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吟問李饒州志清
汝從江右返,正當秋雁分。
幾時離卻鄱陽水,衣裘尚帶匡山云。
我聞匡山天下絕,飛泉百丈吹瓊雪。
香爐五老沒層云,影入波濤峰勢折。
聞有陸羽井,又有遠公臺。
李白讀書心所好,至今魂魄應常來。
我曾東入吳,揚帆下西浙。
楊子太湖水,滿眼吳山北固皆丘垤。
十載匡廬幽夢結,西江血滿鄱湖熱。
兵戈遙隔子猷船,汝若曾登可細說。
汝從江右返,正當秋雁分。
幾時離卻鄱陽水,衣裘尚帶匡山云。
我聞匡山天下絕,飛泉百丈吹瓊雪。
香爐五老沒層云,影入波濤峰勢折。
聞有陸羽井,又有遠公臺。
李白讀書心所好,至今魂魄應常來。
我曾東入吳,揚帆下西浙。
楊子太湖水,滿眼吳山北固皆丘垤。
十載匡廬幽夢結,西江血滿鄱湖熱。
兵戈遙隔子猷船,汝若曾登可細說。
你從江西回來,正趕上秋雁分飛時節。你何時離開鄱陽湖水,衣上還帶著匡山的云霧。我聽說匡山是天下絕景,飛泉百丈如瓊雪飛濺。香爐峰和五老峰隱沒在層云之中,影子映入波濤,峰勢曲折。聽說那里有陸羽井,還有遠公臺。李白喜愛在此讀書,至今他的魂魄應該還常來。我曾東入吳地,揚帆前往西浙。揚子江和太湖的水,滿眼的吳山和北固山在匡山面前都如小土堆。十年來我心中結下匡廬的幽夢,西江戰火紛飛,鄱陽湖血浪翻滾。兵戈阻隔了我像王子猷那樣前往的船,你若曾登上匡廬,可要詳細告訴我。
江右:古時稱江西為江右。
匡山:即廬山。
瓊雪:形容飛濺的泉水如潔白的雪。
香爐五老:指廬山的香爐峰和五老峰。
陸羽井:傳說陸羽曾在廬山隱居,有陸羽井。
遠公臺: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創建東林寺,有遠公臺。
子猷船:王子猷雪夜訪戴逵,乘興而行,興盡而返。這里借指前往匡廬的行程。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西江血滿鄱湖熱”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戰亂時期。詩人可能一直向往匡廬美景,但因戰爭無法前往,恰逢友人從江西歸來,便寫下此詩詢問匡廬情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匡廬的向往。其特點是景情交融,既有對匡廬美景的描繪,又有自身情感的抒發。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戰爭的無奈。
不奈連朝病,因看上苑春。如何五侯第,又見百花新。日映丹霞暈,煙凝絳幄塵。狂來無藉在,幘岸白綸巾。
真賞誰應共,風流是舊歡。藏書周太史,襆被漢郎官。花氣尊中滿,松聲座上寒。相逢休惜醉,春色欲凋殘。
改席臨虛榭,為歡事每奇。控弦天苑騎,跳劍內園兒。小榻時欹枕,疏簾久對棋。稍聞深樹里,風送桔槔遲。
誰謂長安陌,風塵此地稀。山光相映帶,野色自芳菲。旭日薰歌扇,輕花著舞衣。馬蹄歸欲懶,為送惜春歸。
杯中明月醉屠酥,南去晴云夜可呼。聞道五陵歌玉樹,家家拾得紫珊瑚。
紫簫吹散夜烏棲,萬戶春星隰馬蹄。玉女霓裳知有曲,春風莫到帝城西。
風吹衿帽不知寒,
款段奚奴凍亦頑。
縮項鳊魚無可釣,
歸鞭遙指鹿門山。
稚梅非不佳,顏色終敷腴。
惟此老不枯,故能清且臞。
到門投刺忽驚心,往事風流不可尋。
鶯樹乍遷春已暮,鸞弦重續韻偏沈。
新知悃款神相契,舊仆殷勤酒更斟。
猶有遺孤成似續,傳家何必滿籯金。
謝公故事常攜妓,
白傅高年自唱歌。
更假紅妝知有意,
欲添尊酒十分多。
秋光澄澈。又落葉瀟瀟,吟蛩唧唧。幾杵疏砧,兩行新雁,更勝杜鵑啼血。惹得羈人哀感,制就新詞凄絕。低唱罷、覺愁腸自斷,愁眉頓結。
幽寂。簾捲起。菊影扶疏,正一庭霜月。欲問嫦娥,相邀青女,同話廣寒宮闕。底事天邊蟾影,只照人間離別。吟望處、對蒹葭露冷,暮云空闊。
忽通芳訊寄云箋,難得良朋到眼前。
浪跡塵中吾已倦,論交海內子為先。
霜華兩鬢容顏改,情話三更肺腑宣。
十八年來才一會,不知后會又何年。
老殘多阻詣圜丘,一念精誠或解憂。
愆過常思天每鑒,衰頹恒覺自難由。
無心成化無私覆,不息流行不顯求。
瞻拜洪鈞斬禮缺,書云颙望太平秋。
背郭依山寺,登臨興正濃。晴秋云霧卷,掃榻弟兄逢。
嵐色侵寒袖,江聲帶暮鐘。舒懷非在酒,情劇喜相從。
他鄉逢九九,步屧碧云頭。指點風煙上,依稀梵韻浮。
望回闉閣晚,岸老芙蓉秋。鳥度雙江返,應知笑倦游。
握手話途窮,乾坤飲泣中。
饑寒千里共,辛苦兩人同。
愁說君游北,行看我欲東。
悠悠驅馬去,悵望暮云空。
天池樹色郁蒼蒼,空際煙塵接大荒。
同室有人工煮豆,后門何事又迎狼。
黃河渡口西風碧,白下城頭夕照涼。
極目關山一惆悵,浮云東北是滄桑。
人去也,人去忒無聊。
夜月怕窺羅幌冷,曉妝愁煞遠山遙。
心事兩眉梢。
玉瓣梅花色更新,
嶺南飛送兩枝春。
袁家官似東京日,
洛下今非臥雪人。
冰清玉映,自是閨房秀。十里卷朱簾,好紫陌、家家未有。天然情素,高壓一城春,花艷麗,月精神,梅韻腰肢瘦。
曲屏虛幌,枉著鴛鴦繡。不是不相逢,淚空滴、年年別袖。從他蘭菊,秋露與春風,終不似,玉人人,一片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