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翎毛二首
露濕湘桃色更殷,枝頭啼鳥曉風寒。數聲隱隱穿花去,惆悵傷春人倚欄。
凍雀聲中梅正花,春風入夜著山茶。怪來巧鳥多情思,白雪梢頭醉絳霞。
露濕湘桃色更殷,枝頭啼鳥曉風寒。數聲隱隱穿花去,惆悵傷春人倚欄。
凍雀聲中梅正花,春風入夜著山茶。怪來巧鳥多情思,白雪梢頭醉絳霞。
晨露沾濕的湘地桃花顏色更加紅艷,枝頭的啼鳥在清晨的寒風中鳴叫。幾聲鳥鳴隱約穿過花叢遠去,傷春的人惆悵地倚著欄桿。凍雀的叫聲中梅花正綻放,春風入夜催開了山茶花。難怪靈巧的鳥兒情思綿綿,在白雪覆蓋的枝頭陶醉于如絳霞般的花色。
殷:紅,此處指桃花顏色深艷。
著:附著、催開,此處形容春風促使山茶開放。
絳霞:紅色的云霞,比喻艷麗的花色。
翎毛:指禽鳥,此處代指詩中描繪的雀、鳥等意象。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春日觀察自然景物時所作,通過“四景”中禽鳥與花卉的組合,展現對季節變換與自然生機的細膩感知。
兩首詩分寫春晨與初春景象,以“翎毛”(禽鳥)為線索,結合桃花、梅花、山茶等花卉,或抒傷春之緒,或繪春景之美,意象鮮活,語言凝練,體現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與情感投射。
垂柳莊前夕照寒,
早潮落盡暮潮寬。
春宮小說紅氈上,
儂愛鐘山雨后看。
江南好,碧水漾烏篷。
兒慣風波眠正熟,婦勤炊爨鬢輕攏。
泛宅羨吳儂。
落帽龍山未是豪,尊前作賦勝登高。將軍詩興誇橫槊,詞客酣歌攬佩刀。世上光陰嗟過鳥,人間樂事在持螯。誰能日送東籬酒?三徑人歸已傲陶。
曲奏商聲咽竹枝,年來赤地轉堪悲。欲翻銀漢吹為雨,直恐滄溟淺作池。憂國有心空撫劍,謀生無計恥攢眉。疏狂更好耽狂藥,一任旁人笑接?。
川原望不極,孤客自登臺。
落日大荒遠,平沙秋雨來。
青門生事渺,白石壯心哀。
歸思西風后,空憐作賦才。
般若經中正續燈,
可憐白足赤髭人。
頭陀臨水曾觀影,
應識圓光寶蓋身。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
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
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德山棒頭短,
臨濟喝聲低。
不傷物義句,
趙州東院西。
征蠻夫婿貴通侯,
珠翠籠鐙夜不休。
為看鰲山如白畫,
瓦盆爭照牡丹頭。
曉起乍開簾,滿眼梨花瘦。
惱卻流鶯不住啼,明日還來否。
啼罷莫頻來,樓上雙垂手。
頰襯桃花不耐紅,暈薄非關酒。
嫣紅姹紫紛開落。驚夢情如昨。
倩魂長戀牡丹亭。剩向妖嬈銀幕囀春鶯。
眼神秋水喬梳掠。眉樣春山學。
欣將絕藝廣傳人。風義梅邊萬古定常新。
人物與江山,風流適比肩。家聲自勾漏,出守更臨川。美政人人說,新詩句句傳。五言成漫興,一見豈無緣。
試說臨川郡,江西第一州。晏王今邑子,顏謝古諸侯。未覺流風遠,端知物望優。峴山猶得擬,湛輩肯容不。
聞爾江潭賦卜居,乾坤生計只樵漁。
已知楚客傷蘭佩,不向王門曳錦裾。
歸去獨憐貧靖節,倦游誰識病相如。
安期巖畔頻回首,何日山中共結廬。
材官家里開能艷,書客瓶中供有常。怕熱卻成相對惱,過冬尚逮去年嘗。尋思仙洞兒時句,狂想涂山舊日妝。敢乞先生為下筆,紅裙白發看誰強。
小盎明燈掩映姿,淺娛齋里日長時。天生正色莊難笑,人道無情蹙自知。毒口只憑呼俗女,禪心原不惱毗離。詩家遇物須償債,誰遣折花便折枝。
華筵才唱月重輪,別調翻成破鏡吟。可嘆仙妝開半面,誰云春夜值千金?紅蓮亟吐銀燈焰,黑道輕遮桂影陰。遙憶廣寒簾幕冷,寥寥云水若為心。
深籠皓魄澹金波,淺綴疏星出絳河。幾處秋千喧士女,不知瓊闕泣嫦娥。霓裳掩袖初停曲,象板當筵且緩歌。寄語云邊修月者,好將冰鏡更重磨。
云箔霞綃卷太清,仙宮環佩正盈盈。新裁團扇呈歌態,又蹙蛾眉怨薄情。天上春陰生積靄,人間芳宴待重明。妖蟆掃盡銀蟾在,依舊同游不夜城。
倚枕看山色,開簾愛曉晴。
客愁偏對雪,春夢不離鶯。
天地悲歧路,詩書誤此生。
不知鴻與雁,底事厭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