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瀾詩賦贈曾良明
披蓑頂笠粵江干,沽買炎涼道轉難。
汝為生涯羈大邑,每從仙舫泛洪瀾。
茅柴招飲多酬醉,叢菊幽期幾度看。
追憶齊王當日事,淮陰曾把釣魚竿。
披蓑頂笠粵江干,沽買炎涼道轉難。
汝為生涯羈大邑,每從仙舫泛洪瀾。
茅柴招飲多酬醉,叢菊幽期幾度看。
追憶齊王當日事,淮陰曾把釣魚竿。
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站在廣東江邊,買賣生活冷暖,人生之路愈發艱難。你為了生計羈留在大城市,常乘坐小船在洪波中航行。用劣質酒招待朋友,多次喝得酩酊大醉,與友人相約賞菊,不知已看過幾回。回憶起齊王當年的故事,淮陰侯韓信也曾手持釣魚竿。
披蓑頂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描繪江邊漁人形象。
粵江干:廣東的江邊。
沽買炎涼:指在生活中經歷世態炎涼,有買賣生活之意。
羈:停留、羈留。
大邑:大城市。
仙舫:對船的美稱。
洪瀾:巨大的波浪。
茅柴:劣質酒。
幽期:隱秘的約會,這里指與友人賞菊之約。
齊王當日事:可能泛指歷史上齊王相關的典故,此處結合語境應與韓信有關。
淮陰:指淮陰侯韓信,他早年曾有釣魚經歷。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作者可能與曾良明相識,看到友人在大城市為生活奔波,結合歷史典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友人的生活經歷為切入點,通過描繪江邊生活和引用歷史典故,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語言平實卻富有內涵,在文學上展現了借景抒情與用典的手法。
淮甸今焚掠,紛紛日異聞。
遠侵三楚地,近隔九江云。
鄰省圍邊將,親王進衛軍。
由來王國內,不在策奇勛。
始報修城障,仍聞鑄甲兵。
關河原阻滯,宇宙劃經營。
不謂時當爾,終然法再更。
邊圉豈忘備,萬一向清平。
一之為甚其堪再,
風鶴傳聞處處疑。
飛鼠斷猿龜食蟒,
那憑冠履定崇卑。
形勢抗西岳,
尊嚴朝百靈。
雪留秦漠白,
山界雍梁青。
鳥道欺三峽,
神功怯五丁。
峨眉可橫絕,
歸夢記曾經。
江湖同避地,
老眼不供愁。
閱世臨觀美,
出門聊散憂。
漁鹽橋上市,
河漢島前秋。
奔走何時了,
如今悟解不。
湖水何太狹,
君山望不浮。
川陵有變態,
客子自清游。
新樹低臨渚,
澄云晚泊舟。
笛聲今夜月,
誰醉岳陽樓。
麟楦文章不放閒,
歲華何事更相關。
囊詩未辦悤悤祭,
待看城西雪后山。
握拳嚼齒憤難堪,
殺賊猶思一戰酣。
聞說張良如好女,
可知南八是奇男。
魂飛閩嶠親難顧,
命共潭城死固甘。
來往埋靈坡下路,
極天松柏翠鬖鬖。
先生臥內花為屏,
錦堆四面紅云生。
珊瑚枕上三四更,
半醒半醉魂夢驚。
安得仙葩千萬英,
不是天臺是武陵。
碧漢無塵一色秋,
疏星片月淡云收。
霜沾桂樹寒香滿,
露滴桐梢瘦影幽。
幾曲微吟依海岸,
半空清響起江樓。
誰家玉笛橫吹里,
卻把關山惹客愁。
太宰四朝遺,清風三十載。一秉南渡銓,期月遂得罪。既遭黨人擯,還嗟國事殆。虜至闔城奔,公也入城待。所恥臨難免,庶無見危悔。衣冠殉家廟,十日顏不改。忠義及仆夫,哀歌動橫海。誰謂伯道孤?神明故長在!
天下劉夫子,節義豈所論!直道朝廷黜,絕學海內奔。東南人才藪,賢者游其門。絕粒殉國難,七日息猶存。王生本高足,振袖赴清源。上書促夫子,先期于九原。三嘆亦殞命,無愧知己言。王生義誠烈,夫子道益尊!
詹事秀吳閶,扁舟拂袖早。詩酒怡良朋,絲竹娛遐抱。如何峰、泖間,不問入山道!胡塵渡江昏,姱修閉門保。辮發號國門,潔身赴池島。腥風雖滿城,沈沙獨皓皓。人生足榮名,得死乃為寶。
侯公薄仕宦,閉戶天倫篤。介弟振南金,令子森昆玉。桃李遍江城,文章化風俗。狄氛一朝狂,名德苦見辱。仗節哲人先,象賢清白續。寧為芝蘭摧,不同蕭艾蓐。闔戶以成仁,孤忠向誰告!
磊落祁中丞,骨鯁豪強避。謇諤西臺簡,澄清東吳轡。東吳借開府,苦被黨人忌。解組渡錢唐,胡馬長驅至。膻氛雖未侵,潔身早為智。兒女空攀號,莫慰哲人意。浩浩托身瀾,乘間乃得遂。袍笏儼平生,真氣猶高視。
學士好禪定,報國亦講武。木天請纓出,志抗城下虜。厥功雖不成,天子髀嘗拊。歸田頗寓兵,還遭絳灌怒。義旗倡天都,嚴關飛鳥阻。一呼百萬餉,俠哉新安賈。奸人半夜回,公志竟中沮。可憐江文學,奮身赴死所!大義激孤忠,肯為甘言取!一死報里人,不負平生許。
考功人倫表,名德冠東南。物望被鉤校,時議早抽簪。潛居泖水濱,軒戶臨清潭。與我開軒坐,羨此碧于藍。曰予效懷沙,魂魄亮所甘!秋風馬嘶急,斯言果不慚。貞白貽千秋,泖波同湛湛。
吏部武肅裔,通籍甫弱冠。請養旋居廬,風雅窺周、漢。豈意永嘉徒,頓召戎狄亂!家世荷深恩,誓與國同難。破產壯士歸,努力相國贊!諸將非戰才,財匱師亦散!獨有三儒生,對泣汾湖畔。田稅蠲勿收,家書燒不看。震澤倉卒行,死生頃刻判!我來號其尸,從容出湍瀾。小豎死持裾,截流隨登岸。市人相聚觀,嘖嘖發長嘆!
職方雅學武,臨敵輒身先。蘆中伏犀甲,時時奪戈船。大運既以非,孤軍豈獨全!闔門罹鋒刃,棲身窮山巔。如何同袍友,機阱構賓筵!所悲壯志盡,寧惜一軀捐!
亦有孫公子,帷幄共周旋。事敗誓同歸,難至恥茍全。面數負恩酋,言之罪通天。義氣兩無負,哀哉此二賢!
昔有盧司馬,才氣當代雄。身騎生力駒,手挽五石弓。群賊奉首竄,命在破竹中。朝廷用不專,草草殞厥躬。介弟早登第,毅然哲兄風。棄家陽羨山,樹幟太湖東。躍馬親搏戰,斬獲屢建功。馬疲兵亦散,大命乃遽終!可憐司馬家,一門著雙忠。兄弟死國難,信與二顏同!
我昔游錢塘,縞纻何繽紛。大行賦豪氣,顧盼凌青云!嗚呼錢塘破,抗義無一聞!吾子先幾決,超然絕塵氛。臨決亦有約,一死真偽分。賢偶殉所天,閨閣同清芬。哲兄奉寡母,撫尸悲且欣。閉門養親志,饑寒甘賣文。卓哉此二陸,機、云安足云!
黃子氣蕭瑟,頗悟微言旨。舉業冠本朝,先輩誰可比!一第歸著書,十年期讀史。痛絕鼎湖髯,南渡徵不起!虜氛暗吳來,義旗空復指。侯氏何多仁,慷慨同日死!難弟亦捐軀,與子成連理。為謝經術儒,通經固如此!
我聞章孝廉,羅源政不朽。簿書終日煩,琴書尚在手。去縣三年馀,清風今滿口。里居自乘城,胡來通國走。登陴者何人,一死誓所守!端坐待兵加,臨鋒引頸受。微軀許桑梓,吁嗟竟不負!
顧侯尹錢塘,才氣素英果。驕虜渡吳江,誓往邀其惰。中丞已郊迎,欲袒誰當左!妻孥笑指波,版籍泣投火。兩膝屈不得,踞向窮廬坐。舉幡士女號,請元門人裹。拜舞迎階墀,獨行庶不頗!
孝廉素游俠,六藝兼文武。樓船駐太湖,敵至驟風雨。髵?滿船頭,羽箭大如柱。壯哉葛孝廉,一呼雙睛努。手刃四、五人,群胡舌為吐。力盡乃自剄,既歿有馀怒。埋骨秋草中。千年長不腐!
節義遍江東,皖人殊可丑。豈知劉廣文,臨難竟不茍!捧檄署涇縣,胡來誓死守。城破何從容,赴井還攜婦。又聞周廣文,敢戰敵為走。倉卒殞學宮,絕命刃在手。拔刃手不開,殉之庶無負。如何涇縣亡,一時有二叟!
麻生偉須眉,顧盼肅孤高。身長七尺馀,意氣為人豪。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宗族數千人,一一勇帶刀。宣城城盡閉,涇溪將屢逃。勢去身見俘,衣冠赴市曹。絕命詠詩篇,慷慨色無撓。有志竟不成,吁嗟命所遭!
吳王雞壇雄,崛起樹赤幟。學術雖非淳,才氣岸然異。里人興義兵,共推季子智。攘臂事從戎,空拳當鐵騎。始愿豈捐軀,臨危勇就義。頭顱姜竿懸,巾幘儼未墜!生乎苦好名,一死庶無愧!
新安初不守,仗節司李獨。豈意銜須人,近出烏程族!妻女手自屠,終焉一劍伏。脰斷不肯殊,抉吭以瞑目。尸聽府吏裹,義動酋長哭!昔聞潘生言,凜焉毛發肅。我歌江南哀,哀絕為君續。
齲齒猶騰笑口高
無須注目孟勞勞
史遷誕亦疑巢許
阮籍狂寧罵懿操
小覷維摩須借飯
深讎蒯聵未分桃
何當細語趙宣子
桑下壸飧莫飼獒
去城不數里,境地卻翛然。
樹密遮游騎,荷香出畫船。
山光搖碧沼,橋影倒晴川。
時有高僧到,松鐙夜叩禪。
小別湖山劫外天,
生還如證第三禪。
臺宗晤后無來去,
人道蒼茫十四年。
靜處偷看肘后書,幽棲古有此人無。綠蓑青箬非吾事,白浪狂風滿太湖。
襟抱恢疏老更寬,笑談終夕盡君歡。主人更有桃花面,病眼其如隔霧看。
何地駐王師,
南驅定幾時。
疲氓思一戰,
妖寇倚群疑。
江漢三年急,
云霄萬里思。
孤城煙霧里,
慘淡望旌旗。
野戰曾無賴,
民生遂不支。
倉皇輕反側,
狼藉尚傾危。
夕路豺狼橫,
春山鳥雀悲。
時時瞻北極,
光耀注南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