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其一
皇天一雨連五月,水云沈沈日車沒。
中庭群蛙聲嘈嘈,鄰樹饑烏愁兀兀。
腐儒環堵真蕭然,乞米難仗顏公箋。
調和陰陽大臣責,鯫生底事常憂煎。
皇天一雨連五月,水云沈沈日車沒。
中庭群蛙聲嘈嘈,鄰樹饑烏愁兀兀。
腐儒環堵真蕭然,乞米難仗顏公箋。
調和陰陽大臣責,鯫生底事常憂煎。
老天連著下了五個月的雨,水云濃重,太陽都被遮蔽。庭院里群蛙叫聲嘈雜,鄰居樹上的餓烏鴉憂愁地呆立著。我這個窮書生家徒四壁,十分冷清,像顏真卿那樣求米也難。調和陰陽本是大臣的職責,我這小人物為何常常憂愁煎熬呢。
皇天:指天,蒼天。
沈沈:同“沉沉”,濃重的樣子。
日車:太陽,古代神話中太陽乘坐六龍駕馭的車。
兀兀:靜止不動的樣子。
腐儒:迂腐的讀書人,作者自謙。
環堵:四周環著每面一方丈的土墻,形容居室狹小簡陋。
顏公箋:指顏真卿的《乞米帖》,這里表示向人求助。
鯫生:淺薄愚陋的人,作者自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處于長時間的陰雨天氣,社會可能面臨洪澇等災害。詩人生活困窘,看到這種情況,對大臣不能調和陰陽、解決問題感到不滿,同時也為國家和百姓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苦雨環境下的生活困境和憂國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它反映了詩人關心社會、敢于表達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人的社會責任感。
豈無戴在伯,亦有鞏仲至。兩賢夙所尚,離懷想憔悴。
吁嗟同窗錄,英彥非一二。或富于詞章,或窮于道義。
因君肯相過,重之寫吾記。浮楊清江柁,乃泊高溪地。
停橈倚薰風,班荊坐蕭寺。匆匆復何言,但念宿昔事。
金華紫崔嵬,少小得嬉戲。星回三十載,前哲日凋墜。
傳聞筑新祠,翻覆堪涕泗。只今臺閣尊,源流庶可嗣。
君之內婣親,伯長最風誼。還鄉一杯酒,多謝熟致意。
朝廷已更化,賢者必征匯。速下七里灘,得時須得位。
已是山中人,只問山中友。
水仙官梅花,霜濃盛開否。
靈山閣之前,溪山堂之后。
竹里春山亭,冬深幾詩酒。
圓澤三生石,陳登百尺樓。
硯因銘共永,詩與字俱鎪。
此老非徒耳,閑人更點頭。
魏銅那敢擬,朱錫盍為侔。
詩道古所重,詩篇今不難。
寂寥建安來,尚有李杜壇。
齊梁小兒體,往往不足觀。
君侯賢關秀,磊落夜光寒。
簸弄豪俠窟,洗滌儒腐酸。
連編忽墮前,惘然失悲歡。
金華三洞高,東流五百灘。
乃能收拾之,盡歸一毫端。
惜我保社人,未同把檀欒。
揮弦送飛鴻,悠悠發清彈。
佛老多惰民,其書不如此。
儒者讀儒書,飲酒食肉耳。
古人之糟粕,不過一片紙。
不讀亦自佳,徒以資口耳。
世味日以陋,莫能商古今。
伐異或黨同,嘈雜非正音。
我生逢百罹,倍覺空苦心。
堂堂玉泉家,源委非蹄涔。
君尤挺特操,氣宇清且深。
相逢清河橋,萬感成清斟。
發揮所興寄,傾倒所譯尋。
誰謂南渡久,而聞正始吟。
黃華明露高,風回雨垂陰。
白發生已多,只合同投簪。
琴樽發清謠,老眼度閑日。
君侯句愈奇,天然去雕織。
得詩喜欲舞,此意越今昔。
一從陶謝遠,誰復見真跡。
直疑天地來,不在口耳覓。
扶搖九萬鵬,天池可同息。
章泉泉水清,為我洗胸臆。
綠葉青春深,夜月夢遙夕。
雪觀碧云合,簷花帶女蘿。
磬清收梵唄,香凈入禪那。
粥飯門房少,經齋城市多。
幽人隣近住,取次一相過。
雨聲心自醒,山色眼中青。
雌霓殷殘照,雄風寫疎星。
捉筆賦磊磈,行杯笑零丁。
坐久屢更仆,一任僵觸屏。
凈業與穢業,交戰則我微。
未能滌玄覽,前識相依違。
玄冬霜后雪,磵谷慵啟扉。
天耶其人耶,咸言上上機。
少壯既奚為,老矣復難強。
紫芝未必仙,采之亦可餉。
耆耄八九十,道可無俯仰。
所以商山人,辭漢寧獨往。
我祖紹圣初,蓋亦登名第。君家龍圖公,實托同年契。
豈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低頭藉世祿,悵望月中桂。
宜為俗輩嗤,敢作臺閣計。子方英妙時,文已合斯世。
煌煌慶元春,南省果高綴。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
如鳳千仞翔,如鶴九臯唳。從茲恢遠業,其肯負六藝。
志尚昔之賢,仕明古之制。清明到華要,慶會屏氛翳。
嘆我正浮沉,期子轉磨礪。載詠章泉詩,詞林信根柢。
高人山枕曉,何必問鈞天。
自覺無他夢,誰言有此篇。
交游疑是熟,時序亦非便。
寒食蘧蘧里,清江憶釣鳊。
老自轉便靜,閑誰不奈貧。
山林無長物,天地有忙人。
玉水時時急,靈山日日新。
涼風吹四壁,吾憶坐忘真。
從昔秋風起,騷人感興同。
霞收滕閣外,云落楚臺中。
寂寂無言說,紛紛有事功。
漂流水南住,相望屋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