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感懷清明并自述
雪落西樓虎滿村,鬢髭變白赤心存。徙薪肯信當時策,負米徒傷此日魂。啼老杜鵑山月苦,歸遲遼鶴海云昏。早知只學東方朔,避世長依金馬門。
翠屏峰前溪上村,萬家兵后幾人存。十年上冢阻歸興,五夜還家勞夢魂。燕蹴柳花風細細,烏啼松葉雨昏昏。何時步屧青蕪路,月上山童候篳門。
雪落西樓虎滿村,鬢髭變白赤心存。徙薪肯信當時策,負米徒傷此日魂。啼老杜鵑山月苦,歸遲遼鶴海云昏。早知只學東方朔,避世長依金馬門。
翠屏峰前溪上村,萬家兵后幾人存。十年上冢阻歸興,五夜還家勞夢魂。燕蹴柳花風細細,烏啼松葉雨昏昏。何時步屧青蕪路,月上山童候篳門。
大雪落在西樓,村里盜賊橫行,我鬢發變白但赤誠之心仍在。我曾像徙薪那樣提出良策卻無人相信,如今像子路負米一樣只能空自傷懷。杜鵑啼叫至老,山間月色凄苦,我像歸來遲的遼鶴,面對海上昏暗的云。早知道就像東方朔一樣,在金馬門避世。翠屏峰前溪邊的村莊,經歷戰亂后萬家之中沒剩幾人。十年來我因各種原因不能回去上墳,只能在深夜夢里回家。燕子輕觸柳花,微風細細,烏鴉在松葉雨中啼叫,天色昏沉。什么時候我能漫步在長滿青草的路上,月亮升起時山童在柴門前等候。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徙薪:典出“曲突徙薪”,意為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負米:指子路為親負米之事,后用為孝親的典實。
遼鶴:指遼東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之事,常用來比喻久別重歸而故鄉已非。
東方朔: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曾為郎官,在金馬門待詔,以詼諧滑稽著稱,有“大隱于朝”之說。
篳門:柴門,指貧寒人家。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一個戰亂頻繁的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盜賊橫行。詩人可能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提出的建議不被采納,同時因戰亂與故鄉阻隔,無法歸鄉祭祀祖先,內心充滿了苦悶和無奈,于是寫下此詩以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的感懷與自述,表達了其在亂世中的復雜情感。它突出的特點是用典豐富,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社會的動蕩和文人的心境。
南北逢除日,天涯有去舟。 蠻城和雨閉,峽水帶春流。 不負新年感,惟多故國愁。 寧無賀新酒,徒此事羈囚。
官舍草初青,君應坐小亭。謾吟誰共續,高論我常聽。
莫嘆馮唐老,終期阮籍醒。由來丈夫志,唾手出青冥。
鏡展嬌如雪,衫輕怯受風。薄陰偏覺鬢絲濃。獨喜清秋無暑、畫船空。
頻勸杯中綠,微添酒后紅。銀箏一曲手玲瓏。見有檀痕低掐、印酥胸。
墻邊桃靨晴微逗,楊柳弱枝垂瘦。平郊花草逐人香,都是黃疏青豆。
誰家少婦,踏青歸去,不省釵鈿溜。
無情嫩綠江邊斗,喚起迭翻新奏。暖風引出汗微香,沾上游春衫袖。
怪他江水,晴波有暈,似學眉兒皺。
記得杏園新放,社日近時來訪。尋著舊巢思度歲,早已香泥零蕩。
芹渚柳花村,獨自飛飛凝望。
系足紅綃無恙,驀有離情別狀。王謝人家剛廢盡,欲入烏衣惆悵。
失路巧呢喃,唯有落花依傍。
琵琶馬上彈,行路曲中難。漢月正南遠,燕山直北寒。 髻鬟風拂散,眉黛雪沾殘。斟酌紅顏盡,何勞鏡里看。
大婦裁紈素,中婦弄明珰。小婦多姿態,登樓紅粉妝。 丈人且安坐,初日漸流光。
白發髼松不記年,扁舟泊在荻花邊。 天上月,水中天,夜夜煙波得意眠。
蘭芷流來水亦香。滿汀鷗鷺動斜陽。聲欸乃,間鳴榔。儂家只合岸西旁。
滿湖飛雪攪長空。急起呼兒上短篷。蓑笠具,晝圖同。釬笛聲長曲未終。
離騷讀罷怨聲聲。曾向江邊問屈平。醒還醉,醉還醒。笑指滄浪可濯纓。
雄名垂竹帛,荒陵壓阡陌。 終古更何聞,悲風入松柏。
解遣愁人,能添喜氣。些兒好事先施力。畫堂深處伴妖嬈,絳紗籠里丹砂赤。 有艷難留,無根怎覓。幾回不忍輕輕別。玉人曾向耳邊言,花有信、人無的。
細雨吹涼客袂分,青燈夢短苦思君。 洞仙應快登臨眼,盡向山邊掃白云。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禮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