渡,皈依妙相前。海潮殷梵唄,花雨翳空煙。幡借鮫人織,燈因龍女傳。此中聞最上,見在福無邊。
居士獨乘桴,靈山絕世孤。風濤空里籟,島嶼鏡中圖。大海元清凈,浮生任有無。明州阿育塔,光現照歸途。
寶筏滄溟渡,皈依妙相前。海潮殷梵唄,花雨翳空煙。幡借鮫人織,燈因龍女傳。此中聞最上,見在福無邊。
第一首:沈居士獨自乘坐木筏,前往那絕世孤立的普陀靈山。風濤聲好似空中傳來的天籟之音,島嶼就像在鏡子里的圖畫一般。大海原本就是清凈的,人生的沉浮也任由它去吧。明州的阿育王塔,光芒會照亮您歸來的路途。第二首:您乘坐著如寶筏般的船在大海中航行,到妙相前皈依佛法。海潮聲與梵唄聲相互應和,花雨彌漫遮蔽了空中的煙霧。船帆仿佛是鮫人織就,燈火好似是龍女所傳。在此處聽聞最上乘的佛法,當下就能獲得無邊的福分。
桴:小筏子。
靈山:指普陀山,佛教圣地。
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這里指風濤聲。
元:同“原”,原本。
浮生: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阿育塔:明州(今寧波)的阿育王塔。
寶筏:佛教以船筏比喻佛法,能渡人出苦海。
皈依:佛教名詞,指身心歸向佛門。
梵唄:佛教做法事時的歌詠贊頌之聲。
翳:遮蔽。
鮫人:神話中魚尾人身的神秘生物。
龍女:佛教中的神話人物。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作者送沈居士去普陀山禮佛。普陀山是著名佛教圣地,在當時人們心中是神圣之地,作者送友人前往,既出于對友人禮佛之行的祝福,也反映出當時佛教信仰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
這兩首詩主旨是送友人禮佛,突出了普陀山的神圣和佛法的高深。其特點是意境優美,將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關注和創作的一種風格。
白纻棼莫緝,紉蘭作衣袪。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諒微物,期報乃瓊琚。芳華辭甚妙,贈我不如無。
上山割白纻,山高葉摵摵。持歸當戶績,為君為絺绤。
不惜潔如霜,畏君莫我即。誰言菖蒲花,可聞不可識。
東亭好,太史舊名家。望去有庭皆疊石,看來無樹不梅花。既此是煙霞。
東亭好,佛閣石為龕。曾羨蓮臺雙并蒂,愿依彌勒一花憨。還把本來參。
東亭好,疏雨逗庭梧。小酉閣前山水畫,晚妝樓外輞川圖。燕子引新雛。
東亭好,青粉薜蘿墻。梅子乍圓鶯語滑,杏花微雨燕泥香。小立傍斜陽。
東亭好,青蓋綠陰圓。元覽樓前題白雪,三馀閣上駐嬋娟。一望似神仙。
東亭好,闌砌玉玲瓏。一點煙鬟留夕照,三層樓閣接垂虹。人在畫圖中。
東亭好,最憶是花朝。破寂自傾鸚鵡盞,拈題先得美人蕉。閣倚鳳凰簫。
東亭好,無事掩深閨。痛飲長歌紅燭夜,沉香小像曲屏西。何處不堪題。
東亭好,梅子乍圓時。璧玉鄰家催斗草,青溪小妹解彈棋。吟就護蘭詩。
東亭好,石榻對茶煙。丹桂香飄金粟嶺,碧梧陰覆臥雪軒。斗韻與飛箋。
低回怕得近簾鉤,
寶髻當心五瓣收。
萼綠華傳新樣子,
吳娃錯道牡丹頭。
南州本是諸儒秀,上國宜從大隱居。
別我好留仙竹杖,送君欲獻野芹蔬。
所慚下士文章陋,未報諸公禮義馀。
若見汝陰前太守,為言迂闊正談書。
鳳山南望海天遙,春至空濛暮復朝。
氣動蛟龍初起蟄,聲催螺蚌盡乘潮。
瀟瀟馀響紛傳幄,淰淰輕寒鎮入宵。
羈旅有情誰遣此,短檠相對伴蕭寥。
小榻松陰坐午涼,
游絲暗罥柳絲長。
一晴未覺薔薇放,
隔著紗窗偶送香。
風云才略已消磨,
甘隸妝臺伺眼波。
為恐劉郎英氣盡,
卷簾梳洗望黃河。
青墩好,四面一溪遙。
絲縷風垂青捲幔,玻瓈水漲綠平橋。
樓閣暈春潮。
娟娟青竹枝,兀兀蒼石頂。翠袖倚深林,秋高露華冷。
矯矯蒼龍影,幡幡翠鳳毛。月明秋浦上,寒色動虛濤。
零亂黃金錯,參差碧玉筒。何似明月下,臨水聽秋風。
為愛江南竹,春深葉漸交。誰家三徑里,殘雨出橫梢。
秋浦綠層波,月明愁奈何。移船湘女廟,曾聽竹枝歌。
玉歷標人瑞,膺門鶚獨先。
風雷開盛旦,嵩岳降真賢。
壁暗詩千首,官當歲九遷。
得知眉壽永,何但八千年。
結社南園意氣雄,一時高調羨群公。
孤標宛似南山老,文藻渾如稷下風。
異代詞華傳白雪,當年蹤跡嘆飄蓬。
陰何盛美應難繼,此日浮邱尚許同。
文若忠于操,
嘉賓諂事溫。
晦翁嘆難嗣,
坡老惜無孫。
我行四海求朋儕,冷絲枯木誰與偕。相知還是故鄉客,春風拂帽過高齋。
眼明乍見新詩卷,縱觀渺渺無津涯。太古遺音久墜地,后之作者淪優俳。
山鬼嘯風蟲號野,正畫兀兀疑陰霾。就中意思蕭索極,偶一噍咀如枯荄。
郊島苦寒溫李儈,是誰倡此為厲階。我欲奮筆指其謬,惜以事役無好懷。
髯卿挺起清淵尾,詩與淵水爭清佳。詞源蓄泄昆侖窟,余波懸注江河淮。
冥搜漢魏晉唐宋,閱年十度更檀槐。句遒語老功力到,如此大筆堪磨崖。
文士結習世未化,憑愚護短相睽乖。我今懷響澀欲廢,牛鐸喜與黃鐘諧。
一彈再鼓有余韻,檐外好鳥鳴喈喈。
度陌臨流意未賒,宿云檐北見桃花。
九重路斷哀天醉,三載人來數夢華。
抱日廊腰仍灼灼,含風亭角忽斜斜。
杏殤漫作寒郊詠,憑寄傷心洞口霞。
欲歸歸竟遂,一路好看山。
水瀉青羊峽,云對白馬關。
戍樓殘角盡,麥隴老農閑。
時有臨江宅,桃花三兩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