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陳公實上通守王剛父四首 其一
我識通川守,人才世所稀。
金陵傳正印,葉縣悟圓機。
國論曾三接,邊城且一麾。
從今雌甲子,洗眼看雄飛。
我識通川守,人才世所稀。
金陵傳正印,葉縣悟圓機。
國論曾三接,邊城且一麾。
從今雌甲子,洗眼看雄飛。
我認識通川太守您,世間少有這般人才。您如在金陵傳承佛法正統,似在葉縣領悟了微妙的機法。曾多次參與國家大事討論,如今暫且到邊城任職。從現在起,我將拭目以待您如雄鷹高飛般取得成就。
通川守:指通川的太守,即王剛父。
正印:佛教禪宗傳法,以衣缽為信,稱正印,這里引申為正統。
圓機:指微妙的機法。
國論:關于國家大事的討論。
三接:多次接見,指受到重用。
一麾:指任州郡長官。
雌甲子:指不吉利的日子,這里表示過去不如意的時光。
雄飛:比喻奮發有為、飛黃騰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王剛父到邊城任職時,陳公實的朋友代其表達對王剛父才能的認可和對其未來發展的期望。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任用的情況,王剛父或許暫時在邊城任職,詩人期待他能有更好的機遇。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剛父的才能并期許其未來成就。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它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相互欣賞和鼓勵的情誼,在文學上反映了此類贈別期許詩的常見風格。
慈恩雁塔參差榜,杏苑鶯花次第游。
白日有愁猶可散,青山高臥況無愁。
惜別遠相送,卻成惆悵多。
獨歸回首處,爭那暮山何。
冷燭無煙綠蠟干,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劄藏何事,
會被東風暗拆看。
漢家賢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見知。
不意云霄能自致,獨慚皇鑒明如日,未厭春光向玉墀。
忽憶明皇西幸時,
暗傷潛恨竟誰知。
佩蘭應語宮臣道,
莫向金盤進荔枝。
灑灑灘聲晚霽時,客亭風袖半披垂。
野云行止誰相待,牽情景物潛惆悵,忽似傷春遠別離。
負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高臺愛妾魂銷盡,始得丘遲為一招。
久戍臨洮報未歸,篋香銷盡別時衣。身輕愿比蘭階蝶,萬里還尋塞草飛。
永巷頻聞小苑游,舊恩如淚亦難收。君前愿報新顏色,團扇須防白露秋。
傾酒向漣漪,乘流欲去時。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
江曲全縈楚,云飛半自秦。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鄉人。
浦煙含夜色,冷日轉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來。只今誰善舞,莫恨廢章臺。
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風流無屈宋,空詠古荊州。
晚來漁父喜,網重欲收遲。恐有長江使,金錢愿贖龜。
去指龍沙路,徒懸象闕心。夜涼無遠夢,不為偶聞砧。
霧云疏有葉,雨浪細無花。穩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當秋半,層波動旅腸。已行千里外,誰與共秋光。
潤色非東里,官曹更建章。宦游難自定,來喚棹船郎。
夜江清未曉,徒惜月光沉。不是因行樂,堪傷老大心。
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靜聽江叟語,盡是厭兵人。
箭漏日初短,汀煙草未衰。雨余雖更綠,不是采蘋時。
山雨夜來漲,喜魚跳滿江。岸沙平欲盡,垂蓼入船窗。
渚邊新雁下,舟上獨凄涼。俱是南來客,憐君綴一行。
云密連江暗,風斜著物鳴。一杯真戰將,笑爾作愁兵。
柳拂斜開路,籬邊數戶村。可能還有意,不掩向江門。
不識相如渴,徒吟子美詩。江清惟獨看,心外更誰知。
牽路沿江狹,沙崩岸不平。盡知行處險,誰肯載時輕。
憔悴異靈均,非讒作逐臣。如逢漁父問,未是獨醒人。
水含秋夜靜,云帶夕陽高。詩癖非吾病,何妨吮短豪。
帶舟維古岸,還似阻西陵。箕伯無多怒,回頭詎不能。
秋云久無雨,江燕社猶飛。卻笑舟中客,今年未得歸。
帆翅初張處,云鵬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
佳節雖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處望,荒岸小長亭。
月下江流靜,村荒人語稀。鷺鴛雖有伴,仍共影雙飛。
斗轉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遠,風便數聲砧。
棹驚沙鳥迅,飛濺夕陽波。不顧魚多處,應防一目羅。
行到楚江岸,蒼茫人正迷。只如秦塞遠,格磔鷓鴣啼。
漸覺江天遠,難逢故國書。可能無往事,空食鼎中魚。
岸草連荒色,村聲樂稔年。晚晴貪獲稻,閑卻彩菱船。
灘淺多游鷺,江清易見魚。怪來吟未足,秋物欠紅蕖。
蛩響依沙草,螢飛透水煙。夜涼誰詠史,空泊運租船。
睡穩葉舟輕,風微浪不驚。人居蘆葦岸,終夜動秋聲。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可知因謫宦,斑鬢入江湖。
水天涼夜月,不是少清光。好景隨人物,秦淮憶建康。
古來多思客,搖落恨江潭。今日秋風至,蕭疏過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蘆覺渚幽。漸安無曠土,姜芋當農收。
煙渚復煙渚,畫屏休畫屏。引愁天末去,數點暮山青。
秋風動客心,寂寂不成吟。飛上危檣立,鶯啼報好音。
見底高秋水,開懷萬里天。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
九日自佳節,扁舟無一杯。曹園舊樽酒,戲馬憶高臺。
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爭。靜宿涼灣月,應無失侶聲。
輕云未撲霜,樹杪橘初黃。行是知名物,過風過水香。
土曠深耕少,江平遠釣多。平生皆棄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閑不可尋。披沙應有地,淺處定無金。
風晚冷颼颼,蘆花已白頭。舊來紅葉寺,堪憶玉京秋。
渺渺望天涯,清漣浸赤霞。難逢星漢使,烏鵲日乘槎。
風好來無陣,云開去有蹤。釣歌無遠近,應喜罷艨艟。
吳疆連楚甸,楚俗異吳鄉。謾把樽中物,無人啄蟹黃。
岸綠野煙遠,江紅斜照微。撐開小漁艇,應到月明歸。
雨余江始漲,漾漾見流薪。曾嘆河中木,斯言憶古人。
垂露晚猶濃,清風不易逢。涉江雖已晚,高樹搴芙蓉。
乘舟維夏口,煙野獨行時。不見頭陀寺,空懷幼婦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風。數株曾手植,好事憶陶公。
舟航依浦定,星斗滿江寒。若比陰霾日,何妨夜未闌。
近戍離金落,孤岑望火門。惟將知命意,瀟灑向乾坤。
叢菊生堤上,此花長后時。有人還采掇,何必在春期。
景夕殘霞落,秋寒細雨晴。短纓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壞漏江水,地坳成野塘。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終何路,攄懷亦自寬。襞箋嘲白鷺,無意喻梟鸞。
樓空人不歸,云白去時衣。黃鶴無心下,長應笑令威。
白帝朝驚浪,陽臺暮映云。等閑生險易,世路只如君。
櫓慢生輕浪,帆虛帶白云。客船雖狹小,容得瘦將軍。
靜看秋江水,風漸浪微平。人間馳競處,塵土自波成。
風借帆方疾,風回棹卻遲。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滿洲。誰能驚??鳥,作賦為沙鷗。
幸有煙波興,寧辭筆硯勞。緣情無怨刺,卻似反離騷。
沙上獨行時,高吟到楚詞。難將垂岸蓼,盈把當江蘺。
秋寒鷹隼健,逐雀下云空。知是江湖客,無心擊塞鴻。
幽懷念煙水,長恨隔龍沙。今日滕王閣,分明見落霞。
江流何渺渺,懷古獨依依。漁父非賢者,蘆中但有磯。
風雨正甘寢,云霓忽曉晴。放歌雖自遣,一歲又崢嶸。
幽思正遲遲,沙邊濯弄時。自憐非博物,猶未識鳧葵。
曾有煙波客,能歌西塞山。落花惟待月,一釣紫菱灣。
千頃水紋細,一拳嵐影孤。君山寒樹綠,曾過洞庭湖。
光闊重湖水,低斜遠雁行。未曾無興詠,多謝沈東陽。
晚菊繞江壘,忽如開古屏。莫言時節過,白日有余馨。
日落長亭晚,山門步障青。可憐無酒分,處處有旗亭。
遠岸無行樹,經霜有伴紅。停船搜好句,題葉贈江楓。
身世比行舟,無風亦暫休。敢言終破浪,惟愿穩乘流。
數畝蒼苔石,煙蒙鶴卵洲。定因詞客遇,名字始風流。
興閑停桂楫,路好過松門。不負佳山水,還開酒一樽。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駐萍。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高浪如銀屋,江風一發時。筆端降太白,才大語終奇。
細竹漁家路,晴陽看結罾。喜來邀客坐,分與折腰菱。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決計何。
數逢云斷處,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應猶未得閑。
一灣斜照水,三版順風船。未敢相邀釣,勞生只自憐。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何曾妨釣艇,更待得魚歸。
新野舊樓名,潯陽勝賞情。照人長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飲西江水,那吟北渚愁。莫教留滯跡,遠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東流獨有情。常時好風物,誰伴謝宣城。
潯陽江畔菊,應似古來秋。為問幽棲客,吟時得酒不。
高峰有佳號,千尺倚寒風。若使爐煙在,猶應為上公。
萬木已清霜,江邊村事忙。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
楚水苦縈回,征帆落又開。可緣非直路,卻有好風來。
遠謫歲時晏,暮江風雨寒。仍愁系舟處,驚夢近長灘。
危檻倚山城,風帆檻外行。
日生滄海赤,潮落浙江清。
秋晚遙峰出,沙干細草平。
西陵煙樹色,長見伍員情。
泰華當公署,為官興可知。
硯和青靄凍,簾對白云垂。
峻掌光浮日,危蓮影入池。
料于三考內,應惜德音移。
孤拙竟何營,徒希折桂名。始終誰肯薦,得失自難明。
貢乏雄文獻,歸無瘠土耕。滄江長發夢,紫陌久慚行。
意縱求知切,才惟懼鑒精。五言非琢玉,十載看遷鶯。
取進心甘鈍,傷嗟骨每驚。塵襟痕積淚,客鬢白新莖。
顧盼身堪教,吹噓羽覺生。依門情轉切,荷德力須傾。
獎善猶憐貢,垂恩必不輕。從茲便提挈,云路自生榮。
食盡須分散,將行幾愿留。
春兼三月閏,人擬半年游。
風俗同吳地,山川擁梓州。
思君登棧道,猿嘯始應愁。
相見不相睽,一留日已西。
軒涼庭木大,巷僻鳥巢低。
背俗修琴譜,思家話藥畦。
卜鄰期太華,同上上方梯。
為儒早得名,為客不憂程。
春盡離丹闕,花繁到錦城。
雪消巴水漲,日上劍關明。
預想回來樹,秋蟬已數聲。
自古東西路,舟車此地分。
河聲梁苑夜,草色楚田曛。
雁已多南去,蟬猶在此聞。
圣朝無諫獵,何計謁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