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漚篇同宗室塞曉亭閣學賦
銅虬咽清晝,驟雨鳴濺濺。
攬衣循廣墀,寂照生寒煙。
乍疑玉女箭,當窗逞駢闐。
旋訝鮫妾珠,入掌爭蟬聯。
因風倏變現,幻影相夤緣。
我聞香海潮回一彈指,三山浮動驚頑仙。
以無明故作水觀,畫空得界成中邊。
本來無受詎有觸,物間之物圓間圓。
針鋒粟顆絕思議,印可未得知聞懸。
妙手煩公碎虛白,覆杯滌盡坳堂磚。
晶簾高軸玉壺凈,照座但有真如篇。
銅虬咽清晝,驟雨鳴濺濺。
攬衣循廣墀,寂照生寒煙。
乍疑玉女箭,當窗逞駢闐。
旋訝鮫妾珠,入掌爭蟬聯。
因風倏變現,幻影相夤緣。
我聞香海潮回一彈指,三山浮動驚頑仙。
以無明故作水觀,畫空得界成中邊。
本來無受詎有觸,物間之物圓間圓。
針鋒粟顆絕思議,印可未得知聞懸。
妙手煩公碎虛白,覆杯滌盡坳堂磚。
晶簾高軸玉壺凈,照座但有真如篇。
銅制的龍嘴在白晝中仿佛哽咽,驟雨落下發出濺濺聲響。我披衣在寬廣的臺階上漫步,寂靜中寒煙升起。乍一看,懷疑是玉女射箭,在窗前紛紛揚揚。很快又驚訝像是鮫妾的珠子,落入掌心接連不斷。隨著風瞬間變化,幻影相互糾纏。我聽說香海的潮水在一彈指間回流,三山浮動讓頑仙震驚。因為無明的緣故作水的觀想,在虛空里畫出界限有了中心和邊緣。本來沒有接受哪有感觸,事物中的事物、圓滿中的圓滿。針鋒粟顆這樣的境界難以思議,能否印證認可還未可知。煩請您這妙手打破虛幻,像覆杯洗凈坳堂的磚塊。水晶簾子高高卷起,玉壺潔凈,座中只留下這蘊含真理的詩篇。
銅虬:銅制的龍形滴水器。
駢闐:眾多、聚集的樣子。
蟬聯:連續不斷。
夤緣:攀附上升,這里指幻影相互糾纏。
一彈指:佛教時間量詞,形容時間短暫。
無明:佛教術語,指愚癡、無智慧。
針鋒粟顆:形容極其微小、難以捉摸的境界。
虛白:指心境清虛。
坳堂:小坑洼。
真如:佛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相狀。
此詩與宗室塞曉亭閣學一同創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蘊含的佛教思想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對佛教義理有深入思考和感悟之時,當時或許心境較為沉靜,在驟雨的情境下觸發了對自然和佛法的聯想。
這首詩主旨圍繞驟雨之景展開聯想,深入探討佛教義理。其特點是想象豐富、意境奇幻,語言充滿佛教文化特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和對佛理的深刻理解。
武陵何處在,南指楚云陰。
花萼連枝近,桃源去路深。
啼鶯徒寂寂,征馬已骎骎。
堤上千年柳,條條掛我心。
好住好住王司戶,珍重珍重李參軍。
一東一西如別鶴,
別易會難今古事,非是余今獨與君。
暫作宜陽客,深知太守賢。
政移千里俗,人戴兩重天。
舊郭多新室,閑坡盡辟田。
倘令黃霸在,今日恥同年。
渚宮無限客,相見獨相親。
長路皆同病,無言似一身。
歲寒唯愛竹,憔悴不堪春。
細與知音說,攻文恐誤人。
遠客驚秋早,江天夜露新。
滿庭惟有月,空館更何人。
卜命知身賤,傷寒舞劍頻。
猿啼曾下淚,可是為憂貧。
千種庭前樹,
人移樹不移。
看花愁作別,
不及未栽時。
誰人不譴謫,君去獨堪傷。
長子家無弟,慈親老在堂。
驚魂隨驛吏,冒暑向炎方。
未到猿啼處,參差已斷腸。
獨掩衡門秋景閑,洛陽才子訪柴關。
莫嫌濁酒君須醉,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故人能愛客,秉燭會吾曹。
家為朋徒罄,心緣翰墨勞。
夜寒銷臘酒,霜冷重綈袍。
醉臥西窗下,時聞雁響高。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龍池水,凄涼御榻塵。
隨風秋樹葉,對月老宮人。
萬事如桑海,悲來欲慟神。
綺陌彤彤花照塵,王門侯邸盡朱輪。
城南舊有山村路,欲向云霞覓主人。
昔從李都尉,雙鞬照馬蹄。擒生黑山北,殺敵黃云西。
太白沈虜地,邊草復萋萋。歸來邯鄲市,百尺青樓梯。
感激然諾重,平生膽力齊。芳筵暮歌發,艷粉輕鬟低。
半酣秋風起,鐵騎門前嘶。遠戍報烽火,孤城嚴鼓鼙。
揮鞭望塵去,少婦莫含啼。
畫角三聲動客愁,
曉霜如雪覆江樓。
誰道桂林風景暖,
到來重著皂貂裘。
弱質人皆棄,唯君手自栽。
藟含霜后竹,香惹臘前梅。
擬托凌云勢,須憑接引材。
清陰如可惜,黃鳥定飛來。
弟兄書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館復聞雨,貧家怯到秋。
坐中孤燭暗,窗外數螢流。
試以他鄉事,明朝問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