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間見分類難民痛述時事
吳、越分爭火燭天,
問渠何事竟茫然。
可憐鄉社成焦土,
囷極監門繪不全。
吳、越分爭火燭天,
問渠何事竟茫然。
可憐鄉社成焦土,
囷極監門繪不全。
吳越之地戰火紛飛,火焰沖天,問那些難民發生了什么事,他們卻一臉茫然。可憐家鄉的村落都變成了焦土,就算像鄭監門那樣擅長畫流民圖的人,也畫不盡這凄慘的景象。
吳越:春秋時期的兩個諸侯國,這里泛指江浙一帶。
渠:他,這里指難民。
鄉社:鄉村。
囷極:窮困到極點。
監門:指鄭俠,北宋時曾繪《流民圖》上呈皇帝,反映災民疾苦。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江浙地區發生戰亂,百姓深受其害。詩人在途中見到難民悲慘狀況,有感而發。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處于社會動蕩、戰爭頻發時期,詩人目睹戰爭對百姓生活的破壞,懷著悲憤和同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它以所見所聞為切入點,展現了社會的動蕩不安,在反映時事、關注民生的文學作品中有一定價值。
鏡堂前后花交見。歌紈裁月難遮面。
憔悴問花枝。玉顏非別時。
淺妝工薄媚。弦上西風淚。
燈黯塞鴻歸。一聲腸九回。
刀光如電吼如雷,
抵死拚爭寸土回。
重疊捷書如雪片,
萬家爆竹克書臺。
客中至日百懷忘,欣喜遙瞻上帝鄉。
雪覆紫壇天意得,風生絳節頌聲長。
舊游鹓鷺渾如夢,寂對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猶望赦,漁陽遺種被恩光。
鶯聲漸老。懨懨薄醉添煩惱。天涯綠遍王孫草。蝶倦蜂慵,宛轉春歸早。
滿院濃陰人悄悄。落紅幾點風前裊。半窗疏雨黃粱覺。兒女英雄,一樣傷懷抱。
一覽清厓萬里過,百年秋興此時多。鮫童袂薄遺珠淚,織女機寒濕鳳梭。鶴語不知人是否,烏啼數問夜如何。江湖莫動魚龍寂,應有凄涼及釣蓑。
耿耿孤光海上流,幾家空想大刀頭。欲探蟾兔應無跡,始信山河總是愁。白露丹楓寒自化,清霜白骨爛誰收。此身若有雙鳧舄,不向人間嘆九州。
冰壺出水凈無波,不著漂漂一葦過。鼓角聲沈知夜寂,梧桐葉盡覺秋多。年侵容鬢煩霜雪,涼到衣裳惜芰荷。只恐桂花零落盡,空留清影自婆娑。
幾年野水倚扁舟,風雪塵埃暗綺裘。
齊魯青山恒北望,江湖白鳥共東流。
杜陵騎馬尋征路,李白題詩遍酒樓。
文學卑官何足說,直須攬轡覓封侯。
五月被裘節序愆,
忽聞知了喚檐前。
宵來絡緯啼尤急,
攪得愁人夜不眠。
堤上風柔楊柳斜,
歌中何處浪淘沙。
芙蓉采得看顏色,
猶似江南姊妹花。
漢廷射策誰能似,早擅文章董賈名。
久待金門同謁圣,亦曾春省共登明。
論交知己難為別,賜假寧親不計程。
青鳥已傳雙白發,再逢甲子總含榮。
樓船三月下揚州,驛路□□□□□。
□□風云皆北向,歸心日夜逐東流。
宮袍□濕霞觴滿,朝賦光添晝錦浮。
何況及門芳草細,仙家元自有丹丘。
家書瑣屑寫從頭,
身在茫茫一葉舟。
紙尾只填某日發,
計程難說到何州。
今朝秾春天氣,袨服為佳耳。人在梅根冶,暗香疏影迢遞。
盞內紅生,杯中綠汎,小吸宜城蟻。消魂死。
那人蛾綠,料應玉貌如此。難憑春驛,折寄一枝千里。
橫笛誰吹東風起。生怕玉鱗,飛著春水。
人間無處著東風,萬紫千紅掃地空。
寂寞園林晴日永,柳花零落綠蔭中。
將進酒,夜將半。
饑烏雅雅承曷旦。
梁鄭女兒正操縵。
注耳回心入澶漫。
醉起更衣衣歷亂。
匪手孰攜,匪口孰吹。
金罍之舟,不可以自移。
于嗟兮奈何。
夫君丈夫雄,出處寧草草。孤蹤抗浮云,貞心獻穹昊。非類徒見招,榮名豈庸蚤。松柏藉霜雪,騏驥思遠道。愿言持此心,皦皦以終老。
朝見故人家,莫別衢路側。意長乏交歡,言短悲夙昔。南風促征艦,迅若高鶱翼。天吳不敢驕,帖帖戾京國。
今予起遐思,中宵睇奎壁。
睢陽大節見遺風,
南苑孤軍盡守攻。
先后捐身差頃刻,
千秋奕奕表雙忠。