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七日諸君子會予草堂次前韻四首 其二
門駐高人轍,光生賤子居。開軒納涼氣,展席俯清渠。野老遺朱果,溪翁留白魚。輕雷應送雨,百里殷空虛。
門駐高人轍,光生賤子居。開軒納涼氣,展席俯清渠。野老遺朱果,溪翁留白魚。輕雷應送雨,百里殷空虛。
聞道云溪上,喬林翠拂天。
鳥啼蘿徑外,花落石潭邊。
雨歇黃精老,春深皂莢圓。
高人高臥所,毛骨半成仙。
晴日炙。雪初消,池水碧。游鯉負冰,好鳥窺人,閑愁增劇。
追憶年時香閣里,攜手看、故山春色。奈而今,惱亂東風,偏吹孤客。
春猶昔。渾暗擲。人咫尺。何從覓。
嘆陌上青青,又生芳草,薄暮綠煙如織。
湖海氣難一旦減,兒女淚已千行滴。
漸近了花朝,怕重提寒食。
畫扇停揮白日長,
清風細細襲羅裳。
女童來報新篘熟,
安得良人共一觴。
推戶驚風大,聽詩聞雨來。
五年終夕話,三客異鄉回。
歡阻河塍月,心傷里社災。
別懷知未釋,寄與短章開。
強權世界理全淪,
小丑乘時作大君。
怪底子云情思好,
飏言拜獻美新文。
公家家世舊崔嵬,
驚坐先生日萬杯。
已辦槽床千日飲,
便須乘月抱琴來。
客來亭上脫春衫,
馬浴寒泉洗轡銜。
怪得主人留再住,
水聲林影似江南。
邊檄煙塵日漲天,
天教老病喚歸田。
從君試問平塘水,
更照衰容得幾年。
沿山西行日光斷,一松如龍黑天半。松根一龍干九龍,欲攫臺殿凌虛空。
虬枝北出風力駛,五里亭邊落松子。蒼然一頂常宿云,巢鶴不敢呼其群。
枝蟠入石石不知,石窾常見生靈芝。年深力厚觸山破,根斷猶穿北山過。
客行破曉即看松,高下樓閣清光中。南枝迎陽日氣濃,北枝臘雪猶未融。
倦時眠松根,醒時看松色。山僧愛松亦如客,隔歲松花餉人食。
一株旁倚態亦奇,偃蓋靜覺春陰移。復有一株云氣重,一風微吹干俱動。
其余八九縱復橫,傾耳總作龍吟聲。初唐武德至今遠,山古寺古濤聲平。
我留三宿非愛山,松下百匝偏忘還。君不見看松如我亦無兩,黃海終南各千丈。
稷契尋常便許身,
忽儕孔蹠等埃塵。
雖高不切輕言語,
論定文人有史臣。
三年一別一番新,幾度相逢笑有因。僧未參方官未擢,閉門人亦出門人。
停車惘惘不勝情,斟酌前岐舊路程。古道至今成鑒轍,那堪重過辨州城。
海南海北總春風,處處行吟似粵中。想到官衙梅雨候,檳榔紅遍荔枝紅。
啼鶯恰恰燕喃喃,欲別難為越俎談。我縱無言君也會,十年不枉是同參。
婺溪煙景稱生涯,
輕泛蘭舟意未賒。
八詠清風好相繼,
碧云流水是詩家。
恨不相從早,分渠月半寮。墨飛春澗石,茶袞夕鐺潮。詩到如今瘦,情從此處消。為君料理極,參透碧寥寥。
憶昔相尋處,時今可更么。春愁侵磊隗,晚步隔坡陀。風入唐聲妥,山函蜀氣多。一春聽盡雨,此意與誰歌。
帳下居然識帝王,千秋閭墓表滁陽。
時來將相皆同里,淚落英雄有故鄉。
芒碣天青云氣散,江淮月白水聲涼。
龍蛇變滅須臾事,猶指山名號鳳凰。
波漾晴光入戶庭,
隔湖煙掃髻螺青。
老僧猶厭當官道,
面壁焚香晝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