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榴皮題壁韻
回仙吸露餐霞者,
卻勝人間煙火馀。
二十八言留壁上,
不須青鳥為傳書。
回仙吸露餐霞者,
卻勝人間煙火馀。
二十八言留壁上,
不須青鳥為傳書。
回仙是吸飲露水、餐食云霞的仙人,遠遠勝過在人間沾染煙火氣的人。他在墻壁上留下這二十八字詩句,不需要青鳥來傳遞書信。
回仙:指呂洞賓,傳說他號回道人,故稱回仙。
吸露餐霞:道家所謂不食人間煙火,以云霞露水為食,指超凡脫俗。
煙火馀:指人間的世俗生活。
二十八言:指這首詩共二十八個字。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的神鳥,后泛指傳遞書信的使者。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呂洞賓是道教傳說中的仙人,其形象常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這首詩可能是作者看到與呂洞賓相關的題壁詩后有感而發(fā),表達自己對仙人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超凡脫俗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語言簡潔,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道家仙人境界的推崇。
相招多謝不相遺,將謂胸中有所施。若進豈能禁吏責,既閑安用更名為。愿同巢許稱臣日,甘老唐虞比屋時。滿眼清賢在朝列,病夫無以系安危。
欲遂終焉老閑計,未知天意果如何。幾重軒冕酬身貴,得似云山到眼多。好景未嘗無興詠,壯心都已入消磨。鹓鴻自有江湖樂,安用區(qū)區(qū)設網羅。
二室多好峰,
三川多好云。
看之不知倦,
和氣潛生神。
一慮若動蕩,
萬事從紛紜。
人言無事貴,
身為無事人。
耳目所聞見,
且言三十春。
才更十次閏,
已換一番人。
圮族綺紈故,
朱門車馬新。
從來皆偶爾,
何者謂功勛。
八月炎涼均,氣味亦自好。
臨虛喬木低,遠望行人小。
有跡事皆妄,無心物都了。
何須更問辛,愿君自食蓼。
草有可嘉者,
莫將蕭艾儔。
扶踈全類竹,
蒼翠特宜秋。
風雨聲初入,
江湖思莫收。
無功濟天下,
借此一淹留。
甘瓜青如藍,紅桃鮮若血。不忍以手拈,而況用齒嚙。
其色已可愛,其味又更絕。食此無珍言,哀哉口與舌。
園圃正蕭然,行吟遶澤邊。
風驚初社后,葉墜未霜前。
衰草襯斜日,暮云扶遠天。
何當見真象,止可入無言。
清景幾人愛,
愛之當遠尋。
及臨韓岳近,
始見洛川深。
縣在云山腹,
民居水竹心。
無機類閑物,
愈覺少知音。
人間相識幾無數,
相識雖多未必知。
望我實多全為道,
知予淺處卻因詩。
升沉休問百年事,
今古都歸一局棋。
乘馬須求似騏驥,
柰何騏驥未來時。
地逈川原闊,村孤煙水閑。
雷輕龍過浦,云亂雨移山。
田者荷鋤去,漁人背網還。
伊予獨霑濕,猶在道途間。
開辟而來世教敷,
其間雄者號真儒。
修身有道名先覺,
何代無人達奧區(qū)。
煥若丹青經史義,
明如日月圣人途。
鯫生涵泳雖云久,
天下英才敢厚誣。
昔禹別九州,導洛自熊耳。
熊耳自有兩,未審孰為是。
東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書傳稱上洛,斯言得之矣。
物理人情自可明,
何嘗戚戚向平生。
卷舒在我有成筭,
用舍隨時無定名。
滿目云山俱是樂,
一毫榮辱不須驚。
侯門見說深如海,
三十年來掉臂行。
黃黍秋正熟,黃雞秋正肥。
此物劇易致,古人多重之。
可以迓賓友,可以奉親闈。
有褐能卒歲,此外何足為。
吾道本來平,人多不肯行。
得心無后味,失腳有深坑。
若未通天地,焉能了死生。
向其間一事,須是自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