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戊午臨江勸駕多士凡由進士科進者皆預焉且沿鄉人飲酒之意敘坐以齒酒半使君又出杰句寵其行某陳人也偶睹盛事思有以記之敬嗣嚴韻二首極愧不工尚幾鐫削
太守興賢隘九州,勸為之駕盛炎劉。方今神圣四門辟,即日英雄一網收。
在藻久觀鳣發發,食蘋又聽鹿呦呦。來年候對春風仗,企首同趨曉月浮。
黨里情疏孰繼周,義年僅署竹冠劉。燕毛不見三王盛,古意驚從一日收。
已許陳人觀易易,再賡宵雅詠呦呦。試將旅語從頭記,七字應無一字浮。
太守興賢隘九州,勸為之駕盛炎劉。方今神圣四門辟,即日英雄一網收。
在藻久觀鳣發發,食蘋又聽鹿呦呦。來年候對春風仗,企首同趨曉月浮。
黨里情疏孰繼周,義年僅署竹冠劉。燕毛不見三王盛,古意驚從一日收。
已許陳人觀易易,再賡宵雅詠呦呦。試將旅語從頭記,七字應無一字浮。
太守推舉賢才的胸懷廣及九州,倡導科舉如同漢代興盛賢才選拔。如今圣上開明,廣開求賢之門,很快英雄才俊都會被網羅。長久以來看到學子如鯉魚般活躍,又聽聞他們像鹿群食蘋時呦呦相和。明年在春風中等待應對策問,大家翹首一同在曉月中前行。鄉里情誼淡薄誰能繼承周代傳統,義年只記著竹冠劉。看不到按長幼排序的三王盛世場景,古老的風尚在這一日被重拾。已經允許我這陳地之人輕松觀禮,再次應和《小雅》吟唱呦呦之音。試著把這些話從頭記錄,希望這七言詩句沒有一字虛浮。
慶元戊午:慶元是宋寧宗年號,戊午為慶元四年(1198 年)。
臨江:地名。
勸駕:勸人任職或參加科舉考試。
炎劉:指漢朝,因漢朝以火德王,故稱。
四門辟:指朝廷廣開求賢之路。
在藻:出自《詩經·小雅·魚藻》,這里比喻學子。鳣發發:形容魚多且活躍。
食蘋: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比喻學子相聚。
候對:等待應對策問。
燕毛:古代宴飲時依毛發顏色區分長幼尊卑。
陳人:作者自稱。
賡:繼續、應和。
宵雅:即《小雅》。
此詩創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 年)臨江地區。當時太守倡導科舉,鼓勵學子參加考試,舉辦了類似鄉人飲酒的活動,讓由進士科進的人都參與。作者作為陳地之人,目睹這一盛事,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守興賢之舉和科舉選拔人才的制度,突出此次活動重拾古風的意義。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活動的情況和社會文化氛圍。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
丹篆釵符彩縷鮮,承恩侍宴玉皇前。 一年一度為端午,此去應須億萬年。
昨夜東風入律新,朝來蕙露凈無塵。 玉觴椒酒陪歡宴,總道今春勝舊春。
千年泰山頂,云起漢皇封。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 為霖雖易得,表圣自難逢。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 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雙鬢蕭蕭城一阹,自斟濁酒倍躊躇。 星霜遇景悲時邁,身世閑愁集歲除。 久已逃名安薜荔,漸看偶語禁詩書。 清溪何處桃花渡,欲向花源深處居。
高樓秋氣正蕭森,罷酒憑欄且獨吟。 何處吹簫催暮雨,有人孤策倚荒林。 癖如米芾差存石,懶似嵇康并廢琴。 早已投閑吾計得,入山何必更求深。
幸自山東無賦稅,何須雨里太倉黃。 尋思此個人間世,畫出人來也著忙。
誰將空谷貯閑身,念子悠悠白發新。 調募累年兵愈弱,征輸滿地國方貧。 可能高臥吟《梁父》,仍恐私憂累杞人。 若問近來朋友事,依然騎馬踏京塵。
開簾小坐怯風涼,新月如鉤隱畫廊。 夜久不聞深院語,到人惟有落花香。
舉杯呼月,問神京何在,淮山隱隱。撫劍頻看勛業事,惟有孤忠挺挺。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天地憑誰整。一枰棋壞,救時著數宜緊。 雖是幕府文書,玉關烽火,暫送平安信。滿地干戈猶未戢,畢竟中原誰定。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風長嘯,夜深霜露凄冷。
數遍時賢,誰似云溪,未老得閑。自抽身州縣,歸體舊隱,灰心名利,跳出塵寰。卸卻朝衣,笑拈拄杖,日在花陰竹徑間。身輕健,任高眼晏起,渴飲饑餐。 垂弧猛省當年。且約住春風開壽筵。況園亭池館,新奇佳麗,弟兄子侄,歌笑團欒。綠鬢朱顏,綸巾羽扇,做個人間長壽仙。霞觴舉,愿年年今日,長對南山。
丹臺仙伯,記蹤跡當年、瓊樓金闕。底事來游人世界,為愛風云水月。結屋南園,境隨人勝,不是溪山別。今朝初度,碧蓮千頃齊發。 況是鴛侶新偕,鳳雛才長,占人間歡悅,且盡壺天終夕醉,聽取妙歌千闋。待得西風,鶚書飛上,更復青氈物。功成名遂,赤松還伴高潔。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傷感,故泣耳?!睅煇湃辉唬骸坝麜啥?!”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