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倫五言二十首 其四
文若忠于操,
嘉賓諂事溫。
晦翁嘆難嗣,
坡老惜無孫。
文若忠于操,
嘉賓諂事溫。
晦翁嘆難嗣,
坡老惜無孫。
荀彧效忠于曹操,郗超諂媚侍奉桓溫。朱熹感嘆后繼無人,蘇軾惋惜沒有賢孫。
文若:荀彧的字,他是曹操重要謀士,前期為曹操出謀劃策,但后期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與曹操產生裂痕。
操:指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嘉賓:郗超的字,他是東晉桓溫的重要謀士,諂媚于桓溫。
溫:指桓溫,東晉權臣。
晦翁:朱熹的別號,南宋理學家。
坡老:指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作者可能是在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和思考后,有感于歷史上人物的不同作為和命運而創作此詩,借古抒懷。
這首詩主旨是借歷史人物的事跡表達對道德品行和人才傳承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以簡潔語言展現歷史滄桑。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和道德的關注。
足下不履頭不巾,一衲寒暑長隨身。有酒時過犢鼻子,得錢即散鶉衣人。馬藏陰相任兒戲,熊經外道胡足論。是口那曾掛臧否,無心何處容貪嗔。訪余東海近旬日,云往天柱朝元真。左珰之柳夙好事,為爾筑館襄江濱。夜斗低徊掛檐棟,朝暾晃耀開金銀。虎巖不二范丫髻,歲寒且共棲嶙峋。道余鼯鼠技已盡,薄有雕蟲名亦淪。閑披緇衲禮禪客,或戴黃冠稱道民。三尸上天鮮可訴,何苦役役防庚申。蓬萊寧復閉賢路,桃花亦自通迷津。祗愁鶴背太清瘦,可載笨伯凌青旻。
仙子云巢駕碧臺,市城深隱即蓬萊。玄關不惜山人扣,夜半應驚鶴夢回。
去年修禊日,曾往莫愁湖。心醉歡娛地,春隨歌詠徒。風花香不斷,煙柳弱難扶。一別無由到,空悲歲月徂。
一鶴西飛遂不還,誰驅初日向虞淵。黃沙滿地精禽死,回首春明廿四年。
我有一腔血,欲灑北天云。身騎石馬行未得,今日臨歧贈與君。羨君作人氣如虹,夜夜腰間啼古龍。虬須怒捲長戟奮,要斫鯨鯢滄海東。為君歌驪山石裂,悲風喑啞浮云決。此時鼎湖雙龍去正遙,遺弓空掛燕臺月。男兒落地七尺強,有手應須補天鈌。酒闌日暮君當行,勉旃勿效兒女別。
自笑官閒歲月忙,西風吹過七重陽。衰顏每愧逢佳節,黃菊何曾負此觴。鄉思暗隨飛雁遠,詩懷清浸碧波光。春花又逐秋花發,造化憑誰作主張。
齋中寒日影瓏蔥,齋外參天十八公。二十四州民樂否,莫教一物怨途窮。玉節南來兩使星,埋輪折檻有家聲。不嫌齋榜民為重,去國當時一葉輕。德意丁寧到綠林,都捐刀劍作齊民。皇華入奏天顏喜,趁得朝元第四春。行邊使者幾時回,寄我清風欲滿懷。已把十詩鐫樂石,為公滿意落新齋。蠻煙瘴雨侵行李,每向南云有所思。定自為民忘涉險,請君細讀寄來詩。
蜀嶺春雪消,秦淮新水衍。萬里蜀中人,見水思鄉縣。去年在親側,今年在帝畿。非緣同產故,誰肯離親闈。一朝復一朝,思親心若燬。問君刲股時,痛迫何如此。初發白鷺洲,忽過黃鶴樓。巴陵尋舊里,荊門溯上游。家林行漸邇,算程應預喜。猿嘯豈關情,鵑啼空在耳。倚門望萊衣,踉蹡五色歸。供饌黃魚美,登盤丹荔肥。親年方壽考,歸來誓相保。長承膝下歡,不出門前道。
天上秋已半,人間夜氣澄。六合靜無氛,銀河寒欲冰。皓月流金波,疏星低玉繩。虛堂集尊俎,轉覺憂思增。光搖蓮炬粲,香爇篆煙騰。嘉會固云樂,念念在親朋。佳期久乖闊,何時還合并。沉思不成寐,兀坐候晨興。
司馬本為神漢賊,寄奴真是楚元孫。中興自可為昭烈,薄伐曾經至太原。九世深讎雖已復,千年正統未能存。劉何倘識春秋義,應向君王拜手言。
今朝行役是登臨,極目郊原快賞心。卻笑從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閉門深。
月起悠悠。當軒孤管流。□郁顧慕含羈。含楚復含秋。青苔蔓。熒火飛。騷騷落葉散衣。夜何長。君吹勿近傷。夜長念綿綿。吹傷減人年。
小院春來百草青。拂墻桃李已飄零。絕知春意總無憑。盧女嫁時終薄命,徐娘身老謾多情。洗香吹粉轉娉婷。
歲事才三日,寒陰日漸消。忽尋芳草去,不待美人招。煮茗初刪竹,傾醪更著椒。春風輕拂柳,未許折柔條。
紗籠萬炬走江湄,旋繞團團技益奇。更有笙簧嘹喨甚,隔溪齊聽唱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