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 其二
性靈、學問兩宜兼,
老嫗能知律轉嚴。
俗語都從書史出,
一經镕鑄值千縑。
性靈、學問兩宜兼,
老嫗能知律轉嚴。
俗語都從書史出,
一經镕鑄值千縑。
寫詩既要有性靈,又要兼顧學問,就像詩通俗易懂到連老婦人都能明白,但格律卻更加嚴謹。俗語其實都出自書史,一旦經過精心錘煉就價值千金。
性靈:指人的情感和靈感。
老嫗能知:意思是作品通俗易懂,連老婦人都能明白。
律轉嚴:格律變得更加嚴謹。
镕鑄:熔煉鑄造,這里指對俗語進行加工、提煉。
千縑:縑是一種細絹,千縑形容價值很高。
此詩創作于清代,當時詩壇流派眾多,袁枚主張“性靈說”,強調詩歌應抒發個人情感,但也意識到學問在創作中的重要性,此詩便是其詩學理念的體現。
主旨是強調詩歌創作要性靈與學問并重,特點是觀點明確、論述清晰。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袁枚詩學理論的豐富性,對后世詩歌創作和理論發展有一定影響。
琉璃蒸乳壓?膏,未抵齋廚格調高。
脫粟飯香供野莧,荷鋤人飽撚霜毛。
斷無文伯可相累,比似何曾無大毫。
見說能醫射工毒,人間此物政騷騷。
入手功名不厭遲,政須努力莫傷悲。
二難寧共姜肱被,一染誰憐墨子絲。
仕宦金吾吾亦愛,饑寒玉汝汝當知。
青燈夜寂聊參取,侑坐為銘只此詩。
一見臞仙眼為清,寒溫未了與談經。
有書欲問文中子,無策重窺傅說星。
馬瘦不妨吟下澤,鶴歸寧復唳華亭。
獨于知己難忘在,投老殘編儻乞靈。
颼颼飗飗風落木,淅淅瀝瀝聲撼竹。
乾坤不夜起開關,一港玻璃四山玉。
我所思兮渺中洲,幽懷欲寫誰與酬。
世間余子不足語,乘興徑上漁翁舟。
未到山陰竟回棹,歘去驟來何草草。
神交如必面相朋,逸韻高情一如掃。
寧可一生無此人,不可一日無此君。
襟期何必戴安道,玉立寒青自不群。
江分曉色洗征衣,吾道非邪儻是歟。
與世無緣傷骨鯁,歸田有日放眉舒。
虎頭食肉亦安用,牛背看山卻自如。
留得荷鋤雙手在,盡堪老瓦一軒渠。
松陰竹影當行窩,日日扶筇一再過。
與世無求干牘少,對人可語笑談多。
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歲晚只愁年谷盡,杞其毋棘菊毋莎。
家在江南黃葉村,歸來重葺柳邊門。
溪云排闥硯猶濕,山溜通池水自喧。
但得梅花容著語,無煩桃葉為開尊。
逢迎車馬荷衣老,面目何堪向綺園。
吾生身世信天緣,一死何須較后先。
未怕時逢真太歲,或言壽過古稀年。
窮余祿料虀百甕,醉負生涯囊一錢。
又見山林春意思,辦隨芳草落花眠。
殘暑何時退,秋風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覺楚天清。
山路晴猶濕,星河夜自明。
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
湖南茅屋里,避世隠墻東。
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
高歌牛背笛,穩櫂艇頭風。
憶昔天隨子,相逢樂在中。
灞橋曾系雪中鞍,本自無愁可得寬。
山雨吹燈留客醉,官梅隔屋挾詩寒。
月明烏鵲占佳晤,莼老鱸魚夢故關。
住近短墻通草徑,卻須時一過方干。
剩??荒寒地百弓,盡供弄月與吟風。
太平世界豐登外,小有洞天閑適中。
野服染成駝樣褐,山花開到鴈來紅。
夕陽籬落誰呼喚,盂酒蹄肩賽社翁。
卷雨對遙岑,詩寒不自禁。
猿猱三徑小,虎豹九關深。
道眼虛空界,閑身自在心。
荷鋤今亦倦,年與病相尋。
詩儻窮人莫送窮,但窮詩亦不須工。
銀幡雪柳人何似,翠縷瓊絲菜則同。
百事到頭惟早白,一年彈指又春紅。
漁溪亦喜溪冰冸,新綠生肥撼釣筒。
暖酣翠袖倚清妍,露洗輕紅待舉鞭。
嬌懶不知春二月,風流堪聘晉諸賢。
天生富貴家何在,花有神仙譜未編。
誰鎖二喬深院落,只將愁思過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