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應瑞愛皋亭山水有結廬之原詩以堅之 其一
君如買宅皋亭住,須種梅花三百樹。
樹里茅堂樹外橋,杖策寒香襲衣屨。
春殘葉大轉陰濃,雨過苔黏更盤互。
鄰叟來傳補竹方,幽禽喚與尋山路。
煙鐘際暝答村春,漁火沿流破溪霧。
眼前好景畫難真,身外良圖計非誤。
瓜皮艇小載琴來,相訪柴門月初吐。
君如買宅皋亭住,須種梅花三百樹。
樹里茅堂樹外橋,杖策寒香襲衣屨。
春殘葉大轉陰濃,雨過苔黏更盤互。
鄰叟來傳補竹方,幽禽喚與尋山路。
煙鐘際暝答村春,漁火沿流破溪霧。
眼前好景畫難真,身外良圖計非誤。
瓜皮艇小載琴來,相訪柴門月初吐。
如果你在皋亭山買宅居住,一定要種上三百棵梅花樹。樹中有茅草屋,樹外有小橋,拄著拐杖在寒梅香氣中行走,香氣沾染了衣鞋。春末時樹葉變大,樹蔭變得濃密,雨后青苔相互纏繞盤結。鄰家老翁來傳授補竹的方法,幽禽呼喚著一起去探尋山路。傍晚時,山寺鐘聲回應著村落的春意,漁火順著溪流沖破溪上的霧氣。眼前的美好景色難以用畫真切表現,身外的美好謀劃并非錯誤。乘坐著小瓜皮艇載著琴前來,在柴門前拜訪時月亮剛剛升起。
杖策:拄著拐杖。
襲:沾染。
衣屨:衣服和鞋子。
盤互:相互纏繞盤結。
際暝:傍晚。
良圖:美好的謀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的友人胡三應瑞喜愛皋亭山水有結廬的打算,詩人寫詩鼓勵友人踐行此想法,表達自己對這種隱居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友人在皋亭山結廬居住,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營造出閑適清幽的意境。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山水和隱居生活的追求,在描繪隱居生活的詩詞中有一定代表性。
墮淚銷魂趁落暉,北風愁絕客南歸。人隨云水心隨月,是否坡翁善學韋。
幾硯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堅終發石,魚變即辭流。近郡無飛檄,清時不借籌。淇園春竹美,軍宴日椎牛。
右帶靈洲左石門,何年飛閣倚晴云。南游不用看圖畫,曾向坡仙句里聞。
再掬桃花數玉塵,兩經寒雪兩經春。甘投金瓦為孤注,未許江河合大人。左右角爭蝸國險,東西嗥逐虎鄰親。不知白發唐宮女,此夜珠簾下幾層。
門駐高人轍,光生賤子居。開軒納涼氣,展席俯清渠。野老遺朱果,溪翁留白魚。輕雷應送雨,百里殷空虛。
嬪御親弓韣,祠禖有古臺。瑤池今寂寞,玄鳥自歸來。鼎再移支子,星俄坼上臺。興亡關歷數,祇遣后人哀。
寶歷書推律,春觴頌獻椒。年年似今日,三萬八千朝。
玳瑁筵開集彩毫,侍臣相對此持螯。雙星碣石盟初聚,十日平原氣并豪。畫省白云三輔色,牙檣明月九江濤。論心是處堪長夜,悵望王祥隔佩刀。
自吾營此庵,遷徙屢有無。壁間故人文,今獨與我俱。
有子定知吾事足,貧家頗覺此聲佳。風露對檠逼詩父,云煙落紙凜群兒。
泮水傳經老,蓬山佐著才。宦游思引去,祿養可歸來。要路眼誰白,浮云心自灰。少年馬何駛,君馬獨虺隤。
蛙鳴堪笑問官私,更勸饑人食肉糜。蒙昧萬機猶婦女,寇戎安得不紛披。
種禾滿東坡,薿薿尺許長。初苦夏日暴,今為秋雨傷。耘耔不能施,叢雜眾草荒。農夫荷鋤歸,無語空徊徨。
一發青山鷓鴣影,人立蒼茫風雨中。八尺龍駒三尺劍,須知漢后有英雄。
疑冢崢嶸此不封,麒麟彷佛是山中。后人未識藏雷穴,踏破蒼苔古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