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端上人詩卷
般若經中正續(xù)燈,
可憐白足赤髭人。
頭陀臨水曾觀影,
應識圓光寶蓋身。
般若經中正續(xù)燈,
可憐白足赤髭人。
頭陀臨水曾觀影,
應識圓光寶蓋身。
《般若經》中那延續(xù)不斷的智慧之燈,真讓人憐惜這位白發(fā)赤須的僧人。頭陀僧人臨水曾觀看自己的影子,應該能識得那圓光寶蓋般的自身佛性。
般若經:佛教經典,包含著深刻的智慧。
正續(xù)燈:象征佛法智慧的傳承延續(xù)。
白足赤髭人:指端上人,白足、赤髭是對其外貌特征的描述。
頭陀:佛教苦行僧。
圓光寶蓋身:佛教中認為佛菩薩有圓光、寶蓋的形象,這里指佛性。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可能與端上人交往,在閱讀其詩卷后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表達對端上人佛法修行和詩歌的認可。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端上人的佛法修為和智慧。其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簡潔語言蘊含深刻佛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xiàn)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往及對佛教文化的關注。
霜雪紛紛萬木衰,忽從竹外見南枝。憑君莫作尋???,金鼎調羹事可期。
馮策凌絕崖,呼觴陶嘉月。疏林叩幽牝,泠然中心悅。暝色坐來改,飛鳥時自沒。望望逼城囂,徘徊不能發(fā)。
茜霞艷錦,星媛夜織,河漢鳴杼。紅翠萬縷。送幽夢與、人閑繡芳句。怨宮恨羽。孤風劍漫倚,無限凄楚?!酢酢酢?。賦情縹緲、東風揚花絮。鏡里半髯雪,向老春深鶯曉處。長閉翠陰、幽坊楊柳戶??垂试冯x離,城外禾黍。短藜青屨。笑寄隱閑追,雞社歌舞。最風流、墊巾沾雨。
屐齒何妨細雨過,主人緣客治巖阿。朱樓有勢爭霄漢,綺樹無心長薜蘿。迭石巧當山色闕,分泉別取水聲多。編錢故是王家埒,喚作弇中奈我何。
門巷轉幽深,石階斑駁久。飛鳥過南甍,老樹遮北牖。誰知鬧市中,靜境尚自守。肴甘瑪瑙盤,興盡桑葚酒。微雨助清談,飄空無或有。便約欲雪天,泥爐重聚首。
赫赫金源帝子家,暫分符竹奠京華。禮容登降歌麟趾,廟算縱橫制犬牙。黃閤久聞虛鼎席,朱衣行引上堤沙。他年定數(shù)中書考,異姓汾陽不足誇。
相逢不覺又初寒。對尊前。惜流年。風緊離亭,冰結淚珠圓。雪意留君君不住,從此去,少清歡。轉頭山上轉頭看。路漫漫。玉花翻。云海光寬,何處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攜翠袖,倚朱闌。
髭須瀟颯面嶙峋,怪我多非舊日人。百里挐舟誰復爾,卻應情重故情親。書去書來又一年,祇應提處是虛鞭。相逢會得筆頭語,莫惜頻尋酒里天。江頭風浪似重關,幾許行人限往還。不是多情過相與,肯將一葉犯銀山。三山磯雨列山風,我亦頻年強自攻。不負蛟龍竟何事,祇疑身世屬江東。新來句法宛如陰,端與衰公伴陸沈。未易偏師壯秦系,劉郎戈甲舊成林。
淮上天連芳草,江南云涌清峰。瓜步春潮落日,廣陵煙樹殘鐘。
野寺江天闊,蕭疏臺殿涼。青林依石塔,危檻等飛檣。暝色生寒樹,灘聲聒夕陽??葱募嫠湍?,都使俗情忘。
言乘揚子渡,遂訪焦君廬。天地一鴻羽,江山幾鶴書。松陰入洞古,帆影過窗虛。因謝區(qū)中想,道心閑有馀。
年來貧病苦相遭,老屋春深未緝茅??墒乔嗌皆幸猓溟派钭o綠蘿交。
青瑣先朝侍從臣,歸來惟與白云親。漢廷黨錮終何事,楚澤離騷合有人。地卜刺桐心自遠,歌裁叢桂鬢初新。嗟余亦是耽奇者,問字知君不厭頻。
寒氣驚嘶馬,離人起戒晨。清霜沾勁草,修坂滅流塵。為吏儒衣舊,謝官行李貧。長安留滯處,當路欲何因。
茨菰栽半畝,生水引官河。表以慈姑號,因他乳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